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迪丽瓦拉
2024-11-05 20:40:12
0

原标题: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导语: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不仅在曾经被人们口口相传,还经常出现在课本上。然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无论是从郑和在下西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来看,还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都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却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然而坐落在印度洋的斯里兰卡打捞出的一块明代石碑即《郑和布施碑》却揭开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那就是弘扬明朝国威,与各国进行外交。

一、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根据我们以往的所学知识来看认为是明朝皇帝朱棣统治年间为了在海外弘扬明朝国威派出郑和下西洋,因为当时的中国传统统治中有着“通远他国,怀柔远人”的理念。

与此同时,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初朱棣的皇位是从他侄子朱允炆手里夺来的。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发动了政变,攻下了当时明朝的国都应天,当时的皇帝也就是朱棣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火烧了皇宫,然后下落不明。

据史料《明史》等书记载,登上帝位的朱棣还是想要找到朱允炆,又听闻朱允炆流落到了海外,因此就派出郑和下西洋,希望能够找到朱允炆的下落,这个说法也广为流传。

更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还有出于明朝军事方面的目的。朱国祯认为郑和下西洋还有避免张士诚的旧部私通倭寇的用意,还有学者结合郑和下西洋与当时明成祖北伐的时间段相联系,认为当时的朱棣对南方的水军并不信任,所以派郑和下西洋。

二、郑和下西洋途径锡兰(斯里兰卡)

说起锡兰(斯里兰卡)就不得不提一提锡兰(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斯里兰卡是位于印度洋上的岛国,由于其地理位置较好中东和东亚的贸易船只大多都会在锡兰(斯里兰卡)进行补给。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锡兰与明朝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中途径锡兰时双方发动了战争。然而关于这场战争的原因,双方确是有不同。在锡兰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中,当时在锡兰的一座寺庙之中供奉有佛骨舍利子,郑和一行人是向锡兰当时的国王索取这颗佛骨舍利子,而锡兰人不愿意,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而我国关于这场战争,在印度洋打捞起的《郑和布施碑》中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根据碑中所言,郑和等人到达锡兰附近海域之后,将所带的金银器物丝织品等都布施给了当地国王。但是当时锡兰的国王贪得无厌,曾多次劫掠来往船只,周围的番邦国家都深受其害。

郑和等人登陆之后,锡兰国王接见了他们,但是却依然派遣王子勒索郑和,郑和他们当然不予。锡兰人却偷偷发兵企图登船劫掠,并且毁坏了郑和等人的小舟,断了郑和等人回船的后路。

郑和发现锡兰人的动向,准备返回时却发现登船小舟被毁,正当此危机时刻,郑和与属下商量认为,锡兰人倾巢而出,国内必定少人。当即决定出其不意于是率领随从人员约2000人半夜攻入城中,生擒锡兰国王。生擒锡兰国王之后,郑和等人将锡兰国王带回了明朝国都,其后又赠送无数财宝以彰显明朝国威。

三、石碑揭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这块《郑和布施碑》又三种文字雕刻而成,就是为了让锡兰人以及国人能够辨别当时的真实情况。而根据碑文中所写的郑和下西洋向锡兰这样的国家赠予珠宝财帛,也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彰显明朝的国威。

通过财物体现当时明朝的国力强盛,而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军队无一不有天朝上国的风范。而在当时也确实是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统治理念,与远方的国家进行联系交流,给予财物以示友好的怀柔政策。

结语:郑和下西洋虽然是为了彰显明朝的国力强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促进了我国的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郑和在下西洋途中见识了不少的海外的人文风情,同时也带回了许多我国本土没有的农作物的种子,让我国的农产品种植种类更加繁多,丰富了我国百姓的饮食种类。而《郑和布施碑》的打捞现世,也让丰富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料,让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详尽的认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会遵循这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之理。从这个角度出发,...
原创 历... 许多朋友常常会谈到“国运”这个话题,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迷信,有人则认为它是国家兴衰的真实体现。 什么样...
原创 民... 只要一说起中国的名牌大学,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清华北大”,只要一说起“清华北大”,就必须要说说北大...
原创 她...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她是妓女还是满清太后的姐姐?18...
原创 刚... 诟病前三十年生产方式的人一直大有人在,诟病的理由千篇一律,哭穷! 这是些什么人?当然不是一些聪明人...
原创 他...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贡献,今天的中国所取得的重大成绩,是非常耀眼的,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也仅仅只过去...
明代五十两税银银锭的考古学观察 内容提要:五十两银锭是明代官铸银锭,其用途、形制和重量等特征的历时性变化见证了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税收白...
原创 中...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这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计其数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推动了历史...
原创 吕... 吕蒙凭借击败羽,拿下荆州的战绩,入选武庙72将,在其家乡阜阳市阜南县,曾立有一座吕蒙雕像,以示纪念。...
原创 这...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支持作者,写作不易,文中会...
原创 康... 康熙通宝罗汉钱是清代康熙皇帝特意指名宝泉铸造局所铸。其钱币与普通康熙通宝不同之处在于钱文的“熙”字和...
原创 建... 1949年秋,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在北京的陈毅元帅却心系江南一位故人。他派人带着亲笔写就的介绍...
原创 孙... 孙权身边最勇猛的保镖,单挑不输赵云,武力比肩许褚,罗贯中28字点赞。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此人有...
新疆大学:立德树人 担当使命 本报记者 杨明方 阿尔达克 乌鲁木齐城南,紧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绿树成荫的红湖岸边,坐落着开创...
原创 从... 导语:谈起俄罗斯的发展,那必定少不了谈起俄罗斯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们。在沙皇时期,有人说过“如果我可以活...
她的命运转折,14岁红军战士的...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位年仅14岁的少女毅然选择了加入红军,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 她的勇敢与决心,将...
原创 他... 他是隋朝遗孤,是杨广孙子,为何却活了下来,还成了李世民近臣? 世人皆知隋朝二世而亡,却不知隋炀帝杨广...
山林中的坚守与传承:鄂温克老党... 中妮浩,一位83岁高龄的老党员,她的故事是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变迁的缩影。作为鄂温克“使...
“中华文明溯源”特展在香港故宫... 新华社香港9月24日电(记者刘英伦、孟佳)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华文明...
三国杀:什么五虎上将五子良将,...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每当我们提起游戏里面最差劲的装备,估计有很多玩家都觉得是藤甲。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