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追求内心向往的生活,探索每个心仪的城市,领略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珍惜那些短暂经过的陌生面孔。即便历经波折,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毫不后悔。
这是林徽因的人生态度,尤其在民国时期,女性对自由的追求并不普遍,常受世俗桎梏、家庭羁绊之苦。婚姻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摧毁了不少美好家庭。 然而,林徽因倡导活在当下,勇敢追逐内心所愿,漫游四方,重视人生中每一个相逢之人。林徽因,生于1904年,成长在一个官僚家庭。
父亲林长民与母亲婚姻不美满,婚姻并非自由选择。林徽因从小目睹父母间的矛盾,学会了反抗不公。尽管家庭并不幸福,但她并未自怨自艾。在父亲的支持下,她有幸远赴欧洲,拓宽视野,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 1920年,林徽因陪同父亲访欧,对欧洲建筑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段经历中,她结识了徐志摩,两人因共同热爱文学而成为至交。 尽管徐志摩已有家庭,但两人的共鸣使他们成为深厚的友谊。林徽因的拒绝,展现了她对婚姻的坚持。 191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相识,当时两人年幼,未受父母之命束缚。随着时间推移,两人对建筑产生共同兴趣,成为彼此倾心的伴侣。 1924年,两人赴美攻读建筑学,期间林徽因的父亲逝世,梁思成成为她的支柱。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喜结连理,成为一对才子佳人。他们踏上欧洲之旅,展开幸福婚姻。 然而,幸福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抗日战争爆发,林徽因带领家人逃离北京,陷入流离失所的境地。她多次搬迁,自己动手洗衣做饭,成为普通女性。 尽管生活艰难,她从未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始终坚守爱国信念。在乱世中,她教导子女要努力奋斗,为国家献身。林徽因的成长故事揭示了她对爱好的执着,对未来的追求。
她在欧洲学习,经历战乱仍然不放弃对古建筑的探索。她的美丽不仅源于外表,更在于内心修养和坦然处事的态度。活在当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经历多少坎坷,只要内心充实,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