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最后闺秀,高考0分上北大,诗人才子统统看不上,35岁嫁老外
迪丽瓦拉
2025-06-09 22:33:25
0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这四个女孩指的就是“合肥四姐妹”。

大姐张元和,与昆曲名家顾传玠爱的惊天动地;二姐张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有情人终成眷属;三姐张兆和,与老师沈从文的师生恋被传为美谈。个个都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往事。

只有小妹张充和与众不同。

她被称民国最后的闺秀,高考0分上北大,诗人才子统统看不上,35岁才嫁给外教,如今却备受人们推崇,立为独立女性的典范。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01

张充和是个幸运的人,1913年出生时,父亲张武龄不仅拥有万顷良田,还有着强大的社交圈,是很多名人权贵的座上宾。

乱世之中,张充和的童年却过得异常幸福,在知书达理的养祖母熏陶下,她3岁始读唐诗,5岁起练书法,身边家教都是当时鸿学大儒,小小年纪就遍读《史记》《汉书》《诗经》等经典。

16岁那年,张充和回到苏州九如巷的父亲家中,和3位姐姐一起生活。时年,张家3位姐姐正当韶年、俏皮聪慧,已出落的才貌双全,诗词歌赋无一不通,但和小妹初一接触,便惊奇的发现,小妹的诗词国学,竟是她们中间最好的。

02

回到苏州后,张充和进入父亲开办的女校乐益女中读书,进一步接触了现代知识和思想,愈发温婉尔雅,气质迷人。

19岁时,张充和用一个假名字张旋报考了北京大学。由于在私塾从来没学过数学,她算学考了0分,而却国文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大受阅卷老师称赞。

偏科偏的如此厉害,让北大文学院时任院长胡适伤透了脑筋。为将张充和录取,胡适费劲了口舌,最终力排众议录取了她。这件事,被媒体广泛报道,称其为“北大新生中的女杰”。

张充和入学后,胡适专门找到她说:“你的算学不大好,要好好补!”当时考入文学院,就不用再学数学。因此,对胡适的话,张充和颇不以为然,心想:“都考进来了,还补个啥呀?院长真是多此一举!”

03

进入现代式大学,张充和如鱼得水。

在教授有钱穆、冯友兰、闻一多、刘文典等大家指导下,她受益良多,进步神速,书画诗词甚至昆曲,都独树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她的画,闲静有致;她的诗,无纤毫俗尘;她的曲,气韵天成。

可惜的是,大三那年,张充和生了一场大病,只好退学,没能获得北大学位证。但即使如此,她的人生又上升了一个度。

抗战爆发后,张充和随姐夫沈从文一家迁居昆明,后来又转至重庆,整日与一群大学教授、作家、诗人泡在一起玩,办文化沙龙、作诗、唱曲、写字,倒也热闹非凡。

后来,沈从文举荐了张充和参与教育部《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编辑工作,令她的避难之旅过得相对充实安稳。

04

貌美如花,才气逼人,活力四射的张充和,自然是众人追逐目标。

无论是在北大上学期间,还是避难昆明、重庆时,她的石榴裙下总是尾随着一批追求者。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故事,莫过于“卞张之恋”。

诗人卞之琳与张充和结识与北大,甫一见面,就对才女念念不忘,从而写下了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样一首充满着罗曼蒂克的诗句。

从此,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的绯闻,成了公开的秘密。他持之以恒地给张充和写信,苦心收集她的文字,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到香港去出版,追求她长达十年之久。

然而,在张充和的印象里,卞之琳却只是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据她晚年回忆:“卞之琳很不开朗,甚至是孤僻的,性格敏感,属于不能惹,一惹就不得了的类型”。

在大家都盛传两人绯闻时,张充和从来不敢单独和卞之琳出去。

不在一个频率上的共振,只能无果而终。

其实,张充和的爱情观很简单,她曾说:“我不爱金银珠宝,可是笔、砚都是最好的。”她不怕独处,不惧孤单,男人和爱情,遇到了令自己心动的有便有,没有便没有。

面对一大群诗人才子的追求,张充淡定自若,却也备受非议,数次被传与老师的绯闻,但她始终雍容、平和、宁静,不带火气,也不裸露,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享受着独身的乐趣。

章士钊曾向张充和赠诗一首,将她比作蔡文姬:“文姬流落于谁氏,十八胡笳只自怜。”

这一度令张充和很不高兴。

05

抗战胜利后,张充和随沈从文一家回到北平,并被邀请到北大代课,教授昆曲和书法,依然优雅从容。

不意间,一个美国人闯入生活。

1948年3月,北大外教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到沈从文家做客,看似高大严肃的他与沈从文的两个孩子玩的不亦乐乎,让张充和十分惊奇。

慢慢地,两颗心开始接近。

傅汉思晚年自己回忆说:

“去沈从文家里几次后,沈从文就认为我对充和比对他更感兴趣……以后,我到他家,他就不再多同我谈话了,马上就叫充和,让我们单独在一起。”

1948年11月,35岁的张充和与32岁的傅汉思,在北平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简单,在北平解放的炮火声中,一共只有14个人参加。不久后,两人在上海搭上轮船前往美国。

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张充和就带了一方古砚,几支毛笔和一盒五百多年的古墨。

在美国的后半生,张充和依然是“玩”,时而传授昆曲书法,时而养花种草,悬在显隐之间,保持着淡定与豁达,一直活到2015年,活了102岁。

她是真山真水之间的留白,身历百年沧桑而自成高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水浒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北宋末年108位好汉聚义于梁山,各个身怀绝技。以宋江为首领,他们除暴安良...
原创 李... 在千字文里有一句,“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句话里的起翦颇牧指的是中国战国时的四位将领,白起、王翦、...
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我们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首先,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中国历...
原创 南... 南朝4帝中谁的能力最强?这四位皇帝各有千秋,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刘裕无疑是一颗最...
原创 诸... 诸葛亮出山前,曾自比管仲乐毅。但是徐庶对曹操说,刘备得诸葛亮,可比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为什么诸葛亮...
原创 赐... 说到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谁的人气最旺,无疑拥有四世三公身分的袁绍袁本初名列榜首。一个个人杰、才俊纷纷前往...
原创 开... 1233年,崔立把金国宗室500人打包好,送到蒙古大营,交给速不台处理。金国没想到,自己也会有“靖康...
原创 慈...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紫禁城,这座曾经神秘莫测的皇家禁地,一夜之间成为无...
原创 抗... 各位老铁,今天小编跟大家说说,赵尚志如何从一名马夫当上参谋长的故事。 巴彦抗日游击队解散以后,赵尚志...
原创 周... 姬发,字昌,周文王之子,周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世尊称为周武王。他的生平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历史上...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福建平潭开馆 ...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里展陈的考古专用工具及发掘场景(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倩倩 摄 新华社福州...
原创 刘...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世界 秦始皇,这位一统六国、建立千秋伟业的帝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创 大... 其实,我个人认为就历史功业这一块,明洪武大帝朱元璋应该算是皇帝里的天花板,但同时他也是被严重低估的一...
原创 朱... 朱元璋让刘伯温作诗,刘伯温作完之后,朱元璋一看瞬间就怒气升腾 明朝洪武年间,皇宫内灯火通明,金碧辉煌...
原创 宋... #图文夏日征集令#南宋时期,金兵压境,朝政昏暗,百姓疾苦。赵昚临危受命,接下这个满目疮痍的江山,开始...
原创 同... 张九龄,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被誉为唐朝一代名相。他的诗作流传千古,边塞诗《望月怀远》中的“...
原创 张... 标题:张爱萍、王平不想给彭雪枫当搭档,他俩的理由很直接,彭老总发火 引言: 1935年的一天,红三军...
原创 白... 同时托孤于李严,主要是因为当时李严代表了益州本地势力。而且,历史上大家选托孤大臣,一般也不会只选一个...
原创 彭... 在新四军牺牲的将领之中,彭雪枫的牺牲令人深感遗憾,在红军时期他是红三军团第4师的政委,是彭老总麾下的...
原创 历... 从秦以来,历经数十个不同的王朝政权,巅峰时期的人口和疆域各自有多少呢? 笔者汇总整理了来自互联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