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之洲感受多彩的人类文明之光——第三届“良渚论坛”观察
迪丽瓦拉
2025-10-21 10:03:32
0

新华社杭州10月20日电这既是一场回溯文明源头的历史之约,更是一场连接古老智慧、致力当代发展、开启美好未来的思想大会。

18日至20日,第三届“良渚论坛”如约而至,来自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于此,聚焦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触摸文化刻度,探寻文明之光。

文明根脉:探寻远古智慧,碰撞思想火花

良渚先民是如何烹饪大米的?日本熊本大学副教授久保田慎二在论坛的交流中给出了他的研究思考。

“我们通过陶器形态和使用痕迹,推测良渚先民可能采用‘蒸煮’或‘两次蒸’的复杂方式烹饪大米。”他以东南亚民族学案例为引,揭示了长江下游史前饮食文化对东亚乃至东南亚的深远影响。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讲述着不同文明的故事,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场场分论坛中,来自海内外考古、大遗址保护专家学者思想交锋不断,深化文明对话,展现了远古文明的历史智慧和当代价值。

“当下的遗产保护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国家视角’,更要看到它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普世价值。这种观念的转变能帮助我们真正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亚洲合作研究集群负责人、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蒂姆·温特说。

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赵辉看来,要认清中国文明,不单要研究自身内涵,更要加大与其他文明研究成果和技术的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实践创新:大遗址保护的“国际共识”与“本土智慧”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根脉与记忆,城址与大遗址是镌刻着人类文明基因的“活化石”,也是激活城乡文化认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如何协调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成为本届论坛上各国专家关注的焦点。

“我们无法保存一切,但必须在社会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法国史前学荣休教授让-保罗·德穆勒以巴黎古城改造为例,指出“抢救性考古”与“预防性考古”的重要性。

而在中国,“最小干预”“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已成为大遗址保护的普遍原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刘文艳研究员在介绍长城保护策略时说:“我们不支持大规模修复,目标是延缓和避免其消失。”

良渚就在进行着“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探索实践。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介绍,当地通过“文物特区”机制、法治保障与数字赋能,构建起“保护—研究—利用—传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良渚的大遗址保护机制,核心在于人与遗产的和谐共生。良渚不是孤立的遗址,而是嵌入群众生活的活体。

文明互鉴:以遗产为桥,绘未来图景

在本届良渚论坛上,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地中海文明、玛雅文明被置于同一对话空间,在多维比较中探寻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

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从纪念建筑到考古遗址,从历史城镇到现代都市,从遗产运河到遗产线路……40年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不仅日益增多,主题类型也越发多样,向世人生动展示了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考察过北京中轴线、故宫、长城、福建土楼和武当山等多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说,“良渚论坛”的举办不仅为不同文化和文明提供对话互鉴的平台,更高度契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首要使命,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团结,推动世界和平。

“通过论坛,我们能了解其他国家的经验、与不同理念碰撞,而这些成果都能为我们本土的遗址项目提供借鉴,助力我们探索更多元的发展模式。”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管理局局长罗德里格斯说。

爱尔兰都柏林市政府艺术负责人雷·耶茨说,中国在利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平衡——既拥抱现代科技的先进,又精心守护着古老的历史,展现了令人赞赏的中国智慧。

来源:新华网

作者: 魏董华 冯源 段菁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元... 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完者忽都,原名奇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她出生在高丽,是高丽官员奇子敖的女...
原创 中... 一、五帝时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首篇便是《五帝本纪》,讲述的是黄帝时期的故事。尽管这段...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蜀国有“五虎上将”之说,但这是小说家罗贯中杜撰的,与历史并不完全吻合。相比之下,曹...
原创 他... 莆田有一位传奇人物,吴台,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吴台不仅是清朝的举人,还是北...
原创 朱... 我们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家族几代男性的名字列表: - 朱元璋的高祖父:朱百六 - 朱元璋的曾祖父:朱...
原创 中...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出现了超过四百位皇帝。提到这些皇帝,大家通常会想到那些开创盛世、成就赫...
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年,学术研... 近日,以“邹韬奋与文化抗战——纪念韬奋130周年诞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韬奋先生的出生...
北方十大姓氏,北方什么姓最多?... 北方什么姓最多?毫无疑问是王姓,紧随其后的还有张、李、刘以及赵、杨等姓氏,俗语说张王李赵遍地刘,这些...
许纪霖:对战争没有体感的人,总... 撰文 | 丁欣雨 编辑 | 姜妍 “中国人,包括我在内,多多少少对于日本政治家,我们都期待着他们什么...
论高级审美,还得是咱们老祖宗!... 古人才是设计鬼才! 连成语都不是白叫的,每个词里面都藏着一个文物。 「金戈铁马」 我们都知道是形容战...
原创 刘... 刘基,字伯温,是明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之一,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因其过人的智慧和出色的谋略,世人称...
原创 手... 李善长是大明朝的第一位开国功臣,也是开国六公爵中唯一的文臣。他在建立大明帝国时,获得了朱元璋的极大信...
原创 为...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五千年的历史里经历了许多朝代。尽管如此,从秦朝统一天下起,到后来的各个朝...
原创 大... 前言 提起大清朝最著名的贪官,许多人会想到“天下第一巨贪”——和珅。在乾隆皇帝去世后,嘉庆帝开始调查...
原创 明... 中国古代的水师是指海上力量的统称,很多人提到中国的水师,往往会想到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水师。由于实力不足...
近代中国财税史研究的新视野、新... 2025年10月12日,第七届近代中国财税史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
原创 一... 大家好,这里是宅胖看书。此段为求援,本胖也书荒了,现在淘书越来越难了,所以希望各位能在评论区留下自己...
从百年校徽看沪上大学的光辉历程... 在上海的一间老式公寓里,叶飞燕正在整理父亲留下的特殊遗产——八千余枚校徽。这些校徽不仅承载着各大学的...
契斋藏印丨慎独子~求益子~古人... 这搭配绝绝子! 加班到十点,累瘫子! 不愧是你,厉害子! 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位 自带“子后缀”Buff...
“排队5小时、看展2分钟”,挤... 这个10月,北京最火的打卡地,必然是故宫。 适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故宫推出“百年守护——从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