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中,有些人的军衔差距较大,涵盖了从副兵团级到正师级、副军级等不同层次。大部分少将都是正军级到正师级的将领,而只有一位副兵团级的少将——贺晋年将军。他的级别为什么会停留在少将,虽然按理来说,他完全有资格被授予上将呢?
贺晋年是陕北红军的战士,陕北红军虽然不如红一、二、四方面军那么庞大,却在三大主力会师时提供了坚强的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陕北红军中,大家熟知谢子长、刘志丹等人物,但像贺晋年和阎红彦这样的名字就比较少有人提及。贺晋年曾在陕北担任过游击队参谋长、团长、红15军团师长和军长等重要职务。
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陕北红军的将士都留在了陕北,保护着陕甘宁边区。由于他们对当地的地形和民情非常熟悉,贺晋年也在这里担任过留守兵团团长、旅长等职务。当时的留守兵团不仅要防止日军的侵扰,还需要处理国军和地方土匪的骚扰。在这方面,贺晋年积累了丰富的剿匪经验。1946年8月,他从延安调任到东北,担任合江军区司令员。
当时的东北局势复杂,不仅有大量的国民党正规军,还有很多地方性土匪。这些土匪对地方政权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合江的土匪,简直是东北的“老大”。为了加强对这些土匪的打击,中央决定将经验丰富的贺晋年派往合江。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四大土匪首领相继被抓捕。1947年3月,贺晋年被调任野战部队,担任第七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又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第十一纵队司令员。
1949年,贺晋年随解放军南下中南,在战争结束后,他被调回东北,担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协助高岗工作。贺晋年和高岗都是陕北红军的老战友,从土地革命时期起,两人就一直保持着上下级关系。1954年,发生了高饶事件,虽然两人关系密切,但高岗因此被牵连,贺晋年也未能避免波及。
从资历、战功和代表性上来看,贺晋年完全符合上将的标准。但在1955年授军衔时,由于政治原因,他并未被授予上将,而是被授予了少将。同时,阎红彦,虽然已经转为地方工作,也被定为代表陕北红军的上将。
在之后的职务生涯中,贺晋年一直担任大军区副职,直到离休时,他仍然按大军区正职待遇享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