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秦 - 早熟的帝国 拼装的制度
迪丽瓦拉
2025-07-01 17:33:06
0

春秋,是个人个性强烈发展的时代,崇尚(赖活不如好死)的生命原则,这样的信念何以被后世遗忘? 战国,是战争规模持续升级的时代,富国强兵是国君放不下的目标、人民躲不掉的日常,又如何衍生历史诠释权争夺的现象?

雄辩,是战国的风格标志。 墨家以(天志)保证兼爱; 孟子让仁义在战国现实中还有用武之地; 荀子讲礼的约束训练; 国际秩序则取决于纵横家的穿梭游说; 而在南方的楚文化,神话与异界交织的环境里,还有个书写个人极端情绪的屈原。 最后胜出的法家,靠的是现实示范,由此建立(绝对王权)的起点。

秦朝是个早熟的帝国,抗拒死亡、相信久长,是秦始皇的执念; 雷厉执行一统、重今贱古,是秦始皇的野心。 但法家的“轻罪重罚”,形成庞大的刑徒部队,竟成为秦帝国快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看,秦所建立的这个大一统帝国,有着概念想法和实践执行上的一定落差,几百年的(共斗不休),无法建立有效的列国和平并存秩序,迫使秦彻底改弦更张,放弃周代分权式的政治安排,转为中央集权,然而要由中央来掌控那么大的土地、那么多的人口,具体所需的条件,即硬件和软件的条件,其实都尚未成熟。

这是一个早熟的帝国,早熟意味着缺乏许多有效地让这样庞大帝国运作的环节,因而产生了内在的诸多问题与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很多和皇帝本身的能力无关,而是源自制度本身的缺失,或者换一个方向说,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内在缺失,得靠极有能力的皇帝才有办法真正运作起这个大体系,现实中绝大部分一般、平庸,甚至不及平庸的皇帝,就只能坐视大体系的堕落、崩坏了。

法家将整个社会打平,取消自然多元及层级的做法,绝对不是最理想的,违背自然人性,将一套固定的模式强加在天差地别的地域与人群上,必然引发各式各样的后遗症。 然而在战国末年,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从儒家、道家到名家、阴阳家,给的都只是理论,不是实际的制度,在执行的制度面,法家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

对比西方十八世纪最热闹的政体讨论就明白了,欧洲当时也想要找出取代没落、僵化封建王权的制度,在讨论中互较长短的,都有自己的一幅蓝图,从彻底的集权到彻底的民主分权都有人主张,也都有人认真思考并进行细节规划,那是一个真正热闹的政治意见竞技场,逼着每一种立场的人都要有具体制度与改革程序的规划。

相对地,虽然我们也用政治思想的概念去整理春秋战国的各家思想和论理(例如萧公权写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但这里面其实没有那么多具体制度设计上的想法。 真正落实到制度面的只有法家。

法家将国君的权力不断往上抬,抬到近乎绝对的地步,皇帝的(诏)、(令)就成了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法则,高于包括传统(礼)在内的一切规范,如果不遵守就会遭到严苛的惩罚,这样的安排,和儒、道等各家的态度相反,其他各家的出发点是寻找真理,寻找一套普遍的原则,期冀依照找到的真理、原则去建构起现实秩序。 法家不只跳过了抽象真理、原则的讨论,还反过来从现实出发,先建立起国君的绝对地位,然后让国君、后来的皇帝来决定真理,皇帝就是真理的最终依据。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 ......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这是泰山刻石的内容,也是秦始皇巡行刻石上典型的字句,表明了皇帝即位制定种种制度,皇帝就是一切的权衡,皇帝决定了一切事物的(法式),琅琊刻石也说:(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由皇帝诏令所构成的《法度》,是《万物之纪》,决定了人世间所有的关系规范,这是对皇帝地位的最高推崇,皇帝不只在权力所构成的秩序中心,这整套秩序就是他建造起来的,他就是真理中心,不是说皇帝所言所行都符合真理,而是皇帝的所言所行就是真理。

这样的新秩序中,皇帝当然不会错、不能错,这是扭曲且专断的决定,必然带来许多严重的后遗症。 在没有其他现实主张对手的情况下,法家的论点迅速升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法家所构想的,是一套从一开始就不那么完整周密的制度,像是许多零件没有组好就上路的车,状况好、运气好、驾驶的技术也好时,这辆车或许可以顺利跑上一百公里,然而只要状况、运气、驾驶技术稍有差池,车就开始逐步解体了,再跑一段距离,终会到车体散开、不得不重组的地步。

两条没走的路,两个错失的机会

战国长期混乱之后,换来了一个庞大、早熟的帝国,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出现过让列国可以和平共存的秩序,这是一条没走的路。 另外还有一条没走的路,是由吕不韦所编撰的《吕氏春秋》所呈现的。

吕不韦势力最盛时,集合了众多门客,编出一大本《吕氏春秋》,那是类似百科全书般的书籍,换句话说,《吕氏春秋》在基本用意上,和战国时期的其他书籍大异其趣,百家争鸣时,写书留下记录的第一项前提就是表明家派立场,为了将自己的家派和特定的立场说得更清楚、更强烈,才诉诸于著述手段,然而《吕氏春秋》挂了吕氏二字,是吕不韦的名字,但吕氏不是一(家),也不属于任何(家)。

法家先驱——管仲

《吕氏春秋》要将各家各派的说法齐集在一起,形成一部大百科,将这些过去不同来历、彼此争执的知识与主张整合起来。 《吕氏春秋》的表面结构,用的是月令季节自然循环变化,接近道家; 碰触自然规律时,用的是阴阳家的概念; 但从自然联系到人文现象时,又明显偏向儒家。 而《吕氏春秋》产生于法家大本营─秦国,其中当然也会有许多法家的成分; 当谈到社会安排时,又掺入了一些来自墨家的影响。

从比较负面的角度看,这像是个大杂燴,什么都拉进来; 但从比较正面的角度看,这样的取径应该有其更深刻的意义。 徐复观先生就认为,《吕氏春秋》的内容不单是贪多炫耀,内在其实有着一份创建大融合系统的严肃用心。 这是还来不及充分消化的一个诸子百家初步综合体。

同样是因应渴求秩序的时代背景,《吕氏春秋》提出了一个不同的可能,不是把法家抬到最高,压倒甚至取消其他各家,而是建立一个较大的框架,尽量兼容并蓄,让各家主张在这个框架下互相折衷,最后产生出每一家都有一点的新体系、新秩序。

因为秦国的内部斗争,吕不韦垮台了,换上李斯当权,不要小看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差异,我们可以从《吕氏春秋》明白看出,吕不韦的政治视野是整合式的、包纳性的,但换成李斯,却抱持着近乎绝对的法家立场,要取消其他各家意见,取消法家态度以外的任何异质空间,如果吕不韦没有失势,如果吕不韦在秦统一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掌控权,他的综合主义路线应该会让秦出现很不一样的政治运作,也让后来的中国历史呈现很不一样的面貌。

宏观来看,这两条没走的路就是两个错失了的机会,也就是说,中国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出现了皇帝一人专制的帝国系统不是必然的,不应该被视为唯一的可能,更不能被解释为内在于中国文化或中国社会不可改变的命运,所有历史变化的发展,一定有其偶然机遇,一定存在着现实以外的其他可能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要想了解古埃及的宗教活动,这个先了解他们信奉的神明,就如同信佛教的话,起码应知道释迦摩尼和观音菩萨。...
原创 为... 希特勒恨犹太人,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疯狂的打压,残害犹太人。 一切以犹太教...
原创 连...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从近代开始,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之下,其实作为区域国家来说,走向团结,那是...
原创 丰... 相较于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丰臣秀吉出身贫农(也有说下级武士),却能在重视血统阶级的日本战国时代开创霸...
原创 段... 1943年冈村宁次府邸被盗了金佛2尊、翡翠球1颗、手枪1支和储备票200000元,锁定嫌疑人段云鹏,...
原创 如...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黄”指黄帝,二人是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
原创 吕... 在古代后宫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后宫不得干政”,最为忌惮的就是“外戚专权”,而开这一先例就是...
原创 曾... 1872年,曾国藩病逝,曾家陷入悲痛之中。突然家仆报:左宗棠大人挽联到。可把曾家人吓坏了,真是怕什么...
原创 英... 考古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考古专家们通过挖掘和研究各种文物或化石,就能够了解历史,从而揭秘历史之...
原创 非... 非洲最幸福的国王,在位61年,娶了100多个妃嫔,子孙多达千人 文|小羽 斯威士兰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君...
原创 文... 1949年10月1日可以是中国人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新中国成立了。相信看过《我和我的祖国》这部...
原创 委... 【历史】从世界政治历史来看,政治人物要实现长期任职,或者深受爱戴,基本上需要作出卓越的功绩,要么强大...
原创 曾... 曾国藩:牢记这4条识人术,或许对你有帮助! 说起曾国藩,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晚清的一代名臣,而他一生当...
原创 “...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告诉我们,归于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结果。...
探秘民国贵州汽车币 草丛暗记隐... 民国元年,中央政府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地方管理机制,一时间军阀混战割据各自为政。贵州隔壁的重庆铜元局在内...
原创 穷... 和珅发家以后,一夜之间冒出n多个穷亲戚,每天都有好几波来打秋风的,和珅也是烦不胜烦,最后就让这些亲戚...
原创 在... 俗话说得好,宰相门前七品官!在清朝包衣奴才是很高级的,远的不说,光是皇帝和皇子的许多老婆都是包衣出身...
原创 赵...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光皇帝就有几百位,而这么多皇帝中,大凡是长寿的皇帝,那身体都是很...
原创 她... 古代公主的命运跟平民百姓是完全不一样的,关于这一点大家在电视剧当中也有所了解,但是与电视剧不同的是历...
原创 宋... 前言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闻名于世,他的智谋和胆识无人能及。 然而,在他开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