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乌孙国,是一个远离大汉王朝的西域国家,两个国家的都城相距约八千九百里路。
然而,乌孙国却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国家。
乌孙国总虽然只有人口六十三万,但兵力却达到了十八万八千多人,比大月氏、大宛国、康居国这些西域大国的兵力都要多。
大家知道,从汉朝建国之初,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百余年间,匈奴作为草原上的霸主,一直威胁着汉王朝的北部边疆和西北部边疆。
甚至在汉武帝之前的百余年间,汉朝因为国力原因都不敢招惹匈奴,直到汉武帝中后期才彻底把匈奴打趴下。
乌孙国最初也忌惮于匈奴的强大军事实力,对匈奴俯首称臣。但随着匈奴势力的不断下降,乌孙国也渐渐地不把匈奴放在了眼里。
一来,随着汉王朝对匈奴攻击的不断加强,使匈奴实力一步步得到消耗,乌孙国的实力基本上于匈奴旗鼓相当,乌孙国自然不在把匈奴人放在眼里。
再者,乌孙国的生活习性和匈奴人一样,不仅逐水而居,而且也从小就苦练马上本领。
更值得一提的是,乌孙国的居民刚恶、贪婪、无信,而且盗寇特别多。
后来,乌孙国把这样一批人集结起来,自然就成为对付匈奴人的一支利箭,直插匈奴人的心窝。
被汉朝强大骑兵打的元气大伤的匈奴,自然也不敢肆意招惹乌孙国,给自己无端引来祸端。
但是,不久,乌孙国还是遇到了一个麻烦——自己的附近,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原来,乌孙国的老邻居塞王,因为过于懦弱而被大月氏给打败,逃亡到了南方几百里外的荒漠之地。
而大月氏则顺利占领了塞王的地盘,成了这里的新主人。
然而,大月氏的这一举动让乌孙国国王很是不舒服——毕竟自己和塞王平时的关系不错,你大月氏怎么不打声招呼就占领了我兄弟的地盘。
更何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于是,为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乌孙国主动对大月氏发动了攻击。
没想到,大月氏的战斗力在乌孙国面前竟然不值一提,很快就败于乌孙国的手下,而且国王还死于乌孙国人的手中。
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眼见再不跑就要成为人家的口中肉了,大月氏残余势力仓皇西逃。
而从大月氏口中夺取这块肥肉的乌孙国国王,仿佛遗忘了这曾经是自己兄弟塞王的地盘,自己的军队干脆也赖在这里不走了。
于是,塞王的这块风水宝地,就成为了乌孙国新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