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因仁义之名广受敬重,却因缺乏稳固根基错失两位将才,最终他们都投奔了曹操,其中一人的后代更成为蜀汉的终结者。
说起刘皇叔刘备,这位出身寒微却胸怀大志的英雄,最令人称道的就是他重情重义的性格。史书记载,曾有刺客受雇取他性命,却被他的仁德所感化,不仅放弃行刺还提醒他注意安全。正是这份人格魅力,让赵云、简雍等豪杰纷纷来投。然而动荡的创业历程中,刘备还是与两位顶尖人才失之交臂。
第一位是智勇双全的田豫。当年公孙瓒麾下叛将王门率军攻城时,年轻的田豫临危不惧,仅凭一番义正辞严的训斥和虚张声势的援军之计,就吓得叛军退兵。目睹此景的刘备虽心生招揽之意,却因田豫效忠公孙瓒而作罢。后来田豫归隐侍母,曹操以戍边安民的承诺打动了他。在曹魏麾下,田豫镇守北疆三十余载,匈奴铁骑屡犯边境却始终无法突破他的防线,为中原百姓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第二位是西凉猛将庞德。这位出身贫寒的勇士每战必冲锋在前,曾身中七箭仍力斩匈奴四将,威震边关。马超投蜀时本想带他同往,恰逢庞德染病未能成行。刘备二次相邀仍被婉拒,最终庞德选择效忠曹操。在樊城之战中,他与关羽展开巅峰对决,若非于禁指挥失误,蜀军几无胜算。更富戏剧性的是,庞德之子庞会后来随邓艾攻入成都,亲手为蜀汉敲响了丧钟。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秦始皇筑长城,汉武帝征匈奴,都为解决边患。而刘备错过的田豫,一人就守护边境数十年;他未能招揽的庞德,其子竟成为蜀汉的掘墓人。这两位将领的归宿,或许正印证了乱世中人才抉择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