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斯下场比商鞅惨多了,死法令人毛骨悚然,但临终遗言却感动后人
迪丽瓦拉
2025-07-06 06:32:32
0

前言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社会,它之所以能够扫清六合实现统一,是因为早在战国末期就通过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商鞅作为秦国变法的主导者自然功不可没,只可惜在变法取得成效之后,商鞅并未获得应有的奖赏,触动旧贵族利益的他最终被处死。

商鞅变法为后来嬴政统一埋下了伏笔,他的严刑峻法也为后续秦朝的统治和手段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

如果商鞅是秦国强大的开启者,那么李斯就是秦朝一统天下的提出者,不过后来李斯的结局却远比商鞅悲惨,死法令人毛骨悚然,但临终遗言却感动后人。

商鞅变法后惨死

商鞅在亲信的引荐之下先后四次面见秦孝公,先后讨论了尧舜的治国之道,还提及了商周时期君王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建树,最后才向秦孝公提出了秦国的变革之法,即“王道不用,便取霸道”。

在征得秦孝公同意之后,商鞅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第一条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耕战与军功,通过战场之上的建树封爵赏地,提高国内作战积极性。

第二是提出编户和保甲连坐制度,用法律稳定国内环境。第三是通过郡县制促进经济发展。第四点是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生产粮食或布匹量多的免除徭役,此举大幅度增加了秦国税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五条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统一度量衡,方便各地区之间的交易,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强调“刑无等级”。

商鞅所推行的改革对于秦孝公来说是趁手的强国兵器,但此举不仅影响到了旧贵族的利益,对于后续继位的嗣君来说也会因为权力过大而引起猜忌。

所以在秦孝公死后,多数朝臣“告商君谋反”,秦惠文王当即下令抓捕商鞅。最终商鞅被拘捕之后,以“背主叛国”的罪名被判处车裂执行,全家九族尽皆被诛杀,商鞅最终还是凄惨地死在了自己曾经制定的法令之中。

相似的李斯

秦孝公是为了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而重用商鞅,但这个梦想一直到秦王嬴政才被实现,当时备受重用的就是丞相李斯。

在《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笔下,李斯是一个励志成才的典型代表,他从不甘心于自己年少时期所担任的郡县小吏,四处寻师学道,钻研帝王之术,为后来的有所作为打下基础。

当秦王嬴政从赵国返回并执掌大权开始,李斯认为他定有吞天下之志,遂离开楚国,来到了嬴政身边。

在交谈之中李斯提出“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这种大一统的思维深深打动了嬴政,在李斯的帮助之下,秦国开始了灭亡六国的战争。

更加凄惨的悲剧

在秦始皇完成大一统之后,李斯被封为丞相,掌握行政大权,堪称人生的巅峰时刻。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从这时开始,李斯的人生走向了一个比商鞅更加凄惨的悲剧。

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就开始了四处巡游,最终也是在外出途中病故,最初的继承人本应该是公子扶苏,因为此前无诏封王于诸子而独赐长子,即明确认定公子扶苏为嗣君。

对于李斯来说,身为秦始皇老臣,本应该遵循遗诏立公子扶苏为皇帝。

但赵高此时却来告诉李斯说:“如今皇上驾崩,现在继位之遗诏和玉玺都在胡亥处,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疑问的言下之意就是谁做皇帝由他们二人说了算,以此来试探李斯的口风。

李斯在听了之后义正言辞地反驳了赵高的想法,他说:

“你不应该说这样的话,这不是我们为人臣子所要考虑的事情,我封帝王诏令,怎么能有其他的想法,况且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就算后来不会让我当丞相,我也会安然告老还乡”。

但赵高并未放弃对李斯的劝说,直言道:

“你听从我的计谋,不仅不用弃官还乡,还可以有世世代代封侯的殊荣,你若是不从,那么必定祸及子孙,皇上也会对你寒心”。最终李斯还是选择了赵高提出的道路,拥立胡亥为皇帝。

谁知胡亥继位之后,听从宦官赵高的谗言,加重刑罚,有罪者尽皆株连,被灭族者大有人在,大臣蒙毅等全都被杀,身为丞相的李斯未发一言。

其实早在李斯发表那番言论之后,就注定自己不会有好的下场,很快朝中诸事皆被赵高一手掌控。

李斯为自己大权旁落鸣不平,引来了赵高的针对,后来被赵高用计谋骗去阿房宫并得罪了秦二世。后来赵高又利用楚盗陈胜与李斯的关系,让秦二世对其恨之入骨。

这种环环相扣的阴谋最终将李斯父子送上了断头台,被腰斩于咸阳,这种死法明显要比商鞅更加凄惨,因为在行刑之前,还对李斯处以五刑,即将犯人大卸八块。

因为是一步一步进行,所以残酷程度远超车裂,李斯是在意识非常清醒的状况下受此刑罚,目睹自己生命的流逝。

《史记》记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告诉自己的儿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句临终遗言让后世十分感动,其中所体现的是李斯的释怀,最初他是出于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而选择听信赵高的建议。

如今自食其果且即将面临死亡,已经没有了悔恨,只是满满的遗憾和领悟,李斯十分清楚,对权力的过分追逐往往不得善终,最好的结局就是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之中。

其实李斯当时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胡亥已经和赵高勾结在一起意图篡位,如果自己反对二人的决定,只是会被更早一些处死而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1976年9月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吴吉清听到后放...
原创 夷... 如果一个大臣或皇帝一生中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和动乱,他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就像一个婴儿。如果世界局势稍...
原创 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战争逐渐减少,人民生活也渐渐稳定下来,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中央认为,是时...
原创 粟... 粟裕司令陈毅政委:这个组合现实吗?答案是不,看看他们的经历! 陈毅和粟裕的组合在我军历史上鼎鼎大名...
原创 隋... 在古代历史上,隋末唐初也是比较有名的乱世。在这一历史阶段,出了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伴随着《隋唐演义》...
原创 此... 对于将领来说,胜负并不是绝对的,往往与当时的地理、人心、精神,甚至政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冰家常说...
原创 他... 他临死前哀叹:“我若一死,大清亡矣!”果然,10天后清朝灭亡 我们都知道自从始皇帝开创秦朝之后,中国...
一份报告中的“纪律密码” 城口县红军公园 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 城口,踞三省门户、扼四方咽喉,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创 郭... 在郭汝瑰的心中,铜梁县的郭家庄园仿佛是一个沉淀了千年历史智慧的宝库,充满着昔日辉煌的记忆和古老的学问...
【有声海报】被珍藏在枕套内的红...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 在甘肃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革命文物见证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为...
原创 栗... 日军将领在菲律宾莱特岛战死的,有铃木宗作、山县栗花生、牧野四郎等人,本文主要介绍栗栖猛夫,此人以陆军...
原创 董... 在《康熙王朝》中董鄂妃更像是与顺治帝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二人互相取暖,谁也离不开谁;看着董鄂妃与顺治...
原创 山... 相对而言,在我党的各个战场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是比较晚的。 其实,山东的共产党组织还是成立的比较...
原创 为... 说水浒,就不能不提武松。许多人都很推崇武松,客观来说,武松并不完美。父母早亡,所以他是武大郎带着养大...
原创 枪...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历史总结不光伟人有,以下两个政党也有类似的念头。他们说干就干,在民国时期闹出了不...
原创 民... 民国时期,日本人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首领张学良以为日军只是小规模的进攻,为了不让事态扩...
原创 兵... 世友上将原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与粟裕麾下的叶飞、王必成、陶勇等人同列为纵队级司令员。在华野已...
原创 陈... 【前言】 说起陈赓啊,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心里真是难过,总是为他英年早逝感到惋惜。他啊,还不到60岁就...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自努尔哈赤开始,清朝历史上一共有12个皇帝,其中有在位时间最长的康...
原创 邓... 1980年,中央军委决定将海军副政治委员杜义德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任命前,他的老上级邓小平与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