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战友们感觉王扶之生还的希望不大了,遂准备撤离,这时,宋汝洲看见两只苍蝇从山洞缝隙里飞出,他大喊别走。
王扶之于1923年9月24日出生于陕西子洲,1935年参加了红军。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平型关等许多重要战役战斗。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他率一营兵力围歼姜家店的国民党军一加强营,身负重伤;在攻打锦州时,他任14团副团长,遭敌炮火射击头部负伤,他不顾血流满面,带伤指挥冲锋。
新中国成立后,王扶之于1950年入朝参战,任第39军115师343团团长。
云山之战,王扶之首战告捷,以后又多次立下战功。在第四次战役中,他率343团在转移前一天,与政委王国英、副团长朱瓦宁、参谋长汪明德睡在一个防空洞里。由于天气太冷,警卫员烧了一盆木炭柴火取暖。第二天早晨,警卫员发现没有人吭声,破门一看,全都中毒昏死过去了。政治处主任陈砚田立即组织大家把他们一个个抬到防空洞外吹风,几人幸运生还。
此后,王扶之先后任115师副师长、代师长。1952年8月,代师长王扶之率部打下了美军精锐部队坚守的无名高地。这一仗伤亡小,战法灵活,《人民日报》记者刘鸣闻讯后,专程来到了115师师部所在地梨木洞采访。
115师的指挥所设在一个宽3公尺、长10公尺用碗口粗圆木盖起的掩蔽部里。8月2日,吃了早饭后,王扶之在坑道深处,点着蜡烛与作战科长苏盛轼、参谋陈志茂研究工作,刘鸣在里面写采访稿。
突然,一架美军B-26型飞机临空,“轰隆”一声巨响,一颗重磅炸弹在作战室顶上爆炸,坑道被炸塌,王扶之等七人全被埋在坑道里。
目睹这一场面的一位战士吓得吃饭的碗都掉在地上了,奔跑着,大声喊:“不好了,不好了!王师长被掩埋啦!”
344团团长闻讯赶来,立即向上报告。115师师政委沈铁兵接到报告,马上组织工兵营冒着敌人的炮火,挖掘倒塌的工事,并且向吴信泉军长打电话报告。
这时,吴信泉正在116师检查工作,听到电话,立即命令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王扶之抢救出来。”
自入朝作战以来,39军已牺牲军参谋处长何凌登、师参谋长薛剑强、政治部主任吴书师和吴国璋副军长。现在王扶之又生死不明,吴信泉忧心如焚,又派副军长张竭诚前往现场,和115师政委沈铁兵、参谋长程国璠等同志一起指挥抢救。
115师工兵连冒着敌机轰炸,紧张地实施救援作业,但坑道很长,作战室在坑道深部,只有一个洞口,炸崩的山石填满了洞口的小河沟,这给抢救带来了极大难度。工兵连参谋宋汝洲和工兵副连长刘文才组织一个班接着一个班轮流地挖,20分钟轮换一次。可是,刘鸣等四人最先被挖出来了,但都已经牺牲。再挖下去,坑道里不见动静。
战友们都着急起来,于是坑道上抢救速度一再加快,但是挖到天黑,王扶之等人仍没有消息,又挖到天亮,还是没有消息。
第二日早饭后,政委沈铁兵派人抬来了棺材,这是一只特长的棺材,因为王扶之的个子太高了。然后,他向仍在等待消息的军长吴信泉汇报说:“有人认为再挖下去,希望也不大了。”
“你们一分钟也不能停下来,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上午10时左右,又有四架敌机飞来空袭,向115师指挥所扫射、投弹,115师高炮连击落敌机一架,其余三架敌机飞走。
下午挖到三点多钟了,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个小时,沈铁兵认为王扶之生还的希望不大,收拾铁锹等,准备撤离。
忽然,工兵连参谋宋汝洲看见两只苍蝇从缝隙里飞出,他猛打一颤,兴奋地大声喊着说:“别走啊!苍蝇从里面飞出来!里面还有空气,师长他们可能还活着!”
沈铁兵马上命令说:“快!继续挖!多叫些人来,突击挖掘!”
结果,又挖了一个下午,在晚上11点钟时,王扶之等三人被发现了,并且还都活着。在经历39个小时后,王扶之等三人获救了。
王扶之、苏盛轼、陈志茂被救出坑道后,立刻用担架抬走。
好消息立即上报军部,仍在116师等消息的吴信泉一拿起电话,里面就报告说:“报告军长,115师师前指被炸塌的坑道已经挖通了。王扶之代师长、苏盛轼副科长、陈志茂参谋还活着!”
吴信泉惊喜万分,马上命令:“告诉115师,把王扶之救出来后直接送到军部,把我住的地方腾出来让他养伤。”
王扶之大难不死,回国后历任39军副军长,后又任总参作战部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等职,1966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23年,王扶之高龄100岁。致敬革命前辈王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