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一号”?还是“中国俘虏一号”!
这个“名词”第一次听上去往往会让人惊讶不已,同时不明所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如果细细体会就会觉得很愤怒、很可恨,因为这是一种不友好的称呼,而这种不友好的称呼又真实地出现在了历史中,时间是1950年10月份,地点是朝鲜半岛。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会有如此可恨的称呼呢?
“战俘一号”
这件事源自志愿军和韩国部队首次在半岛北侧一个叫温井地区的交火,战斗过后一个士兵不幸被韩军俘虏,于是韩国人对他进行了严格的审讯,而这个士兵就被联军编为了“战俘一号”,因为他是第一个被俘虏的中国士兵。
虽然此时联军高层还不认为中国人已经大规模地进入半岛,但这个士兵既不会说朝鲜语也不会说日语,只会说中国话,还承认自己是中国士兵,因此他得到了这个不友好的称呼。
同时韩国人将一份审讯报告递交给了美军情报部门,那么在这个报告中到底都写了些什么呢?
详细的报告
这个报告写得非常详细,比如:“汉族人,非朝鲜族,年龄35岁上下,身穿一件厚实的正反两用的棉衣,一面是土黄色、一面是白色,非常适合在雪原上进行伪装。”此外,还带着一个两边都有用来给耳朵保暖的棉帽,脚下穿着一双胶鞋。
在审讯中这名士兵承认他是中国人,来自广东,是正规军,隶属于39军,参加过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还说到附近的山脉里已经到达了数万的中国部队。“
在这份详细的报告中,得出了很多重要的结论。
首先
如果已经有数万人的部队隐藏在附近的群山之中,那么韩国部队甚至是整个联军都有可能遭遇不测。因为他们早就知道在我国东北境内已经集结了30万人的大军,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部队作为第一批援朝的志愿军,其大部分人已经入朝,后续部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半岛。
其次
“先前我国发布要出兵朝鲜的消息,一直被联军认为是危言耸听和虚张声势的恫吓,又或者是想从中获取某种好处。”如今看来这些声明并不是假造声势,如果中国真的已经出兵的话那联军眼前的形势非常的不乐观。
而此人不会说朝鲜话,只会说中国话,还声称自己是汉族人,又打过别的仗,这说明他绝对不是人民军。
再次
联军虽然表面上正势如破竹,仿佛胜利就只眼前,但实质上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联军早已疲惫不堪,就算是仁川、元山登陆后的部队,也在持续的战斗中变得体力不支。
如今冬季已经来临,气温随着北进每天都在下降,弹药不足,兵力分散也时时刻刻将联军置于险境。如果这个战俘所言不虚,那么危险就在眼前,而且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部队,因为他们是整个联军的先锋。
但实质上最终的历史也告诉我们,面对准确无疑的情报美国人并没有相信,这种不相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联军司令麦克阿瑟和情报人员威洛比准将等高级将领对事实枉然不顾的态度,因为在情报搜集中即便有准确无误的真实证据,也同样有很多中国不可能出兵的理由摆在他们面前。而美国人骄傲自大、轻敌冒进的态度也让他们不认为一穷二白的中国敢出兵。
同时也包括志愿军入朝时没有引起联军侦察机的注意,我们都是白天隐蔽、夜晚行军,刚开始战斗时为了隐藏身份也大多伪装成了人民军,因此即便对方在战俘口中获得了情报,也没有使他们变得小心谨慎,最终联军在即将获得胜利时止步于鸭绿江畔……
美国人遭中国攻击时,他们打回的报告都说了啥?能让美军无比震恐
韩国营长被俘,向中国士兵行贿,被拒绝,他很费解于是喊出一句话
看看我军命令上写的啥,就知道活该韩国人倒霉!美国也救不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