原创 明朝第一忠臣含冤被杀,锦衣卫抄家时无不落泪,刽子手自尽谢罪
迪丽瓦拉
2025-06-08 10:02:31
0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吏治黑暗腐败是常有的事情,奸臣祸国殃民,扰乱朝纲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发生。尽管身处黑暗的时代,但也有很多人出淤泥而不染,成为王朝的栋梁。这一种人往往都是洁身自好,真正将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王朝的建设与发展中,不与贪污腐败之辈同流合污。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忠臣良将却很少有能善终的,他们有的被奸臣所害,也有的因昏君而亡,最终能够善终的人是少之又少。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忠臣,后世之人都称他为明朝第一忠臣,可惜被奸臣所害含冤被杀,他就是明朝名臣于谦。中国古代的忠臣良将,若能够遇到贤明的帝王,往往能够展现出他们独特的能力,可若要遇上昏君奸臣当道,他们的故事往往非常凄惨,让人感到惋惜

于谦的出身很不错,也算是官宦世家,他的高祖父于夔曾在元朝为官,曾祖父曾担任杭州路大总管,祖父于文明在明朝为官任工部主事。唯有到了于谦的父亲这一代,隐居在杭州府钱塘县没有步入仕途。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于谦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思想启蒙也比较早。

少年时期,于谦非常刻苦读书,并且他的志向高远,以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榜样。他非常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还将文天祥的画像悬挂在屋内,几十年未曾改变,如同供奉自己的祖先一样。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于谦七岁时曾遇到一个和尚,那人非常惊奇于谦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尽管内容有杜撰的部分,但也说明于谦的气势非凡。

年少时,于谦的志向高远,希望能够像古时候的民族英雄一样,保家卫国,为大明王朝效力。23岁时,于谦通过科举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便踏上仕途。在古代官场上,普通官员畏惧权贵的大有人在,于谦却恰恰相反,他敢于直言,并且他的运气也非常好,为官时遇上一个明君(明宣宗朱瞻基)。

公元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反,于谦被任命为御史,跟随明宣宗朱瞻基出征。后来汉王兵败投降,宣宗皇帝让一生正气的于谦去数落他的罪行。只见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于谦的凌厉攻势下,竟然被骂得不敢抬头,史书记载“(汉王)伏地战栗”。于谦虽然骂得狠毒,但他句句在理,也难怪朱高煦不敢抬头。明宣宗为此非常高兴,于是派于谦巡按江西。

在地方围观期间,于谦心系百姓,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并且平反数百起冤案错案。在地方为官多年,于谦所治理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他也成为百姓口中真正的“父母官”。不仅如此,于谦为官非常清廉,他从不接受任何贿赂,并且也不谄媚权贵。

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张太皇太后去世后,朝廷内的权力被太监王振所掌控,他开始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王振掌权后在京城建造起豪华府第,百官大臣们都开始争相向王振示好。当时凡是想要见王振的人,都需要上交上百万的银两作为“见面费”。若能够献上白银千两的,还能够与王振共同进餐,行径十分恶劣。

于谦不畏权贵,他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只是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袍,说:“只有两袖清风。”为此,于谦还写了一首诗以明志向《入京》:“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兵进犯,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都极力劝阻,可是明英宗听信谗言,根本听不进去名臣良将的谏言。明英宗一门心思想要建功立业,却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后来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震动,有的大臣甚至提出要南迁。于谦厉声喝斥,京师乃是天下的根本,只要一动便回天乏术,宋朝南渡的例子还不够明显吗?

朝廷中还是有很多人支持于谦主战,可是明朝当时的精锐部队全部折损在土木堡,历代帝王攒下的基业基本上被一下子亏空。于谦积极谋划,率领剩下的军队誓死保卫京师。与此同时,右都御史上奏诛杀王振全族,朝堂上都纷纷响应,朱祁钰一时无法定夺,直到锦衣卫都指挥使(王振的党羽)在朝堂上当场被打死,事情才发生转折。国家最艰难的时刻,于谦主动挑起了重担。

后来于谦等人暂时拥立朱祁钰即位。自从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便立下誓言不与敌人共生存,他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明代宗很关心他。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并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击退瓦剌军队,使得明朝渐开中兴。只可惜明朝的几位贤明帝王都短命。明代宗朱祁钰只活了29岁就去世了,他死后石亨等人迎接朱祁镇恢复帝位。

明英宗复辟当日立即派人将于谦和王文等人逮捕入狱,并诬陷于谦等人制造不轨言论,谋反等罪行,将其判处死刑。明英宗听信谗言,下定决心要将于谦处死。公元1457年2月16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经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书记载:“天下冤之”。于谦含冤被杀,天下百姓无不痛苦落泪。史学家也称于谦的死决定了明朝的气数将尽。

于谦死后,锦衣卫奉命去抄家,当他们打开于谦卧室的门后,所有人都惊呆了。在于谦的房子里,只有朱祁钰赐给他的蟒袍、剑器,竟然没有搜出半点钱财。为官数十年,于谦曾掌握朝廷大权,但他从未接受贿赂,一生清廉。尽管世人都知道于谦是被冤枉的,但他们也没有办法阻止悲剧的发生。锦衣卫在抄家时无不落泪,再无心思抄家。他们感叹于谦一生忠廉,却落得如此下场。

当时曹吉祥(陷害于谦的人)的部下不顾罪责,把酒洒在于谦死遇难的地方,恸哭不止。曹吉祥得知后大怒,不停鞭打他,但第二天他还是去泼酒表示祭奠。行刑的刽子手在处死于谦后,每日寝食难安,受到百姓爱戴的忠臣死于自己的刀下,可是他也无法违背命令,于是在不久后自杀谢罪。

于谦的遗体后来被都督同知陈逵收敛,最终葬于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于谦死后不久,明英宗便后悔了,但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明宪宗和明孝宗时期,于谦终于沉冤得学,并恢复名誉。于谦的忠感染了数代人,即便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也觉得于谦的死非常可惜,他南巡时还为于谦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一代忠臣为国为民,可惜含冤被杀,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感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水浒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北宋末年108位好汉聚义于梁山,各个身怀绝技。以宋江为首领,他们除暴安良...
原创 李... 在千字文里有一句,“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句话里的起翦颇牧指的是中国战国时的四位将领,白起、王翦、...
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我们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首先,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中国历...
原创 南... 南朝4帝中谁的能力最强?这四位皇帝各有千秋,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刘裕无疑是一颗最...
原创 诸... 诸葛亮出山前,曾自比管仲乐毅。但是徐庶对曹操说,刘备得诸葛亮,可比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为什么诸葛亮...
原创 赐... 说到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谁的人气最旺,无疑拥有四世三公身分的袁绍袁本初名列榜首。一个个人杰、才俊纷纷前往...
原创 开... 1233年,崔立把金国宗室500人打包好,送到蒙古大营,交给速不台处理。金国没想到,自己也会有“靖康...
原创 慈...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紫禁城,这座曾经神秘莫测的皇家禁地,一夜之间成为无...
原创 抗... 各位老铁,今天小编跟大家说说,赵尚志如何从一名马夫当上参谋长的故事。 巴彦抗日游击队解散以后,赵尚志...
原创 周... 姬发,字昌,周文王之子,周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世尊称为周武王。他的生平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历史上...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福建平潭开馆 ...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里展陈的考古专用工具及发掘场景(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倩倩 摄 新华社福州...
原创 刘...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世界 秦始皇,这位一统六国、建立千秋伟业的帝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创 大... 其实,我个人认为就历史功业这一块,明洪武大帝朱元璋应该算是皇帝里的天花板,但同时他也是被严重低估的一...
原创 朱... 朱元璋让刘伯温作诗,刘伯温作完之后,朱元璋一看瞬间就怒气升腾 明朝洪武年间,皇宫内灯火通明,金碧辉煌...
原创 宋... #图文夏日征集令#南宋时期,金兵压境,朝政昏暗,百姓疾苦。赵昚临危受命,接下这个满目疮痍的江山,开始...
原创 同... 张九龄,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被誉为唐朝一代名相。他的诗作流传千古,边塞诗《望月怀远》中的“...
原创 张... 标题:张爱萍、王平不想给彭雪枫当搭档,他俩的理由很直接,彭老总发火 引言: 1935年的一天,红三军...
原创 白... 同时托孤于李严,主要是因为当时李严代表了益州本地势力。而且,历史上大家选托孤大臣,一般也不会只选一个...
原创 彭... 在新四军牺牲的将领之中,彭雪枫的牺牲令人深感遗憾,在红军时期他是红三军团第4师的政委,是彭老总麾下的...
原创 历... 从秦以来,历经数十个不同的王朝政权,巅峰时期的人口和疆域各自有多少呢? 笔者汇总整理了来自互联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