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表达过“非学无以广才”的观点。在他出茅庐之前,曾经苦学二十余年,才有了“伏龙”之称和流芳千古的才名。虽然没有人能做到精通各方面知识,但正所谓“技多不压身”,涉猎广博总是有益处的。
01
在我国历史上选一个“智”的代表人物,相信很多人会选择诸葛亮。文学方面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口才方面有东吴舌战群儒,曹魏气死王朗;军事方面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科技方面发明孔明灯、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即使没经过《三国演义》的神化,诸葛亮也是当之无愧的三国智囊,治国有方,御军有策,是世间罕见的旷世奇才。
▲诸葛亮剧照
自27岁出茅庐,至53岁病重身亡,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四处征战,胜多负少。若细数诸葛亮一生所经之战,可以发现他在火攻方面颇有心得。他初出茅庐的第一战就是火烧博望坡。在刘备麾下猛将关羽、张飞、赵云对他颇有不服气的情况下,不得已以刘备令剑威服众人,将曹军引入林木之中以火攻之,大败曹军主帅夏侯惇,烧毁大量物资。此役不仅成功退敌,为刘备争取到休养生息时间,更赢得关羽、张飞等人的尊敬,奠定了自己在蜀汉的地位。
▲博望坡遗址
博望坡之战夏侯惇大败后,曹操亲自领兵伐新野。诸葛亮假意放弃新野,撤军到樊城,曹军先锋曹仁一见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入城中驻扎。不料当夜狂风大作,诸葛亮趁着风势,命令士兵在西、南、北三门放火,曹仁领着乱军往东门走,冲出东门后又先后遭遇赵云、糜芳、关羽、张飞截杀,死伤无数。
▲火烧赤壁绘画
诸葛亮所有火攻之战中,最有名的还要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孙刘联手,诸葛亮与周瑜也难得联手,趁曹操用“铁索连舟”之际,黄盖以苦肉计诈降,以几十艘满载易燃物的小船冲曹军之船,又有诸葛亮“借”来东风,风助火势,烧得曹军大败亏输,曹操更是割须弃袍而逃,号称百万的曹军死伤大半,最后仅有数十骑随曹操返回。此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而在这其中诸葛亮的作用不可忽视。诸葛亮连续三次以火攻退敌,也是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由来。
02
《三国演义》所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中,也有以火攻打败刀枪不入的藤甲军情节。这些都是诸葛亮火攻制胜的经典之作。但这世上终究没有百试百灵的办法,诸葛亮再聪明,再善于利用天时地利,却也有失算的时候。失算对象正是他一生之敌——司马懿。
▲司马懿剧照
曹魏之所以能多次抵挡诸葛亮进攻,一方面是因为蜀国后方粮草、物资运送困难,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司马懿始终据守天险。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再次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则在渭水一带陈兵40万,双方大有决战之势。战时,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引入一葫芦形山谷——上方谷中,待司马懿全军进入谷中后,诸葛亮立刻堵死谷口,并投入火把引燃干柴,从而引燃谷中早已藏好的火药、干草等。
▲上方谷下雨剧照
就在司马懿以为自己与两个儿子都要战死此处时,上方谷却忽然天降大雨,司马懿得已顺利杀出。诸葛亮对此曾感慨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然而司马懿真的是因为幸运才能逃出生天吗?诸葛亮明明精通天文,善于预测天气,又为什么没有预料到火攻司马懿时,上方谷会骤降大雨呢,这是天意如此,还是诸葛孔明的失策,还是另有隐情呢?实际上,这还是因为诸葛亮并不精通地理学。
▲隆中诸葛亮草庐
上方谷两边高中部低的地势,极不利于空气流通。谷内一旦起火,贴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与上方冷空气碰撞,相差过大的气压形成强对流风,同时柴草等燃烧产生的烟雾又为水蒸气凝结提供了凝结核,加速山谷上方水汽凝聚,就形成了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的景象。因此,此次从上方谷中逃得生天,并不算是司马懿的幸运。
▲火烧上方谷剧照
真正应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的是,此战之后不过几月,诸葛亮便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司马懿虽然在追击途中落下了“死诸葛惊走活仲达”的笑话,却也失去了唯一的对手。蜀汉虽有名将姜维,但终究在地位、君王信任、调兵能力上都比不上诸葛亮,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也未能承袭父亲才能。诸葛亮死后20年,司马氏便轻取蜀汉,完成了一统天下的第一步。
结语
《警世贤文》有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诸葛亮已经是才高八斗,却仍有未曾涉猎的知识盲区,何况是普通人。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到急需某方面知识时,才发现自己对此一窍不通。
参考资料:
《诫子书》《警世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