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咪佳 潘骏
讲到第二个问题时,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的米田穰教授突然跟翻译说,他想重谈一下第一部分——刚才自我介绍,他忘了提及自己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
从2022年开始,米田穰接受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邀请,开始担任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他在浙江的重点工作内容,是分析古代陶器与动物骨骼。
“作为亚洲乃至于世界上第一个有‘城市’概念的遗址,良渚遗址发掘了很多它作为城市的证据。那么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城市,人们又为什么要聚集在这里?这是我最感兴趣的。
如果这次在良渚论坛,大家通过交流能够有更多的一些发现和证据呈现,那对我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米田穰接受潮新闻记者专访
米田穰来过中国很多次,光是今年,他就已经第四次来良渚。就在良渚论坛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米田穰先生已经工作了一天,他对一批出土自良渚遗址墓葬的陶器,做了成分研究。
“通过研究,我知道制作陶器的黏土来自于哪里,也就是它的原产地是哪里。”非常有趣的是,米田穰得出的结论是,制作这些陶器的原料并不只是良渚本地的,有很多是来自于比较远的一些地方。
“这就说明当时的良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很多物质以及人可能来自很远的地方。”
交流是双向的,当远方的文明抵达江南,良渚人也早已出发。
“大约在5000年前,稻米从良渚传到了朝鲜半岛;再在大约3000年前传播到了日本,当时我们正处于弥生时代。甚至早于稻米,中国还有大量的其他粮食产物,比如各种五谷杂粮、豆类,已经间接传播到了日本。”
米田穰之所以会与浙江省考古所结缘,就是源于稻谷。
“一万年前,稻作农业已经在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今天的浙江产生,人们开始在水田中种植稻谷。”米田穰说,水田里种植稻谷,现在看起来是非常简单,但是在古代这是非常困难。
“水田种出来的稻子有非常大的优势,它产量很大,能够满足更多人的生活需求。”但同时,水田种植稻谷的工作量很大,同时这项农事对自然环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它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最重要的是,水田中种稻子不是一项个体能够完成农业项目,它需要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这项农业让人类产生了一种集体的行动力。
那么当稻谷从中国传播到别的国家,同样也起到了提高人们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讲,没有稻作,就没有早期的国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