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朝倾覆,还留这清白之身作甚
迪丽瓦拉
2025-07-19 21:03:44
0

01总兵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

二月十八日,山西宁武关。

一封封劝降檄文随着箭矢一起飞入宁武关内,引发守关军民一阵慌乱骚动。

自崇祯十七年开年以来,闯王李自成亲率数十万兵马,分三路向大明王朝发动致命一击。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大顺军便连克山西多处重镇,直抵宁武关下,旋即,李自成以飞箭向守关军民发出最后通牒:五日内不拿下宁武关,必屠城!

“屠城”二字,着实令关城军民人人色变,但怕又有什么用,这些日子以来,大伙也都看明白了,如今这位总兵周遇吉一心死守宁武关,想让他献关出降,那可比登天还难!

自从周遇吉退守宁武关后,便迅速招募城中义勇数千,加上明军残部,共聚集兵勇五六千人,日夜修筑工事,整军饬武。就冲这架势,献关投降绝无可能,一城军民唯有抱定决心,跟着周总兵据关死守,以求击退大顺军。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当兵力远超己方百倍的大顺军如潮水般发动进攻之时,守关军民无不心惊胆寒,不知所措。周遇吉见状,当即下令关城四面众炮齐发,顷刻间,一枚枚实心炮弹扎入人潮之中,战场上立刻轰出一条条长长的血胡同,断肢四溅,哀嚎之声声震四野。

在明军炮群的猛轰下,大顺军连续三日的集团冲锋均被挫败,损失兵力过万。不过,作为一支流民军,李自成最不缺的就是人手,而相比之下,明军的弹药却十分有限,几天下来,弹药迅速消耗殆尽,且火炮也多有损毁。

眼看明军逐渐不支,大顺军攻势更盛。反观明军这边,失去了火炮的助力,守军伤亡不断增加,部分部将丧失信心,不免开始劝说主将:

“贼势太大,恐怕守不住了。”

周遇吉闻言大怒,当即斥责道:

“激战三日,杀贼过万,你等为何还会如此怯懦?如果胜了,所有军民皆为忠义;万一守不住了,就把我绑了献给闯贼,你等也可安然无恙。”

劝者听罢,皆默然无语。

二月二十二日,大顺军炮轰关城,城墙多处坍塌,宁武关已难以再守。这时候,城下大顺军齐声高呼:

“献出周遇吉,一城无死!”

关城之上,周遇吉早已泪流满面,他看了看周围伤痕累累的明军将士,不禁叹道:

“我周遇吉生而不能报效国家,如今又岂会吝惜一死而连累大家,你等将我绑了献给闯贼吧。”

将军大义凛然,军民无不对其敬佩万分,此刻人人掩面痛哭,无人肯将周遇吉献出。眼瞅着城下大顺军正抓紧筹备最后一轮总攻,周遇吉急忙下令道:

“不就是死嘛,不要哭,速速将我献出。”

李自成是有意将这名忠贞之士招入麾下的,当看到已成阶下囚的周遇吉时,李自成向其抛出橄榄枝:大同、宣府,任君挑选。

对此,周遇吉却并不买账,反而对着李自成大骂道:

“瞎贼,我岂是接受伪官之人,之所以出来相见,只求一死罢了。此番军民上城杀贼,都是听从我的将令,与将士百姓无关。”

此后,任凭大顺军软硬兼施,周遇吉誓死不降。最终,周遇吉被李自成下令处死。

攻破宁武关后,大顺军一路势如破竹,再未遇到像样的抵抗,接连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并于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城。

难怪连大顺军士卒也不免发出感叹:

“他镇如果也有周总兵这样的守将,我等安得至此啊!”

02学士

崇祯十七年

(1644年)

三月初,北京紫禁城。

大殿内,崇祯皇帝朱由检愁眉紧锁,不时发出阵阵哀叹。

眼下,摆在崇祯面前的无非就两条路:守和走。但前日,大顺军攻破重镇宣府,京师已危如累卵,所有人都知道,走是现在最明智的选择,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因如此,南迁再次成为本次召对的核心议案。

崇祯很清楚,如此重大的决议必须借一名重臣之口提出,才能保全自己皇帝的颜面,而殿内的诸位阁臣自然是最佳人选。

崇祯瞅了瞅首辅魏藻德,魏首辅今日一言不发,打定主意不当背锅侠,这老小子怕是靠不住了,思忖片刻,崇祯遂决定将难题抛给另一位阁臣范景文,寄希望于他能深体圣意,为自己排忧解难。

皇帝之所以对范景文寄予厚望是有原因的。

自打年初以来,大明局势迅速崩坏,朝臣们也随之离心离德,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放眼望去,忠臣已是屈指可数,如果一定要点名的话,范景文绝对是其中之一。

面对大厦将倾的危局,范景文每日忧心忡忡,奈何能力有限,能做的也只有夜夜哭泣罢了。他时常哀叹道:

“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就算死了也无以报答圣上的恩德。”

这份忠心,崇祯了然于心,这时候,就靠你啦,范爱卿!

然而,接下来范景文的操作却令崇祯大跌眼镜。

只听得范景文义正言辞道:

“眼下陛下应该安定人心,坚守待援,除此以外臣就一概不知了。”

能将废话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崇祯听后大失所望,随即拂袖而去,南迁之议也再次不了了之。

三月十九日,也就是大顺军围攻北京的第三天,兵部尚书张缙彦缴械投降,打开正阳门迎大顺军入城,北京城正式陷落。

得知城破的消息后,已居家绝食数日的东阁大学士范景文急忙踉跄着前往紫禁城。当赶到宫门时,到处都是慌不择路的宫娥太监,范景文拉住一名相识的太监,询问后才知道皇帝已经出宫去了。

北京城兵荒马乱,满朝文武均已闭门不出,仆人也劝范景文尽快返回家中,此时,范景文以为崇祯已出城南逃,便答道:

“圣驾已出,我又岂能回去?”

随后,范景文写下遗书:

“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

书罢,遂向南叩拜,转而投古井殉国。当范景文家人接到其死讯后,一家二十余口亦随之殉节。

范景文举家殉国后,时人感叹:

“阁臣委任隆重,原无活法,但唯独范景文以死殉国,真是差强人意啊。”

当然,部分寡廉鲜耻的阁臣并不能代表整个文官集团,除范景文外,在这场甲申国难中殉节的文官并不在少数,有记载的就超过四十余人。

到了清顺治时期,新朝专门下诏表彰前朝忠臣,范景文等二十人榜上有名,皆予以赐田建祠,并为其追封谥号。其中,范景文被追谥为“文忠”。

03太监

崇祯十七年

(1644年)

三月十七日,北京城。

在一片“后退者死”的咆哮声中,数不尽的大顺军士卒疯狂地向城墙涌来。

一架架云梯沿着城墙一字排开,士卒开始争相向上攀爬,时而有人不慎掉落,但紧接着,下面乌泱泱的人群中立刻便有人飞速补上,无穷无尽。

此时此刻,城墙上为数不多的明军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一时间竟忘了杀敌。负责提督京营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见状心急如焚,也来不及指使守军,连忙撸起袖子亲自上阵,点燃数门火炮,朝着敌军密集处连发数炮,当场击毙数人。

王承恩本想着起个带头示范作用,然而,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自己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并没能提升半点士气。很快,各处城门守军相继溃散,王承恩也不得不撤了下来,后接到崇祯谕旨,命其返回皇城收拢内官,抓紧筹备内城防务。

连正规军都已丧失斗志,四散奔逃,毫无作战经验的太监们就更别指望了,第二天夜里,内城也被攻破。

此后,王承恩一直执枪守在崇祯身旁,未曾离开一步。主仆二人先是试图趁乱冲出城门,但未果而回,只得登上万岁山,眺望全城战况。但见满城烽火,局势已无法挽回,崇祯深知大势已去,遂返回皇宫,着手料理后事。

后妃子嗣送的送,杀的杀,待处理完一切后,不甘心的崇祯再次领着王承恩来到前殿,亲自鸣钟召集百官,结果竟无一人前来。此时,万念俱灰的皇帝一心求死,遂再次登上万岁山,满怀恨意,自缢而亡。

在独自恭送大明皇帝归天之后,作为崇祯朝最受圣眷的太监,王承恩同样心如死灰,出于对崇祯和大明的忠心,王承恩并未像高起潜、杜勋之流那样投靠李自成,而是毅然选择在崇祯身旁自缢殉国。

清顺治时期,清廷下诏褒奖烈宦王承恩,赐地建祠,追谥“忠节”,此外,顺治帝还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并将他安葬在崇祯思陵旁,王承恩得以长伴故主左右。

殉节的文官甚至太监都被追谥为“忠”,而那些降清之人却多半被编入了《贰臣传》,腹黑的大清还是懂一些黑色幽默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隋唐,一个承接在南北朝乱世之后的时代。 时势造就英雄,而这一兵荒马乱的时期也确实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传...
以青铜和甲骨为媒 他串起了“民... 刘体智 越王剑 曾大保盆 昜铜鼎 罗振玉、容庚、唐兰、李济、傅斯年、陈梦家、郭沫若、胡...
原创 神... 大战一触即发,就在此时,楚国主帅成得臣送了一封挑战书来,意思是在正式决战之前来场开胃菜——角斗赛。 ...
原创 管... 1975年2月27日,《关于第七批特赦问题的报告》报送中南海,报告提出了对二百九十三名在押战犯的处理...
原创 张... ?开篇:张学良的离奇命运与杨宇霆的风云历程 嘿,亲爱的历史探索者们!今天,我带你们进入一个扑朔迷离的...
原创 皇... 前言 在清朝建立初期,皇太极的突然暴毙让皇位的争夺陷入了一场激烈的角逐。多尔衮和豪格,两位宿将,他们...
原创 夏... 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儿子,在司马氏专权之后,担任征蜀护军的夏侯霸统兵在外,作为效忠曹魏的宗室将领...
原创 秦... 秦国,历经风雨,励精图治,由秦始皇一统天下。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些南征北战,为秦国打下江山的猛...
原创 古... 一个国家有没有强大的军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然不仅不能镇压内部,也抵抗不了外部的入侵。特别是在古代的...
原创 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了避免皇家子弟为争夺皇权而手足相残,逐渐形成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所谓“...
原创 我... 前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时常出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似乎是历史在不同时空中按照某种规律自我重演...
原创 魏... 原创 如果不算曹操,只从曹丕登基的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算起,到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
原创 清... 湖南地区缺少内陆食盐资源,只能依赖外地进口食盐来满足本地人的需要。 由此一来,在湖南地区,对食盐的管...
《大地英雄——国测一大队纪事》... 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欧阳易佳)日前,《大地英雄——国测一大队纪事》出版,该书记录了自然资源部第...
原创 明...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治国严厉,并且也十分多疑。在他在任的后期,大臣们互相猜忌角力,分成了两派。但是...
原创 业... 要说在整个的历史之上,无数的朝代更换似乎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当然天下大势好像就一直是这样的一个规...
原创 一...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大将。他的一生,见证了秦统一六国,荡平天下的过程。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
原创 三... 三国的皇帝当中,如果评谁最暴虐,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排第二,无人能排第一。 在孙皓残忍杀害的人当中,最凄...
原创 明...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诗经·小雅》 在古代的时候,平均寿命大概只有30岁,哪...
原创 英... 殖民辉煌与二战谢幕 英国曾是世界的霸主,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权使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然而,二战的爆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