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皇位之争,谁主沉浮?
当权力于眼前摇曳,你可曾为之心动?历史长河里,何等多君王都曾为一统江山,蛮干灭裂,生生不息地上演着这出争夺皇位的剧本。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一位。
他与郭威、柴荣等人惺惺相惜,最终登基为帝,一统北方。然而他为何没收回自己兄弟赵光义的军权?又是如何被赵光义夺去江山?权力竞争的旋涡中,又隐藏着怎样的人心欲海?
投奔郭威,历练沙场
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出身军官世家。父亲赵弘殷曾任折冲都指挥使,母亲仿佛对赵匡胤有种期许——给了他一个“匡胤”的名字,寓意正本清源、扶正天下之意。赵匡胤似乎从小就背负着家族对他的期望,这压力如影随形。
也许是出身和名字的关系,赵匡胤从小就须习武。他性格刚烈,有正义感,不甘人下。每当看到弱者受欺,便忍不住出手相助。这让他结交了许多义气朋友,但也惹上不少麻烦。赵匡胤渐渐意识到,就凭他一个人的努力是难以改变世道的,心中也萌生了报效天下的念头。
待到年纪增长,赵匡胤渴望有一番作为,于是离家南下投奔郭威。当时的郭威已是后周开国皇帝郭荣的养子,位高权重。赵匡胤自知要想出人头地,必须依附权贵。于是他来到郭威身边,展示自己的气节与胆识。
郭威也确实看重赵匡胤,把他收为心腹,让他开始在军事事务上担当要职。公元951年,郭威造反夺位,建后周。赵匡胤也因此受到郭威的养子柴荣的重用,得以在沙场上历练锻炼实力。
数年后,柴荣亲征北汉与契丹联军之时陷入苦战。北汉兵强将勇,契丹久攻边境,民不聊生。此战可谓是后周的生死之战。当时柴荣还是年轻的君主,首次统帅军队,内心也忐忑不安。
就在大军即将溃败之时,赵匡胤在眼看着柴荣几近崩溃的脸庞,登时有种不忍之情油然而生。他知道,自己必须挺身而出支持柴荣,万不能在这关键时刻丢下君主不顾。于是他大喝一声“为人臣者,当殊死救主”,鼓舞士气力挽狂澜。柴荣对其由衷佩服,信任倍增。这一战,也让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兵变称帝,建立北宋
柴荣驾崩后,镇守边境的赵匡胤得知后周朝局混乱、宰相范质等人把持朝政,心生不满。范质此人心机深沉,为了防止赵匡胤谋反,他特意想将赵匡胤调离开京。可赵匡胤早已看穿其用心。
在做出决定的前一晚,赵匡胤孤身来到已故的柴荣墓前,烛光摇曳中他似是在自言自语。“若您还在世,后周又岂会乱成这样?臣今日虽已身居高位,却仍是您赐予的恩赐。此去若能除暴安良,匡扶社稷,也是对您的回报......”墓碑上的字迹在月色下隐隐发光,像在回应着什么。
当率军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才下定决心,派心腹在军中散布谣言,煽动军心。众人推举赵匡胤登基为帝,然后......
在政敌范质面前,赵匡胤借着“被迫称帝”的名义提出了许多要求,以换取拥戴者们的支持,这让范质等人无可奈何。与此同时,赵匡胤暗中调兵,很快攻克了后周都城。一个新的王朝——北宋诞生了。
鸿门宴,释放权力
登基之初,赵匡胤深知军权对皇权的制约,一直在想方设法收回军队控制权。公元961年,有心腹进言道:“要想防微杜渐,只消收回诸将的兵权便是。”
赵匡胤会意,遂设下了一场“鸿门宴”,请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赴宴。这些武将都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共事多年,跟随赵匡胤打下了这片江山。他们虽不是赵匡胤的骨肉,却也可谓是连心连接骨。
这场宴会举办得热热闹闹,场面十分盛大。席间赵匡胤故作感慨,称叹当年自己不想做皇帝,是他们推举才“赶鸭子上架”的。如果有朝一日,他们的部下也为他们披上黄袍,他们又当如何?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武将都被惊醒了酒,自知赵匡胤是想清算他们。他们或许在那一刻就明白,老友眼中已没有自己的位置。但为了小命,也只能忍辱负重,争相谢恩倾诉忠心,一时间兵权尽收囊中。
赵匡胤这一决断手段,确实冷酷无情。但为何却没收回自己的亲弟赵光义手中的兵权呢?
或许,是因为赵光义曾在陈桥兵变中立下汗马功劳;或许,是因为赵匡胤太过宽厚,对弟弟过分信任;又或许,正是这份盲目信任,让日后祸端烂熟。
兄终弟及,国殇家亡
公元976年,赵匡胤病重之时,赵光义前来探望。这段日子以来,赵匡胤常常做着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坐在一叶小舟上,在滔滔江水中颠簸。他不禁想,自己这一生,难道就像这叶小舟,终将在这权力的江湖中沉浮,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吗?
这日赵光义来访,两兄弟久违地聊起天来。赵匡胤如实说出自己的梦和顾虑,还叮嘱赵光义日后多保重。他已隐隐感到时日無多,但仍不忍放下这个四海为家、江山社稷的重担。
谁知没过几日,赵匡胤竟在紧跟其后的噩耗中驾崩。赵光义在殡仪上痛哭流涕,身着孝服送兄长最后一程。然而就在身后,传来的却是他即将登基为帝的消息。
赵匡胤有两个儿子赵德芳、赵德昭,按理应该传位给嫡子。然而在众臣讨论新君人选之时,赵光义却突然当上了北宋第二任皇帝。这有违皇位传承的礼法,引发外界非议。再加上,赵光义登基后把国号从“宋”改为“越”,被视为不顾兄长颜面。
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也都在赵光义登基后不久非命。赵光义称这是天意,自己是奉天子之命而治理天下。然而谁又知道那深夜里发生了什么?当晚殿外宫女听到的争执声,当中或许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权力的更迭本就离不开阴谋与算计。赵匡胤视如己出的赵光义,终究成了他心头最深的一根刺。家国两败,令他死不瞑目。
人生舞台,弈者输赢
权术弈者赵匡胤,一生起起伏伏,最终败在了亲弟赵光义手上。他悲哀地发现,自己小心翼翼经营的江山,还是白白成全了别人。曾几何时,自己也像赵光义一样,在陈桥夜色下策马奔腾,只为换来一隅安稳;后来自己设下酒席,将故交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只是为了皇权安全。他已心狠到极点,却终究敌不过人心。
皇位争夺的旋涡从来就没有完结的那天。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为之鼓动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不是圣人,所以无法要求自己度外。然而,我们仍可以通过反思与警醒,避免误入歧途,使自己走得更远些。
结语
在这人生的大舞台上,所有参与者都是弈者,输赢都在命中注定。所谓成功,不过是抓住了一时光明;而失败,也不必惶恐退缩。每个人都在坚持着自己的真实,这才是这人世最动人心魄的地方。
人生路漫漫,充满未知,就让我们一起耐心前行,去发现最美好的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