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后的文本:
1225年春天,成吉思汗率领大军返回蒙古草原,在土拉河畔的营帐中休整,度过了1225年冬季和次年夏季的时光。此时的他已经威震四方,从北京到伏尔加河的广袤土地都在他的铁骑下颤抖。为了巩固统治,他将咸海至里海之间的辽阔草原交由长子术赤管理。然而,随着术赤势力的壮大,这位桀骜不驯的儿子逐渐显露出脱离掌控的迹象,父子间的裂痕日益加深。所幸,1225年术赤的突然离世,避免了这场矛盾彻底爆发。
与此同时,西夏国虽然名义上臣服于蒙古,却屡次拒绝履行属国的义务,甚至公然违抗成吉思汗的调兵命令。更令蒙古人震怒的是,西夏贵族阿沙甘不在面对蒙古使者的求援时,竟出言讥讽:“倘若大汗连一支像样的军队都凑不齐,又凭什么号令天下?”如此傲慢的挑衅,无疑触怒了这位草原霸主。
在彻底平定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毫不犹豫地将矛头转向西夏。除了惩戒其不敬之举外,他另有深远的战略考量——若要彻底击垮金朝,就必须牢牢控制甘肃、阿拉善和鄂尔多斯等战略要地。1226年秋,蒙古大军如狂风般席卷西夏,短短数月内便攻陷灵州,随后兵临西夏都城(今宁夏银川),展开猛烈围攻。
蒙古人再次施展了他们在阿富汗战场上的拿手策略——利用归降的异族军队打击敌人。惊恐万分的西夏百姓四处躲藏,但依然难逃厄运,战场上尸骸堆积如山。在此期间,成吉思汗驻营于清水河与隆德一带,然而天不遂人愿,1227年8月18日,这位一生征战的雄主在平凉以西溘然长逝,终年65岁。他离世后不久,蒙古军队攻破西夏都城,并遵照他的遗命,对城内居民展开了残酷的屠戮。
按照蒙古传统,成吉思汗的遗体被秘密安葬在斡难河与怯绿连河源头的肯特山。这里是他生前多次获得天神“腾格里”启示与庇佑的圣地。1229年,继任者窝阔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连续三日供奉丰盛祭品,并从贵族与将领家族中精选40名盛装美女,连同骏马一同殉葬,以此告慰这位传奇征服者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