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的功臣,被后世称为武圣的伍子胥,为何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
迪丽瓦拉
2024-11-05 01:06:22
0

原标题:吴国的功臣,被后世称为武圣的伍子胥,为何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

吴国的功臣,被后世称为“武圣”的伍子胥,为何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

相信提及伍子胥这个人,大家可谓耳熟能详。他是吴国非常重要的一位功臣,在后世有一段时间,他跟姜子牙一样也被人称之为“武圣”。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也是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的一位历史人物,他辅佐了两代吴国君王,并且将吴国送上了一个权力巅峰的崭新时代,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有才华并且有伟大功绩的人,最后却落得了个死无全尸的下场,这真是一个十分悲惨的结局。

伍子胥是一位非常忠君爱国的人,他因为对吴王夫差极度失望,最后吴王赐他一把剑,于是伍子胥自刎离世,并且在他死后尸体被遭到严重破坏。其实伍子胥落到最后这样的下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功高盖主

大家都知道伍子胥在吴国有非常大的战功,他的朝廷地位也是非常之高,在上一任吴王死之前也是要求他尽力的辅佐夫差,而夫差每次面对他的时候都非常有压力。而不幸的是夫差这个人其实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他不愿意自己被别人压迫,但是每次他和伍子胥的政见不合的时候,伍子胥都会出来反驳他,这让他非常的恼怒。我们想想也是哪有一个君王愿意自己的臣下一直这样的对自己呢?

第二、个性使然

伍子胥这个人的脾气非常火爆,因为他一直都是和自己的将士们相处,所以在和君王相处的过程中,他不太懂得如何跟君王委婉的互动,总是直来直去,想到啥就张口就来,这便导致了每次他与夫差政见不和之时,俩人都能很凶的吵起来,这就让夫差心里非常不高兴,所以夫差就在心里叨咕,一定要找个时机把他给干掉。

第三、背后有小人

文官一张嘴,跑死将军马。伍子胥在出使齐国之后就已经预感到了吴国注定会灭亡,所以他害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孩子们没人照顾,所以他就先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别人,而这件事被有心人给利用起来,他们告诉夫差说,伍子胥已经投靠了齐国人,并且已经将他的孩子给转移走了。这也让夫差更加坚定必须要干掉伍子胥,所以在最后,夫差也是赐死了伍子胥,关于伍子胥的死,流传最多的的版本就是,伍子胥自杀之后,夫差找人把他的尸体五马分尸了。

起先,伍子胥力谏吴王不要先攻打齐国,而是先要攻打越国,因为越国才是关键,但是吴王根本就不听他的话,所以伍子胥认定吴国必定会为越国所灭。果不其然,一语成谶,9年之后,吴国被越国偷袭灭亡。据载伍子胥在被赐死前表现得十分镇定,还对左邻右舍说,希望他死后有人能将他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东门之上,这样他就能够真切滴看到吴国是如何被灭的。历史就是这么的有意思,这一切的一切,居然被伍子胥言中了……

忽然想起了山东人蒲松龄的一副对联,其文如下: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很多人对诸葛亮临终时为何坚持要除掉魏延感到疑惑。魏延如此出色,为何诸葛亮不愿意...
首次集中出现 西安发现25座战... 张家坡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张家坡村东,东距浐河约1.2千米,西距韩森寨战国秦陵约2....
原创 福... 历史就像一层迷雾,笼罩着许多无法解开的谜团,一直在挑战着我们对过去的认知。我们通常通过史书来获取历史...
原创 2... 时至今日,任何关于苏联的讨论,几乎都能揭示出参与讨论者的年龄。毕竟,苏联的解体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
原创 西... 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向川南地区推进。当部队接近川、云、贵三省交界时,几名衣衫褴褛的农民忽然出现在...
原创 魏... 魏武侯为何亲手拆散三晋联盟? 如果说魏武侯的一生中,夺取楚国的大梁是他攻战事业的巅峰,那么与赵国的交...
原创 清... 1922年,在东京郊外的一座老洋房里,38个身穿洋装的年轻人整齐地排成两排,低着头,听着管家读父亲写...
分合之间:历史周期里的大势与人... 分合之间:历史周期里的大势与人心密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写下...
原创 郑...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在位时虽然让国家享有了万国来朝的美誉,但实际上,这...
原创 说... 我们知道,在《说唐》中提到“隋唐十八条好汉”,在《兴唐传》里有“隋唐十六杰”,而在评书《隋唐演义》中...
【三国冰河时代】平民 怎么拿核... 核心结论:武将获取需结合自身氪度选对渠道,零氪 / 微氪靠免费 + 精准囤货,中氪重氪聚焦高性价比渠...
原创 封... 《封神演义》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其中九尾狐妲己作为重要人物之一,在商朝灭亡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原创 此... 中国古代刑法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酷刑不仅残忍,而且让人无法想象。像凌迟、五马分尸、炮烙等刑罚,因其血...
原创 多... 在大清朝,长期以来一直忌讳提到“辅政大臣”这个词。这是因为在清朝建国初期,有一位名叫多尔衮的人,他以...
原创 古...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朝廷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机制。它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且贯穿了中国...
原创 古...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不仅仅适用于历史...
原创 赵... 公元191年的幽州大地,寒风刺骨,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年轻的赵云站在公孙瓒的军营中,目光坚定且澄...
原创 蒋... 在民国初期,刺杀事件相当频繁,许多当时的重要人物在这一过程中丧命。例如,光复会的元老陶成章、国民党的...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外有列强入侵,内有人民贫困的困境。这一时期对清朝来说非常痛苦,外部...
原创 关... 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陆续进入四川,只有关羽独自留守在荆州,负责守卫大本营。但即便如此,关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