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这个胆小鬼,他一开始不知道英国船坚炮利的时候还说“不患卿等孟浪,但戒卿等畏葸”,后来见英国人军舰倏忽之间即至,吓得赶紧说“朕因亿万生灵所系”,让耆英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份条约一签,清政府是又赔钱,又割地。
自从道光签了《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历代掌权者再无顾忌,也几乎再不敢和洋人一争锋芒,只管赔钱割地。
咸丰如是,慈禧更如是。
慈禧自1861年发动“辛酉政变”之后,掌权长达47年,所签不平等条约不知凡几,但即便只说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她便让中国付出了约12亿两白银的惨重代价。
虽说清末之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极高,可是却也禁不起慈禧的挥霍,禁不起满朝公卿的贪婪,小德张曾回忆说慈禧每日的生活费多达4万两白银,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或许小德张的话有所夸张,却也可见慈禧的生活有多奢靡了。
海军衙门的掌舵者、慈禧的忠实狗腿、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也是一个贪婪之人。
庆亲王奕劻和那桐更是出了名的贪官,因为一个“贪”字,他们二人被时人讥讽为“庆那公司”。
晚清在慈禧的手上,从上到下几乎无一人不贪,所以赔给洋人的那12亿两白银,清政府显然拿不出来。
再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巨额赔款说到底还是得平摊在百姓头上,四万万国人,一人拿一两便是4亿两,一人拿三两便是12亿两,当然帐并不是这么算,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清政府所签的《辛丑条约》所约定的期限也是39年,这便是说清政府实际上可以慢慢还钱,不用着急。
如果真让清政府一次性拿出12亿两白银,恐怕清政府立刻便会玩完,无异于竭泽而渔,反不如细水长流,列强正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没逼迫清政府一次性赔完这多达12亿两的债务。
只不过以当时的局势来看,清政府却已经撑不了39年,仅仅过了11年,也就是1912年的时候,清政府便“轰”地一声倒台了。
清朝垮台了,清政府所欠下的那一屁股债怎么办呢?
虽然清朝灭亡了,可是在列强看来,这是中国自己内部的事,不论清朝是不是灭亡了,中国和他们所签订的条约也不能作废。
中华民国为了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也不得不选择向列强妥协低头,继续承认清政府和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所以,清政府欠下的一屁股债也就得由中华民国继续还了,真是弱国无外交,落后便只能任人宰割呀。
1917年段祺瑞掌控下的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同时宣布废除中国和德国所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所以在1918年德国战败之后,中国便没有再偿还此前清政府欠德国的赔款。德国为了再一次到中国谋取利益,也在1921年同中国签订《中德协议》,正式宣布放弃所有迫使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奥匈帝国在1918年战败后解体,所以中国也就不用再给钱了,奥地利和匈牙利也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宣布放弃赔款。
俄国是通过《辛丑条约》获利最多的国家,独占庚款的28.97%,但是十月革命之后,北京政府即不止一次地向苏俄提出停付庚款一事,不过到了1920年8月苏俄代表团访华时才向中国宣布愿意放弃庚款,1924年签订《中俄协定》之时则又说明了退款的用途。
对于美国,清政府还没灭亡之时,双方便已经就庚款展开交涉,后于1908年达成协议,美国愿意退还庚款的一半,但同时约定所退庚款须用于教育方面,让清政府利用这部分退款充作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费用。
实际上,也正是有了美国的带头,后来才陆陆续续地让别的国家有样学样地“退款”部分庚款。
英国在1922年时即通知中国将退还庚款,实际上早在1922年之前英国国内便已屡有呼吁退款之声,不过英国政府并非自愿放弃庚款,实则是受国际形势所迫。1926年之时,方才确定退款用途。
法国亦于1924年开始退款庚款,还至1947年为止。
意大利也在1925年和中国达成协定,从1926年开始退款庚款,也一样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
比利时在1925年开始退还,荷兰则在1926年开始。
日本可就狠了,嘴上说着退还庚款,可是不但没退,反而还继续收钱。
日本当时也规定了退款用途,一是用于支持中国的文化团体,但无一个团体申请获得补助;二是用于补助留日学生,但无一个留日学生接受;三是用于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及中日文化交流,说白了是在文化入侵。
所以,中国实际上并没有收到日本一分钱的退款。
日本不仅没有退过一分钱,在1936年之后更是将这笔钱投入到了侵华战争之中,用咱们的钱来打咱们。
可恨之余,却也无可奈何,谁叫那时候的咱们那么落后呢?落后者注定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