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军长征,能打的巴山游击队为何没去延安,最终结局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8-06 02:03:46
0

1935年,在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际,一支坚强的游击队诞生了。他们奉命坚守根据地,浴血奋战,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多年。这支被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寄予厚望的部队,就是赫赫有名的巴山游击队。

命运弄人,在中央几经派人联络、时局已然逆转的情况下,这支久经考验的红军游击队却始终未能与大部队会合。历经5年浴血奋战,他们最终全部牺牲,永远留在了巴山山脉,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1935年6月,红军第四方面军为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被迫撤离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了保存革命火种,红四方面军决定留下一支游击队坚守阵地,继续在敌后战斗。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时任红四军第12师36团团长刘子才的肩上。

在红四方面军撤离前夕,徐向前和陈昌浩两位总指挥分别向游击队全体将士做了动员讲话。"打赢了是你们的功劳,打输了也是你们的责任。"徐向前的话振聋发聩,他把根据地的未来托付给了这支队伍。陈昌浩则鼓励大家在这片土地上大展拳脚,赢得更大的胜利。

就这样,巴山游击队正式成立。刘子才清醒地认识到,游击队今后将面对的是国民党军阀数倍于己的兵力。为了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巴山游击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他们转战川陕交界的巴山山区,利用山林地形,与国民党的围剿周旋。白天,他们深藏在崇山峻岭中;入夜,他们则突袭民团、伏击敌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游击队员多是川陕籍农民和矿工出身,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凭借群众的支持和掩护,巴山游击队屡屡获得胜利,先后击溃国民党多路"围剿"军。

游击战的艺术在刘子才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国民党军阀为之头疼不已,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却迟迟拿不下这支游击队。

在斗争中,游击队的基础不断巩固,根据地的建设也在推进。游击队一方面打击敌人、扩大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做群众工作、赢得民心,逐步在巴山地区扎下了根。

就在此时,毛主席和中央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中央对巴山游击队的处境十分牵挂,曾多次询问川陕苏区及巴山游击队的情况。

此刻的巴山游击队,正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在敌后艰苦斗争,等待着与大部队胜利会合的那一天。

百折不挠

在刘子才的带领下,巴山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1936年,赵明恩担任游击队营长,他提出"打陕安川"的战略方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在他的指挥下,游击队以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在川陕交界频频出击,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

游击队员白天隐蔽,晚上行军,日复一日地机动作战。他们打游击、找敌人、设伏击,在崇山峻岭间穿梭如飞,让敌人防不胜防。有一次,赵明恩带队伏击国民党军一个团,一举歼敌数百人。游击队员个个身经百战,胆大心细,成为当地百姓口中"铁脚板"的传奇。

原来仅有几十人的游击小分队,发展成了一支拥有1200余人的精干力量。在刘子才、赵明恩等领导的运筹帷幄下,游击区域纵横300余里,根据地面积也达到百余平方公里。游击队打开了局面,在敌后站稳了脚跟。

根据地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赵明恩下令部队不得向百姓强征粮食,以减轻群众负担。同时,他们积极帮助百姓春耕、夏耘,并开设集市,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

一系列惠民政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少青年男女更是慕名参军,游击队的队伍不断充实壮大。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山区作战环境,赵明恩下令开展"耐寒训练"。游击队员们脱去棉衣,冒着凛冽寒风,在山间进行负重越野、野外宿营等高强度训练。

巴山游击队还注重提高指战员的文化素养。他们利用休整时间开展识字、算术等文化学习,提高部队整体素质。许多战士告别了文盲,学会了读书写字。游击队不仅是一支善战的队伍,更成为一所活生生的革命大学校。

就这样,巴山游击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长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然而,他们在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翘首期盼着能与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1937年下半年,党中央曾派人与游击队取得联系,但由于种种原因,双方未能直接会合。尽管如此,巴山游击队仍然满怀革命必胜的信念,继续战斗在敌后第一线。

错失良机

1937年下半年,中央派何孝林前往川陕,设法与巴山游击队取得联系。何孝林冒险穿越敌区,辗转数月,终于找到了游击队驻地。他带来了党中央的指示:赞扬游击队的战绩,并通知他们准备北上,与八路军会合,参加抗日斗争。

但是,游击队对何孝林的身份难以确认。这支在敌后战斗多年的队伍已经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圈子,对外来者难免有所戒备。何孝林虽然出示了中央的文件,但游击队高层仍然存疑。他们认为,如果真是组织派来的同志,为何会是一个谁也不认识的人?

游击队当时只知"坚守根据地"之命,并不了解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刘子才等领导同志对何孝林的来意将信将疑,加之何孝林身份难以证实,游击队最终没有采取行动。这个决定实际上错过了他们北上的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时局。抗日救亡的呼声日渐高涨,国共两党的矛盾也逐渐让位于民族危亡的大局。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又一次考虑安置巴山游击队的问题。然而,此时已是1938年,国民党军的围剿愈演愈烈,游击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党中央先后派出多位同志,试图说服游击队北撤。但游击队领导层仍然对形势判断不清,认为根据地尚未巩固,对延安的情况也知之甚少。种种顾虑让他们对中央的决定裹足不前。

国民党军队看准时机,集中兵力对巴山根据地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数倍于游击队的敌军压境,四面楚歌的态势已经形成。面对凶猛的敌人,巴山游击队寡不敌众,损失惨重。根据地在敌人的"清剿"中日渐萎缩,游击队的处境每况愈下。

党中央了解巴山游击队的困境后,再次派人前往,要求他们迅速北撤,以免全军覆没。然而,多年来养成的游击作风和根据地意识,让游击队将士对中央的决定难以接受。他们宁愿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愿放弃这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沃土。

壮烈牺牲

1940年,巴山游击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国民党军队在得知游击队孤立无援后,调集重兵对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游击队员浴血奋战,誓与根据地共存亡。

更大的不幸还在后头,一名叫杨大明的团政委叛变投敌,向国民党军队告发了游击队的驻地和兵力部署。敌人借此发起突袭,游击队猝不及防,伤亡惨重。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一个班的战士殿后阻击,全部壮烈牺牲。

游击队被迫放弃根据地,转入流动作战。他们在大巴山区东躲西藏,一面伺机反击,一面寻求与友军会合。然而,叛徒杨大民熟悉游击队的习惯,出卖了他们的行踪。敌人合围分割,将这支英勇的队伍逼入绝境。

在最后的战斗中,副指挥员赵明恩率一个营的战士冲出重围,但不幸中弹牺牲。他身中数弹,仍然指挥部队突围,直到最后一颗子弹打完。赵明恩倒下的地方,成了一座无名英雄墓。

刘子才指挥残部与敌周旋,寻找突破口。但寡不敌众,游击队的伤亡越来越重。为了保存实力,刘子才下令分散突围。然而,敌人早有准备,将游击队分割包围,并对其进行地毯式搜索。

就在这时,叛徒杨大明又一次出卖了刘子才的行踪。敌人设伏堵截,刘子才带领的纵队遭到重创。激战中,刘子才身负重伤,被俘后英勇就义,至此,巴山游击队全军覆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朝... 朝鲜人民军的最初班底,由东北解放区的朝鲜义勇军,以及在延安的朝鲜族军政干校成员为骨干,同时兼具了坚持...
原创 靖... 1405年,朱元璋最欣赏的女婿梅殷溺水而亡,曾被朱棣胁迫写血书劝驸马投降的宁国公主,直接冲进了皇宫,...
原创 朱...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韩... 可以这样回复: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和伟大的人民,绝不是用“调侃韩国”来定义的...
原创 罕... 北京前副市长雷洁琼在90多岁的时候来到毛主席故居,写下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八个字,也是对毛主席一...
原创 曾... 文 / 子玉 “完人”是历史打给曾国藩的标签,因为在为师、为将、为相的角色扮演上他都是天花板级别的,...
原创 印... 印加帝国是历史上位于今天南美洲西部的国家,作为南美洲历史上出现的唯一一个帝国。印加帝国的国力十分强盛...
原创 彻... 深夜时分,1373年,朱元璋以叙旧之名,召见徐达入宫款待饮酒。 几杯酒下肚,徐达脸上泛起红晕,回忆起...
原创 项...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汉高祖五年,经过了四年的血战,汉朝大军终于把西楚霸王项羽逼到了绝境。项羽大军困守...
原创 魏... 经过李悝变法,魏氏很快就富强了起来。当一个人有了钱,他就会想要更多,比如权力,女子,车子,房子等。上...
一口气看完民国所有军阀兴衰史 在整理此文之前,其实我也不知道民国军阀到底有多少,因为实在太多太琐碎了。 单单北洋军阀里边,就分化出...
北京市档案馆仿真复制珍贵影集,... 100多年前,为庆祝京张铁路竣工,著名摄影师谭锦棠拍摄了一本《京张路工撮影》,记录了京张铁路的全貌,...
原创 青...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苏做了很多经典的文学形象,在民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在《三国...
原创 苏...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长期被剥夺的合法席位,同时还成为了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中国外交历史上的...
原创 明... 明朝厉害的锦衣卫,为何在异国一夜间被团灭,消亡于历史长河? 世人皆知锦衣卫是明朝最为强大的特务机构,...
圆明园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 清王朝修建、维护了一百五十余年的圆明园,于1860年被侵略者抢夺一空后,为了消灭证据,一把火烧掉了整...
原创 特... 1991年,那个一度独步全球、显赫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以世人难以想象的戏剧性方式骤然解体,历史的车轮...
原创 凤... 凤姐为什么奉承不了邢夫人 韩雪丽 其实凤姐成了琏二奶奶,她要面对的婆婆是邢夫人,这才是她的直接上司...
原创 毛... 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希望政府照顾下九弟,你知道吗? 1970年,毛主席给湖南政府写信:“我年纪大了,...
原创 英... 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比香港大5倍,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之后的中国,陷于空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