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目前最早的青铜器,专家看到33字铭文,盘点其为镇国之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陕西临潼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在挖掘沟渠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的器皿。专家们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快赶往了挖掘现场。经过专家们的探查后,认定这批青铜器应该是属于商周时期的,而最让专家们兴奋的是发现的其中的一个”普通”的簋。
簋,最开始制作出来是为了盛放食物的,后来它开始作为祭祀所使用的礼器,配合鼎一起使用。周礼就曾明确规定过,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因此,在簋的出土现场中,往往伴随着鼎的出现。
在一般人眼中,鼎通常要比簋贵重的多,鼎在青铜器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所以在发现了这批青铜器后,很多人迫不及待的去寻找鼎,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普通的簋要比同它一起出土的鼎要贵重的多。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造型,高二十八厘米,口径为二十二厘米,重达七点九五千克,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看起来跟一般的青铜器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为什么它会如此的珍贵呢?
要知道在二零一二年的《国家人文历史》中,它可是被评选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更是力压后母戊鼎成为我们国家的镇国青铜器。
说到它珍贵在哪里?我们要先来说说这青铜器的珍贵程度判定,它不仅要看器型、重量、纹路、制造时间还要看它是否有铭文以及铭文上面的内容。
没错,这件簋之所以可以在众多青铜宝器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身上的铭文,虽然只有三十三个字,但却有着及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所以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簋,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西周利簋”。
它上面刻着的铭文内容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这简单的几十个字却有着很深的内容,多位顶级的文物专家们都对此进行了解读,而且在“岁鼎”一词中,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这“岁鼎”应该是指贞问一岁之中所发生的大事,而有的学者则是认为它应该被理解为“夺得了鼎的人”,还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总的来说,关于铭文上的内容,争议还是很大的,不过,专家们也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三十三个字实在是太重要了啊。
这三十三个铭文记载了一个十分重要战争,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周灭商的牧野之战。牧野之战的历史真实性自然是不用说,但是它的具体时间却是很模糊的,这也导致西周开始的时间也很模糊。关于它时间的说法,有四十多种,时间差度更是有百年之长。
而当这件西周利簋出土之后,我们就可以弄清这一历史谜题。专家们通过对现场进行碳十四探测,将西周开始的时间定位在前1050年到前1020年,然后在天文学家根据铭文中出现的“甲子日岁星在中天”这一天象,将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也给找出来了,公元前一零四六年一月二十日。
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一个巨大的成果,如今我们在历史课本上所学到的西周起始纪年就是根据它来确定的。一件普通的簋因为它上面的三十三铭文,历史价值上升了好几个层次,它是武王伐纣所留下来的唯一历史遗存,对解读中国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它上面的铭文,它才会被评定为镇国之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