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三大功臣,皇帝赏无可赏,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迪丽瓦拉
2025-06-27 19:02:58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中,有三位功臣因功高盖主而命运多舛。

他们立下赫赫战功,原本应享受无尽荣华,却因功劳过大,反而触怒了帝王,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皇帝们为何对这些忠臣痛下杀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与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范蠡:功成身退,化身泛舟逃生

春秋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混乱年代。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位奇特的大臣——范蠡。

他不同于其他功臣,不是一味追求权力和地位,而是在功成身退的时候,选择了隐去人世,化身为一个普通的泛舟者。

范蠡原本是越王勾践的谋士和重要助手,他帮助勾践成功复国,扳倒了强大的吴国。在这个过程中,范蠡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他不仅提出了著名的"屈原策"来打败吴国,还在关键时刻毅然抛弃了高官厚禄,带领部下逃出了被围困的越国都城。

最终,在勾践的努力下,越国终于战胜了吴国,重新独立。而在这个过程中,范蠡功不可没。作为功高震主的大功臣,勾践自然恨不得立即封范蠡为上卿,以报答他的功劳。

但是,范蠡却主动提出了"功成身退"的建议,他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远离权力的诱惑,避免在今后可能出现的争斗中牵连。

于是,在勾践的不舍之下,范蠡选择了隐居,化身为一个普通的泛舟者,远离了尘嚣。这不仅展现了他超脱权力的智慧,也道出了他对于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

他明白,即使功成名就,但如果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又有何用?所以,他宁可选择远离权力,以换取一个安稳的晚年。

相比之下,后世许多功高震主的大功臣,最终都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他们都曾深受皇帝宠信,受到无上的荣耀,但最终都因为皇帝的猜忌而遭到灭顶之灾。这种结局,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二、白起:长平大捷,却难逃一死

战国时期,白起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帮助秦国大败了赵国,坑杀敌军数十万人。

这也为秦王的统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白起的战功,也给他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和地位。他被秦王封为"武安君",这个封号本身就体现出了秦王对他的重视。

毋庸置疑,白起在当时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大臣。但是,白起的功高震主,最终还是给他招来了不测的厄运。长平之战后,秦王不听白起的劝阻,再次发兵攻打邯郸,结果惨败而归。

秦王开始对白起怀有戒心,认为他的功勋过于显赫,可能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在一次秦王的宴会上,秦王命令白起自尽。这个结局确实让人感到痛心。

一个为国战功卓著的大将,最终却难逃一死的命运。白起的悲剧,恐怕也对后来的很多功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权力的蛊惑,使得即使最忠心耿耿的功臣,也无法逃脱被猜忌和杀害的命运。

三、韩信:逐鹿天下,却最终落个丧生的结局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无疑也是一位功高震主的大功臣。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的军事才能大放异彩,帮助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韩信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那一声"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妙语。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韩信的军事天赋,也让他成为汉初赫赫有名的将领。

作为刘邦的重要助手,韩信曾多次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得刘邦最终战胜了强大的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在此后的嘉奖中,刘邦也没有辜负韩信的功劳。他封韩信为淮阴侯,赐予他大量的田庄和美女。在这个时候,韩信也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大功臣。

但是,就像白起一样,韩信的功高震主,最终还是招来了厄运。随着政局的稳定,刘邦开始对韩信产生戒心。他担心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有一天会效仿项羽,另立山头,威胁自己的统治。

于是,在萧何的策划下,刘邦下令杀害了韩信。韩信的悲剧,再次证明了功高震主的大功臣,往往难逃皇帝的猜忌和杀害。

就算他们曾经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也无法避免被权力的诱惑所蛊惑的命运。这种结局,也给后世的功臣们敲响了警钟。

四、年羹尧:权位显赫,却难逃被害的宿命

直到清代,我们仍然能看到功高震主的大功臣,难逃凄惨结局的悲剧。年羹尧,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作为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手下的重要将领,年羹尧功勋显赫,权力可与隆科多相比。他不仅平定了许多叛乱,还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无数战役。

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将领,年羹尧自然也受到了皇帝的厚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年羹尧的妹妹被选为雍正皇帝的贵妃。

这也让年家在那个时代显得更加显赫。再加上年羹尧自己的战功显著,可以说他已经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但是,正如俗话所说的"水满则溢",年羹尧后来的所作所为,让雍正皇帝对他产生了不满。他开始仗着自己的功劳,肆意妄为,甚至做出了一些越礼的行为。

这自然引起了雍正皇帝的警觉。最终,在查出年羹尧的罪行后,雍正下令让他自杀。这却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一个曾经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最终却因为权力的腐蚀而丧生。这也再次证明,即使在清代,功高震主的大功臣,依然难逃悲惨的命运。

五、权力的蛊惑与人性的扭曲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功高震主的大功臣们,虽然都曾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皇帝的重赏和宠爱,但最终都难逃被害的结局。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两点:一是权力的蛊惑,二是人性的扭曲。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权力的诱惑确实是巨大的。即使是最忠心耿耿的功臣,也很容易被权力的光环所迷惑。

这些功臣们在高位上享受着皇帝的宠爱和厚赏,他们的地位和声望也达到了顶峰。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错觉,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可以不受约束。

但是,正如白起和韩信的例子所示,当这些功臣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一定程度时,皇帝便会开始对他们产生戒心。

皇帝害怕这些功高震主的大功臣,有一天会效仿项羽,另立山头,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他们便不得不下定决心,铲除这些潜在的威胁。

其次,人性的扭曲也是导致这些悲剧的重要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是最伟大的功臣,也同样会受到人性弱点的影响。

就像年羹尧一样,在权力的高峰上,他开始变得狂妄自大,肆意妄为,甚至做出了一些越礼的行为。这自然也引发了皇帝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可以说,这些功高震主的大功臣,既受到了权力的诱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性弱点的影响。

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悲剧性的结局。他们虽然曾经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最终还是难逃被害的命运。

这也让后世的功臣们,都心存警惕,不敢再次走上这条通往悲剧的道路。

结语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功高震主的大功臣们,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命运:权力的蛊惑和人性的扭曲,最终导致了他们不得善终的悲剧结局。

这种结局,不仅造成了个人生命的浪费,也给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作为后人,我们固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让这些历史悲剧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警示。

我们要认清权力的本质,明白其中蕴含的诱惑与危险;同时,也要时刻警惕自己的人性弱点,不让其成为我们的软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近来读《三国志·卷二十二》是桓阶、陈群等人的合传,陈寿最后评价道:“魏世事统台阁,重内轻外,故八座尚...
原创 三... 大家好,今天又带大家一起来看三国了,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三国各大名将武器到底有多重呢?换成现代的重量,...
原创 凭... 现在世界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1日,以德国入侵波兰为标志事件。但在此之前,我...
原创 1... 1947年4月,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来自热东、热北、冀东等地共10个代表团齐聚林西。 ...
原创 为... 在不少影视剧中,都能看到“当铺”的影子。 主角在走投无路时,往往会拿着一些物品来到当铺,和掌柜或是伙...
原创 请... 标题:请仔细看一看,能观察出是哪一句唐诗吗 话说有一天,我在家里翻看唐诗三百首,突然灵光一闪,想到...
原创 为... 赵姬不干人事!秦始皇其实很宽容,他没杀六国贵族,用兵马俑替代活人殉葬,怎么可能容不下生母养情人?更何...
原创 长...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多...
剑来中这些人物的历史原型,你都... 导读:在《剑来》中,有不少人物能找到相对应的历史原型: 1. 齐静春:有观点认为他的原型是苏东坡。...
原创 溥...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处于我国的社会变革交接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注定不同于以...
原创 关... 关公9尺身高到底是多高?汉代古墓的一把尺子解开了谜团! 三国时期的武将关羽关云长应该说,在我们国家是...
原创 有... #德国人将兵马俑放家门口# 有点文化但不多[笑哭]德国人对于兵马俑的喜爱,真的令人迷惑! 前两天,一...
原创 中... 九龙城寨,近代中国最为神秘的一个寨子,多次被他国觊觎,不惜耗费一百多年的精力试图拿下寨子,然而始终未...
原创 黄... 文/ 陈辉 在新中国将军大使中,只有倪志亮是从黄埔军校走来。他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大使,12位首批将军大...
原创 岳... 随着张艺谋导演的2023年贺岁大片《满江红》的上映,唤起了人们对英雄岳飞的记忆,也唤起了人们对秦桧及...
原创 建... 前言 在明朝那场波澜壮阔的靖难之役中,朱棣攻入南京后,建文帝神秘失踪,天下风云骤变。就在朱棣意气风...
1127年靖康之变后,朱皇后被... 靖康之变,便是这样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篇章。本文将从历史学家的视角出发,依据全 网可考的历史文献与...
原创 日... 只要提到我国在历史上所遭受的屈辱,就必定离不开日本这一国家的所作所为,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
原创 尼... 1972年2月,北京机场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2月21日当天,周总理早早就在北京机场等候尼克松的到来...
原创 吕... 标题:吕布临终前的三国谜团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纷争中,有一位名将的生死关口述说出一段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