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达为何敢放走元顺帝?常遇春弹劾他,朱元璋的反应耐人寻味
迪丽瓦拉
2025-07-05 06:03:27
0

1368年,朱元璋出兵北伐元军。临近元大都时,徐达却下令就地驻扎七天,导致元顺帝仓皇出逃,而徐达更是故意放走了他,气得常遇春回京就向朱元璋弹劾徐达,而朱元璋竟然没有降罪。

在朱元璋的武将阵营里,徐达和常遇春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这对双子星的组合,陪伴朱元璋东征西战、大杀四方,令敌人闻风丧胆,可谓所向披靡。

可贵的是,徐达和常遇春是互补的。

虽然两个人都是农民出身,也没有读过书,可是军事才能和指挥天赋却是与生俱来的。徐达善于谋划,常遇春擅长进攻,这两位的组合对于朱元璋来说有如神助。

所以,朱元璋登基后论功行赏时,徐达和常遇春是仅有的六个公爵之一。而徐达更是明朝开国的第一功臣。

为何说徐达是第一,而常遇春却要屈居他之下呢?一件事便可说明。

公元1367年,朱元璋让宋濂以一篇《谕中原檄》打响了抗元的战役,“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纲领响彻中原大地。在朱元璋的部署指挥下,徐达和常遇春带领着北伐大军一路从山东攻打至汴梁(今开封市)。

公元1368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的正月初四,他登基称帝,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君王,而驱逐元朝更加迫在眉睫。

此后,徐达率领25万大军来势汹汹,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元朝的都城。但是,到达通州的徐达突然让大军放缓了脚步,眼看距离大都(今北京市)也就不到一天的路程,将士们各个士气高昂,正是一鼓作气之时。哪曾想,徐达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原地驻扎。

常遇春被徐达的决定震惊不已,登时便绷不住了,直接质问徐达:“将士们立功心切,你不带领大家前进,反而就此安营扎寨?”

徐达也不多解释,只是说他另有安排,常遇春不便当着众人驳斥徐达的面子,以为徐达是另有谋划,也就不再提出质疑。可是谁能想到,徐达这一扎根竟然足足过去了一周!

这边常遇春心急火燎,那边的元顺帝更是七上八下。元顺帝知道明军离自己近在咫尺,可是他丝毫不敢轻举妄动,眼看明军始终纹丝不动,这才趁夜带着众妃嫔仓皇从建德门出逃。

这时,明军立刻向徐达汇报,常遇春听后摩拳擦掌,恨不得直接将元顺帝抓住,按在地上摩擦。可是徐达却不紧不慢,迟迟不肯动身。

等到姗姗来迟的明军终于占领元大都后,元顺帝早就快马加鞭地逃到了蒙古帝国“龙飞之地”的上都——开平城。不过,明军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便追到了此处,急得元顺帝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这时,徐达又做了一件事,直接“逼疯”了常遇春。原来,就在元顺帝再次跑路时,徐达又一次故技重施,竟然故意将元顺帝放走了。

这一次,常遇春怒不可遏,直接诘问徐达为何如此做。常遇春当然不怀疑徐达的忠心,但是他实在捉摸不透徐达此举的意义。

而徐达深知常遇春本性,便耐心地解释给他听。可是,常遇春非但不理解徐达,还坚持认为此举是养虎为患,回到南京后,仍然上奏弹劾了他。朱元璋在听完常遇春义愤填膺的控诉后,并没有因此而责备徐达,反而让常遇春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那么,徐达究竟说了什么呢?其实,这段故事在冯梦龙的《智囊全集》中有记载。

徐达说:“是虽一荻,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

徐达这番话就比较有嚼头了,他告诉常遇春:“妥懽帖睦尔(元顺帝)虽然是蒙古人,但他毕竟曾是皇帝。倘若我们将他抓获了,你又将主上(朱元璋)置于何地呢?又想让主上如何处置他呢?是直接把他处决了,还是给他封一块地?无论怎样对待他,都会让主上左右为难,不如干脆将他给放了。”

您瞧,这就是徐达的智慧。在明朝诸多开国功臣中,被朱元璋“卸磨杀驴”的不少,像徐达如此功高盖主却没有被迫害的确实不多。

徐达之所以敢如此做,也是揣测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思。当初,朱元璋可以赦免陈友谅之子陈理,并且饶其性命,封其为归命侯,就可见朱元璋深知赢得民心的重要。

事实证明,徐达的选择没错。妥懽帖睦尔死后,朱元璋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遥封他为“元顺帝”。这件事徐达办的漂亮,也再次为朱元璋赢得了宽厚仁慈的美名。

当然,有种说法是,徐达在出征之前曾向朱元璋请示过,该如何处理元顺帝的问题。他敢于放走元顺帝也是朱元璋默许的,所以才没有因为常遇春的弹劾而被处置。

1369年,常遇春暴毙而亡。16年后,徐达重病不治而死。关于他们的死,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揣测,甚至被认为是朱元璋所为。

常遇春暂且不提,徐达得善终或不得好死,皆是因为他有智慧和谋略。野史说徐达死于朱元璋的一只“烧鹅”,因为他的旧疾不宜食此物,所以他其实也没有逃过朱元璋的杀戮。但是在正史中,徐达的死与他人无关,这也说明他躲过了朱元璋的猜忌,正是他懂得激流勇退的道理,您说对吗?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两百多年。而且是以殖民者的身份建国,所以大家都很好奇——美国人是怎么...
原创 3... 种族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中蕴含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时间跨越之久,都令人十分...
原创 为...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家族因为一时的风光而备受瞩目,然而,也有一些家族在辉煌之后却黯然失色,如同...
原创 他... 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优秀的青年在时代的号召下参军入伍,投身拯救国家与民族的事业当中,比如今天我们...
原创 中... 吴其轺,一位抗战时期的国军飞行员,是那个英勇抵御日寇侵略的时代的见证者。在日本投降后,他作为一名在战...
原创 康... 人们对清朝的认知大多数都是积贫积弱,难以联想到清朝会有什么作为,其实清朝的一些举措也曾造福过人类上百...
原创 曾... 晚清时期,虽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余晖,但还是出现了比较有名的大臣,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晚清四大名臣”,曾...
原创 刘... 引言 古代许多将领在选择主君时,常常需要深思熟虑,《三国演义》中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贤...
隋唐二代英勇杀敌,勇夺白良关,... 《白良关》是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隗刚绘制的连环画《罗通扫北》第二册故事,《罗通扫北》是根据清代小说《...
原创 2... 一提起《三国演义》,我们绝大多数人想到的人物就是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人,这是因为这...
原创 1... 文段宏刚 世界战争史上,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也出现过许多狼虎之师,如罗马军团,秦军,汉军,...
原创 中...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出现了那么多的天子,每一个天子都不是吃素。都有自己的治理国家的手段。但是这么多的帝王...
原创 1...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红旗落地。 同年,同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敏锐地发现了苏联面临的崩溃的危险。...
原创 岳... 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冤杀后他组建的岳家军去哪了? 公元1125年,女真族看到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后,...
原创 历... 历史上公认最强的隋朝,为何仅历经两代君王,37年后就走向灭亡? 有很多人认为,是杨广昏庸无道,导致...
原创 三... ——大禹治水功成,帝赐玄圭! 是大禹治水功成的见证! 是夏王朝最重要的宝贝和崇拜物,是禹帝神庙里面...
原创 李... 提到唐朝,李世民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而在他的身边,徐茂公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建立...
原创 1... 古代没有相机,厚重的历史只能靠文字和寥寥的书画展现出来,能留下照片的封建王朝也只有距我们最近的清代。...
原创 商... 前言 “冤啊!太冤了!”秦惠王时期下令车裂一朝廷重臣,然而在举行对这位朝廷重臣的刑罚时众人的神色各...
原创 入... 前言 楚汉相争时期,匈奴骑兵踏破长城;五胡乱华年代,北方胡人席卷中原;辽金时期,契丹、女真闪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