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熬到工业革命,华夏民族会怎么样?
迪丽瓦拉
2024-11-02 07:13:06
0

原标题:假如明朝熬到工业革命,华夏民族会怎么样?

上网时,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明朝熬到工业革命,华夏民族会怎么样?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伤感且诙谐的话题。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也不会给明朝那样的机会。纵使网友在评论区做了一百种推测,但对明朝和历史而言毫无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是:要是明朝赶上工业革命的话,二十四史大概率不会出现《清史》了。

言归正传,我们假设明朝的国祚可以延长数十年,哪怕坚持到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也不会进行所谓的工业革命,原因有两点:

一是商人的定位是“韭菜”

表面上来看,华夏封建史终结于清朝。

实际上,封建社会早在明朝就已经魂飞魄散了。(希望明粉不要喷我)

明朝是封建制达到全盛的时期,很多人说清朝的封建专制的顶点,实则不然。

清朝毕竟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游牧民族的原始部落军事联盟制。它的专制只是体现在对待八旗贵族以外的民族罢了。

明朝则不同,皇权与相权,或者说皇权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从没停止过。结果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皇权压倒了相权,老朱家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

从明朝立国初期,太祖朱元璋立下祖训,所有本家朱姓成员皆不得外出工作,全部由朝廷养着。

很多人想不明白,朱元璋雷厉风行推动反腐,腐败依然屡禁不止,国库依然连年亏空。于是乎,把问题归咎于朱元璋对手底的人管得太狠了,出现物极必反的怪象。

实则非也。

导致明朝国库亏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全部来自官僚集团的腐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朝廷养皇家贵族的费用过高所致。

朝廷常年入不敷出,那些官员又不能向皇帝建议裁剪皇室成员,那样的话岂不是离间皇室血亲。

但是皇帝太需要钱了,手底下的人想到一个好办法,把单子开到商人头上:抄商人的家。

这一幕曾被改编进《大明王朝1566》,我们也不妨拿这部历史小说粗略地分析一下。

内阁大臣一封密信送到浙江巡抚那里,浙江丝绸大王沈一石倒了霉了。

沈一石是南方巨贾!大名鼎鼎的浙江丝绸商会会长,几乎垄断了江浙一带的丝绸行当,丝绸品远销海外。

沈一石也不是等闲之辈,买卖做得那么大,朝廷中自然有自己的耳目。听说此事后,沈会长吓坏了,拿出三成的家产送给浙江巡抚,花钱消灾。

沈一石不能坐以待毙,他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能够花钱买平安,朝廷放过自己,生活微笑着继续,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二是派侄子沈翊坤通过东南沿海守将邹沂隆的关系,准备与倭寇里应外合,这是做最坏的打算。

很可惜,朝廷没有放过沈一石的意思,沈一石索性反了。造反的代价是惨痛的,结局也是相当悲惨。

从这段改编的历史故事能够看出来,指望封建贵族自上而下地革命是不行的。

哪怕工业革命的东风吹进大明王朝,依然不会萌芽发展。在封建社会眼中,商人只不过是生长旺盛的韭菜罢了。

矛盾的是,商人是酝酿工业革命的首要因素,对商人的认知观念没有改变,寄希望于官僚贵族是更不可能的。

从这一点来说,明朝的沃土更不适合工业革命的生长。

清朝洋务运动可以视为封建社会的首次工业革命,那都是封建贵族自上而下推动的,有朝权的支持尚不能成功,何况那些有钱没身份的商人呢。

所以,若是明朝有幸碰上了工业革命,极有可能会比清朝更加守旧抵触,甚至更加落后于清朝与西方的差距,进而让明朝的灭亡更加迅速。

二是封建社会的重心在农业

中国古代的思想是“农耕文明”思想,说得具象一点叫“小农思想”,套用俗话说叫“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种种说法,纷纷指向一个问题: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心在农业,很少思考过如何用先进的设备来代替人力物力,因为我们从来都不缺人(相比较而言)。

在这点上,它与工业革命是相悖的。工业革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自由开放的市场,二是通过扩大生产资料来拉动生产,三是对技术的认可。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曾对欧洲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总结出四点:新航路开辟、圈地运动、技术成熟、无限的市场。

新航路开辟相当于海外贸易,这点明朝是具备的,郑和下西洋是最好的佐证。

圈地运动也差不多,只不过是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化。

市场就更不用提了,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封建王朝,光内需就足够抵得上十个新航路开辟的大陆。

最根本的问题是“技术成熟”与否。

在满朝文武都在做道德文章的明朝,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的科举才是人上人的上升渠道。

读书、科举、升官、发财、纳妾……这是明朝代表的封建社会有钱人的终极追求。

于科学技术而言,明朝跟清朝一副德性。

哪怕是工业革命主动找上门,它们的第一反应是一致的。“什么奇技淫巧,能当饭吃,能满足道德文章的精神愉悦吗”。

工业革命的发生并不在乎哪个王朝,即便是开放的唐朝也是如此。

直到近代,华夏民族被西方列强分割成半殖民地。慢慢地,催生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实业家。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

没被挑战过的文明,是不会在文明与文明的对抗中,反思和学习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叶... 《——【·前言·】——》 1900年,八个列强瓜分了中国近十亿两白银的赔款,他们当时意气风发,觉得这...
原创 蒋... 蒋介石,近代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拥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广为人知的蒋经国和蒋纬国外,还有一位...
原创 进... 要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他的一生既传奇又充满无奈,而且短暂异常。原本与皇位毫不相干的他,靠着好运和关键...
原创 土... 土耳其一直以来对中国新疆有着特别的关注。尽管两国相隔甚远,但土耳其对新疆的热情似乎从未减退,甚至可以...
原创 罕... 这是一张民国初期,1910年代的北京大栅栏老照片,可见其繁华热闹的景象,商号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
原创 抢... 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一天,襄亲王博果尔奉皇帝之命入宫,顺治帝对他说:“我爱上了你的福晋,如果没...
原创 原... 刘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夏朝,随着历史的变迁,刘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
原创 蒋...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的心情格外激动。他从1929年1月到1930年10月,接连战胜了对手,成功实现...
原创 结... 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灭亡,历经了2132年的漫长岁月,期间共经历了20个朝代的更替。但真...
原创 原... 自从西汉黄巾军起义以来,中原的战争从未停歇,只有西晋曾一度实现过短暂的大一统。然而,晋朝因为发生了八...
原创 拿... 拿破仑·波拿巴,这位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崭露头角的历史人物,最终成为世界历史中举世闻名的帝王。他如何从一...
原创 明...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古代,许多医生以仁心救人,他们医术高超、德...
准噶尔究竟干了什么,清朝要花七... 在清朝历史上,能让三个皇帝轮番上阵、打了整整七十年、最后还下狠手“灭族”的敌人,准噶尔可以说独一份。...
原创 历... 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国相。管仲的治国才能,使得齐国逐渐变得强大,国力充实,内部整...
原创 八... 晚清最耻辱的战争就是与多个国家宣战,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难让晚清失去了权威,彻底沦为外国列...
原创 李...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901年11月5日),李鸿章在京城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已经无法发声,四周是...
原创 原... 清宫秘史一直是电视剧和小说中常见的题材,深受人们喜爱。清朝几百年的统治中,有一位女性不仅抚养了两位皇...
原创 日... 解放战争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不过,在与我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军中,居然有大量...
达拉特旗:河流沧桑巨变,治理之... 1973年,千万巨资打造的现代治水工程,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而一百年前,一个民间水利专家仅用土法,就...
原创 刘...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很多忠实的刘备支持者会幻想,如果当时曹操进驻襄阳后稍微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