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大业。同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终结了延续四百余年的汉室江山。曹操素以多疑果断著称,而曹丕在狠辣果决方面更胜其父。有趣的是,这位铁血帝王对年仅五岁的幼弟曹干却格外优待,这背后隐藏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曹干是曹操晚年最宠爱的陈夫人所生。这个可怜的孩子刚出生就失去生母,三岁时养母王昭姬也撒手人寰。220年曹操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五岁的幼子。据《魏略》记载,曹操特意召见曹丕,语重心长地嘱咐:这孩子三岁丧母,如今五岁又要失去父亲。你要好生照料,切莫亏待。说着,老泪纵横的曹操将曹干的小手交到曹丕手中。
令人意外的是,向来心狠手辣的曹丕对这个弟弟格外宽容。要知道,他为了巩固权力,曾设计害死天才弟弟曹冲,更逼得曹植七步成诗。但唯独对曹干,不仅让他一生富贵无忧,临终前还叮嘱儿子曹叡继续照顾。这反常的兄弟情深要从一个特别的称呼说起。
据史料记载,年幼的曹干总爱拉着曹丕的手喊阿翁(父亲)。起初曹丕还纠正他,但久而久之也就默许了这个称呼。在帝王之家,这声爹绝非童言无忌,而是精明的生存智慧。曹干深知,在权力漩涡中,与其像曹冲那样锋芒毕露招致杀身之祸,不如主动示弱求存。他选择用这个亲昵的称呼,既表达臣服之意,又巧妙唤起曹丕的保护欲。
此外,曹干的平庸也是他能善终的重要原因。史书对他的记载寥寥无几,可见其确实安分守己,没有表现出任何政治野心。对曹丕而言,一个既无威胁又懂得低头的小弟,自然值得善待。正如古语所云:大智若愚,曹干用他孩童式的智慧,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权力游戏中,有时候示弱比逞强更需要智慧。曹干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皇族子弟的生存之道,更让我们看到人性中复杂而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