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迪丽瓦拉
2024-11-05 20:40:12
0

原标题: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导语: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不仅在曾经被人们口口相传,还经常出现在课本上。然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无论是从郑和在下西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来看,还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都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却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然而坐落在印度洋的斯里兰卡打捞出的一块明代石碑即《郑和布施碑》却揭开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那就是弘扬明朝国威,与各国进行外交。

一、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根据我们以往的所学知识来看认为是明朝皇帝朱棣统治年间为了在海外弘扬明朝国威派出郑和下西洋,因为当时的中国传统统治中有着“通远他国,怀柔远人”的理念。

与此同时,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初朱棣的皇位是从他侄子朱允炆手里夺来的。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发动了政变,攻下了当时明朝的国都应天,当时的皇帝也就是朱棣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火烧了皇宫,然后下落不明。

据史料《明史》等书记载,登上帝位的朱棣还是想要找到朱允炆,又听闻朱允炆流落到了海外,因此就派出郑和下西洋,希望能够找到朱允炆的下落,这个说法也广为流传。

更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还有出于明朝军事方面的目的。朱国祯认为郑和下西洋还有避免张士诚的旧部私通倭寇的用意,还有学者结合郑和下西洋与当时明成祖北伐的时间段相联系,认为当时的朱棣对南方的水军并不信任,所以派郑和下西洋。

二、郑和下西洋途径锡兰(斯里兰卡)

说起锡兰(斯里兰卡)就不得不提一提锡兰(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斯里兰卡是位于印度洋上的岛国,由于其地理位置较好中东和东亚的贸易船只大多都会在锡兰(斯里兰卡)进行补给。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锡兰与明朝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中途径锡兰时双方发动了战争。然而关于这场战争的原因,双方确是有不同。在锡兰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中,当时在锡兰的一座寺庙之中供奉有佛骨舍利子,郑和一行人是向锡兰当时的国王索取这颗佛骨舍利子,而锡兰人不愿意,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而我国关于这场战争,在印度洋打捞起的《郑和布施碑》中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根据碑中所言,郑和等人到达锡兰附近海域之后,将所带的金银器物丝织品等都布施给了当地国王。但是当时锡兰的国王贪得无厌,曾多次劫掠来往船只,周围的番邦国家都深受其害。

郑和等人登陆之后,锡兰国王接见了他们,但是却依然派遣王子勒索郑和,郑和他们当然不予。锡兰人却偷偷发兵企图登船劫掠,并且毁坏了郑和等人的小舟,断了郑和等人回船的后路。

郑和发现锡兰人的动向,准备返回时却发现登船小舟被毁,正当此危机时刻,郑和与属下商量认为,锡兰人倾巢而出,国内必定少人。当即决定出其不意于是率领随从人员约2000人半夜攻入城中,生擒锡兰国王。生擒锡兰国王之后,郑和等人将锡兰国王带回了明朝国都,其后又赠送无数财宝以彰显明朝国威。

三、石碑揭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这块《郑和布施碑》又三种文字雕刻而成,就是为了让锡兰人以及国人能够辨别当时的真实情况。而根据碑文中所写的郑和下西洋向锡兰这样的国家赠予珠宝财帛,也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彰显明朝的国威。

通过财物体现当时明朝的国力强盛,而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军队无一不有天朝上国的风范。而在当时也确实是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统治理念,与远方的国家进行联系交流,给予财物以示友好的怀柔政策。

结语:郑和下西洋虽然是为了彰显明朝的国力强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促进了我国的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郑和在下西洋途中见识了不少的海外的人文风情,同时也带回了许多我国本土没有的农作物的种子,让我国的农产品种植种类更加繁多,丰富了我国百姓的饮食种类。而《郑和布施碑》的打捞现世,也让丰富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料,让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详尽的认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地质博物馆”里智能掘进 二衬台车在开展定位工作。   刘 瑜摄 操作员在指挥隧道内作业。   刘 瑜摄 工人在进行爆破钻...
原创 李... 1989 年,恢复自由的张学良第一时间找到历史学家唐德刚,指着《李宗仁回忆录》连声感慨:“写得好!你...
原创 历... 改写后的文章: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雄伟的工程著称,世界各地都对中国的“建筑狂魔”赞叹不已。从现代的...
潜伏在台最长间谍李志豪,199... 上世纪 80 年代,香港还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未知的土地。彼时,广州军区游泳运动员李志豪怀揣着 “出去闯...
汉中发现确认旧石器遗址38处 本报讯 (记者 赵茁轶)6月29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陕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旧石器专项调查队多次奔...
原创 如...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突发重病,不幸逝世。这一事件,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原创 一... 历史缝隙中的微观叙事 在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 的千年喟叹里,马伯庸将笔触探入历史褶皱,以七品小...
原创 唐...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高丽屡次侵扰新罗边境,唐太宗李世民为调解两国冲突,派遣使者奔走于高丽与新...
原创 为... 在古代,青楼文化深受人们关注,大家习惯性地把这种现象称为“逛花园”。在这里,男性能享受多种美好与刺激...
原创 忽... 很多人对元朝并不抱有好感,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但如果我们仔细回顾历史,会发现如果没有元朝,中华大...
原创 张... 好的,我帮你改写文章,保持每段的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在... 一个月前,集才社区的刘新田支书找到我,告诉我他们社区有与桂北游击队相关的历史,希望我去采访。我当时答...
原创 解...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流畅: --- ...
原创 不... 在中孟巴三边会谈于北京结束后,印度的反应显得颇为强烈,随之而来的是对邻国的狂妄警告,声称不与印度合作...
埃及发现3座距今4000多年的...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开罗6月28日电(记者 董修竹)埃及旅游和文物部28日宣布,埃及考古学家...
原创 辛...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改写,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大家好...
原创 被... 好的,我会帮你把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逐段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同时确保总字数变化不大。下面...
原创 直... 《长安的荔枝》即将迎来高潮大结局,剧情的紧凑程度愈发令人心跳加速。对比那些“上有鳖”的伪善者和官场上...
原创 蒋... 当然可以,下面是根据你的要求,改写且稍作细节丰富后的版本,整体字数和原文接近,保持语义不变: ---...
历史上的今天,命运齿轮的转动:... 1953年6月29日,无锡湖畔,一位忧国忧民的老者,一个年轻的医生,悄然拨动了新中国公共卫生史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