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文明期待重光
迪丽瓦拉
2025-10-22 00:03:36
0

10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主论坛上,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讲起一段往事——1977年深秋,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途经良渚,指着还是一片果林的莫角山说:“此乃古杭州也。”他看出此地气势不凡,乃中华文明的关键遗脉所在。后来,考古发掘证实,莫角山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宫殿区。

“站在这片中华文明曙光初现的文明沃土上,我深信,开创人类新文明形态,正在呼唤新的文明标准。”孙庆伟说。

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通过20周年。本届论坛以“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为主题,汇聚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300余名嘉宾。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兼主任夏泽翰在论坛开幕式上所说,“良渚论坛”不仅是历史记忆的承载地,更是文化遗产如何启迪未来的生动证明。

本届论坛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从良渚、陶寺等实证文明起源的大型遗址,到玉器、青铜器等彰显礼制传承的考古实物,从长城、大运河等勾勒国家经纬的线性文化遗产,到敦煌、云冈等印证文明互鉴的丝路瑰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饶权介绍,中国深度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国际规则制定和理念研究。从倡导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到大力支持柬埔寨吴哥窟、尼泊尔九层神庙、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等抢救保护,再到联合开展埃及孟图神庙、沙特阿拉伯塞林港等考古发掘研究,为保护传承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持续贡献文明力量。

半个世纪以来,以苏秉琦为代表的中国考古学人,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考古学实践相结合,系统提出了“文明发展三阶段、国家形成三部曲、文明类型三模式”等理论。孙庆伟介绍,近年来,基于以良渚古城为代表的考古发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突破了长期以来传统西方学界以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作为早期文明三要素标准的束缚,创新提出以城市、阶级、国家作为判断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10月18日下午,40多名考古、大遗址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穿着不同服饰、说着不同语言,出现在“文明根脉”分论坛现场,分享最新考古成果。

良渚先民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颇为成熟,如今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也种植了800多亩水稻。最近正值水稻成熟期,满目金黄稻穗,成为游客最“出片”的背景。日本熊本大学副教授久保田慎二的研究,就和“做饭”有关。

这位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日本学者,对良渚遗址群出土的鼎、甑、釜等不同形态的陶器进行了分析。结合陶器形态和使用痕迹,他发现,良渚时期的人烹饪大米,有着“两次蒸”或蒸煮等比较复杂的过程。今天泰国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方式;中国云南则有与蒸煮法类似的“捞饭法”,即将未煮熟的大米从沸水中捞出、再放入蒸锅进行二次蒸煮。

“良渚时期的煮饭方式,对中国烹饪稻米的传统饮食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中国少数民族尚存的‘捞饭法’和‘蒸煮法’,是这种烹饪方式的延续。这一饮食习惯在东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地区延续至今。”久保田慎二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表示,中华文明发展是从多元到一体的过程,当前考古学对早期文明化进程的研究,正转向对各区域文明化进程的研究,并整合出“何以中国”的内涵。在他看来,认识中华文明不仅需要研究自身内涵,还要加强与其他文明研究成果的交流互鉴。

就在本届论坛开幕前一天,联合国旅游组织第五届“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在浙江湖州安吉举行,中国共有4个乡村入选,其中包括浙江省荻港村。而早在2021年,安吉余村就获评首批“最佳旅游乡村”。余村和荻港村,距良渚都只有1小时左右车程。

“文化与旅游是紧密相连的,这是中国的选择,也是联合国旅游组织的选择。”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在本届“良渚论坛”上表示,文化旅游创造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尤其在乡村或边缘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文化遗产有时被扭曲,甚至遭到破坏。”法国国家预防性考古研究院创始主席让-保罗·德穆勒呼吁,考古学者要更好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让城市再次焕发文化生机。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的40年间,遗产保护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步。在“文明未来:世界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分论坛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何蕾介绍,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这一世界遗产,正依托“数智西湖”平台构建全域、全要素“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运用物联感知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145处重点文物动态监测,并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生态治理系统。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建议,持续提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质量;推动架构世界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贡献更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案例”;系统提高价值展示宣传水平,提升公众对世界遗产价值及保护理念的认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陈卓琼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1日 02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684年,武则天罢黜了唐中宗李显,并正式迎立唐睿宗李旦为新皇帝。这一权力更替中,宰相裴炎扮演了至关重...
原创 清... 三国时期的“挥泪斩马谡”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作为一名将领,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战场...
原创 曹... 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他并不是不想,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曹操的...
原创 魏... 魏晋南北朝的未竟统一:369年历史中的四次机会 一、魏国、蜀国、吴国的建立与东汉灭亡 184年,黄...
原创 最... 历史上,有许多家族或个人的命运与某位皇帝息息相关。一个家族的兴盛,往往因皇帝的宠爱而达到顶峰,而当皇...
原创 清... 从官员的品级来看,虽然“尚书”是从一品,而“总督”是正二品,但实际上,总督的权力远大于尚书。因此,我...
原创 为...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桩令人惊讶的事件,刘邦竟然在充满杀机的宴会上安然无恙地活了下来。很多人批评项羽过...
原创 曹... 提到曹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作为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曹操常常被称为“奸雄”,许多人认为他是三国时代的...
原创 靖...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起因主要是朱棣与他兄长朱标的继承之争。马皇后的去世成为了这场战斗...
原创 曹... 曹操与张绣婶娘邹氏的故事:从春宵到兵乱 曹操与张绣的婶娘邹氏的关系,在历史中颇为扑朔迷离。有人说曹操...
原创 朱... 元朝末期,天下动荡不安,各地豪杰争夺霸权。经过十几年的战斗,最终只剩下两股主要势力:一方是陈友谅,他...
原创 曹... 在白门楼上,吕布被绳索捆绑,向曹操求饶。他恳求曹操,表示现在天下已经没有什么能威胁曹操的了,唯一的威...
原创 明... 朱元璋最宠爱哪个儿子呢?很多人认为是他的四儿子朱棣,特别是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山河月明》中,马皇后就...
原创 崇...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别云间》 最近我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你穿越回明朝,得到了崇祯皇帝...
原创 如... 尽管扶苏无疑是比胡亥更有能力的皇帝继承人,但即使扶苏成为了皇帝,历史的进程仍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
原创 唐... 李靖,这位大唐名将,被誉为“大唐战神”,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一生也是忠诚与智慧的象征。...
原创 历... 在古代,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几乎每个人都渴望能登上那个金碧辉煌的宝座。然而,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安享...
原创 朱... 要说哪个国家对中国伤害最深,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日本。虽然很多国家可能在某些时刻与中国发生过冲突,但日本...
原创 战... 在北京的功德林高级战犯管理所,关押着一百多名将军级战犯,其中不乏黄埔军校毕业的老蒋嫡系,像黄埔一期的...
原创 如... 在清朝,军机大臣的地位非常尊贵,掌握着实权。如果同时担任大学士,那么就相当于现代的宰相。然而,军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