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James Wilcocks Carrall),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活跃于中国的英国官员,曾担任烟台芝罘海关关长,并收藏了清末时期(1900年前后)北京等地的老照片。
那时的公使馆街还有牌楼,还是土路。一队商驼经过英国公使馆。图一的城门楼下比较繁华,商贩不少。有说城门楼是前门,看着不像。大钟寺看上去粗壮巍峨,也很美。五塔寺前影影绰绰有几个游人,那个黑衣拎包的是个洋人。最后一张照片是一所教堂的后面的路,没有行人,很洁净。有说这是联合教堂,这个名字北京人不知道。联合教堂具体位置在哪?没人知道。
还有,公使馆街,北京人有这么叫的吗?一般叫东交民巷,位于东城区,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约1.6公里,是北京最长的胡同,明清时期原为“江米巷”,是漕运粮食交易的咽喉要道。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俄等11国在此设立使馆,1901年《辛丑条约》后改称“使馆街”,外国使馆联合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1959年后使馆迁至建国门外,现为国家机关办公地(如最高人民法院)及历史建筑群。
公使馆街牌楼
英国公使馆
公使馆大门
英国公使馆公使官邸
大钟寺
五塔寺
天坛北侧
天坛“祈年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