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成为“瓷都”的?
迪丽瓦拉
2025-11-14 23:03:35
0

近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高倩在 2025 科普中国说·江西专场带来演讲《火之炼金术士——窑炉的前世今生》。

以下是高倩的演讲节选:

作为一名长期在窑炉遗址现场工作的考古人,每次讲起景德镇的故事,我都感到无比的自豪

景德镇一步步走向巅峰,

成为“世界瓷都”

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几乎都有景德镇瓷器的身影。它们跨越山海,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也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的绘画中画家笔下的“诸神之宴”里,连神明手中的器皿都是景德镇瓷。

意大利画家贝利尼创作于1514年的《诸神之宴》,图片来源于高倩PPT

那么,景德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巅峰,成为“瓷都”的呢?

景德镇的制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考古研究发现最早的窑炉是乐平的唐代南窑。唐末五代的蓝田窑、宋代的道里窑,都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窑火初燃的时刻。五代时期已有窑厂在生产白瓷,北宋时期,在青瓷与白瓷的基础上创烧青白瓷,为后来的青花瓷奠定了技术根基。

到了元代,随着朝廷设立浮梁磁局,青花、釉里红等高温瓷出现,中国瓷器真正进入了五彩缤纷的时代。明清时期御窑厂的设立,使景德镇成为皇家御用瓷的烧造中心,瓷器销往世界各地,“世界瓷都”的名号也由此响起。

从龙窑到葫芦窑,从青白瓷到釉里红

景德镇能千年窑火不息,秘密就藏在窑炉里。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发现上百处古代窑炉遗址,出土十余处。景德镇的主要窑型包括龙窑、葫芦窑、馒头窑和独有的蛋形窑。窑的形状各异,皆因地制宜。南方山地多,适合依山而建的龙窑;北方平原广,则多用馒头窑。

左为唐代蓝田龙窑,右为宋代道塘里龙窑。图片来源于高倩 PPT

龙窑,又叫长窑,顾名思义,形似长龙卧山,一般建在山脚它的头比较低,尾巴比较高,利用这个落差,可以迅速把窑火抽到尾部去。火焰沿狭窄瘦长的窑床蜿蜒前行,形成“火焰的马拉松”。

考古发现的龙窑长度可达七八十米,一次可烧上万件瓷器。龙窑的优点是产量大、适应性强,但也有不足:窑壁薄,保温差,柴火消耗惊人,窑内温度不均。窑头温度高达 1300℃,能烧高温瓷,而窑尾却可能只有 800℃,瓷器容易烧不熟

从唐代到元代,龙窑一直是景德镇烧造的主要的窑型,主要生产的是有青瓷、酱釉瓷、青白瓷,还有少量的青花。

到了元末,高温颜色釉的创新对窑炉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德镇窑工在龙窑的基础上,结合北方馒头窑的优点,创造了葫芦窑。

史书记载,葫芦窑的砌筑与维修长期由本地魏姓家族垄断,他们掌握着这项关键技术。葫芦窑前大后小,中腰收窄,形如地上卧葫芦。

御窑厂北麓遗址葫芦窑。图片来源于高倩PPT

葫芦窑不仅解决了龙窑热效率低、温差大的问题,还能精准控制火候。前窑室温度可达 1320℃,适合烧青花与釉里红等高温瓷。

葫芦窑的诞生,使明清时期的御窑厂瓷器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巅峰,从永乐红釉高足杯到宣德霁蓝蟋蟀罐,皆出自此炉。

图片来源于高倩PPT

外销推动窑炉创新

明代隆庆开海之后,海外市场对景德镇的瓷器是非常痴迷的,贸易量腾地一下迅速增长,葫芦窑的体积小、产量低的缺陷逐渐暴露。明末清初,景德镇窑工再次创新,融合前代窑型优点,创造了新的窑炉——蛋窑,又称镇窑、柴窑。

它外形似半个鸭蛋,是景德镇独有的窑型。镇窑集龙窑的气势、葫芦窑的精控与馒头窑的稳温于一体,可谓中国传统窑炉的集大成者。

镇窑装烧示意图,图片来源于高倩 PPT

镇窑的结构很讲究——二层穿斗抬梁式,上层储柴,可存近一吨木料,下层用于放匣钵、坯件。窑身以特制小砖砌成,两侧加砖防变形。靠近窑门的部分高而宽,窑尾窄而深,便于热流循环。它的效率高、燃料少、产量大、品种多,一次能烧 40 多个品种,既省柴又高效。窑工进出方便,装坯、出窑都更顺畅。镇窑是当时最完美的民窑结构。

图片来源于高倩 PPT

清代以来,景德镇烧瓷分工细化,在众多工序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把桩师傅。他们是烧窑环节的灵魂人物,对火候了如指掌。什么瓷该放哪里,何时添柴、何时封火,全凭经验与眼力。他们透过火眼观察窑内火色的变化,判断成败。可以说,景德镇的陶民是“看火吃饭”的人。

然而,随着清代大规模生产的持续,柴料日渐枯竭,景德镇开始煤柴混烧。但这样烧造的温度不是很稳定,而且瓷器非常容易塌。后面就发明了煤用的倒焰窑,也叫圆包窑。它的结构使火焰在窑内循环倒流,温度更均匀。20 世纪 60 年代,景德镇的圆包窑多达两百余座。

陶溪川有目前景德镇保存的唯一一个隧道窑。图片来源于高倩PPT

1970 年代,随着工业化发展,出现了隧道窑,产品合格率从 80%提高到 95%。再到今天,气窑、电窑取代了传统柴火,既绿色环保又可精准控温。

回望这千年的窑火史,从龙窑到葫芦窑,从镇窑到电窑,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人类用智慧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当我们惊叹青花瓷的湛蓝,惊叹釉里红的瑰丽时,别忘了这不仅仅是泥土经过烈火重生,更是中国人,在火焰中淬炼出的创新精神。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张仲灏

校对:王宇琦

一审:张佳鑫

二审:吴海泉

三审:余红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别错过!《三国:谋定天下》社交... 朋友们,在众多SLG游戏中,能把社交和竞技完美结合,还注重智慧较量的并不多。但《三国:谋定天下》做到...
原创 越... 纵观历史,我们常常看到某些历史人物与特定的时代紧密相连,就像越王勾践与春秋战国的关系一样。虽然勾践的...
原创 李... 前言 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在他退位时留下了14个字,这段话看似简单,却隐藏了深刻的预言。更令人惊讶...
原创 国... 戴笠是中国近代史中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做了许多不为人称道的事情,但他在国民党兴衰的历史中...
原创 赵... 张闾琳站在祖父张作霖的墓前时,周围的人并未认出他是谁。他的声音充满情感,嘶哑而急促,尽管言辞略显不准...
原创 难...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大致可分为三界——神、妖、人。每一界都有一位掌管者。在这些界限中,...
原创 唐... 最近有一个问题在网络上热议,直到现在它的热度才稍微有所下降,所以小编才鼓起勇气,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
原创 隋... 隋炀帝,这位皇帝一直以来都被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他几乎没有受到过正面的赞扬,反而成...
原创 西... 在三国时期,蜀汉在公元263年就已经被司马昭灭掉了,但直到17年后的公元280年,西晋才最终消灭东吴...
原创 太... 前言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其...
原创 如... 历史的发展常常是必然的,很多人对这一点没有深刻理解,他们往往会把历史事件归结为某个个人的功劳,而忽视...
原创 守... 提到“首富”这个话题,我们常常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现代的中国企业家马云、王健林,当然还有全...
原创 项... 要弄清楚鸿门宴后项羽为什么没有杀项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项伯究竟是谁。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他与项羽的父...
原创 韩...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冬季,韩宋王朝的君主韩林儿去世。普遍认为,韩林儿的死与朱元璋的谋...
景德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成... 近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高倩在 2025 科普中国说·江西专场带来演讲《火之炼金术士——窑炉...
原创 刘... 前言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与变数。刘备曾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这样的智者辅助,但即便如此,...
原创 吏... 自从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以后,这种官制形式就一直沿用至后代。在这个制度中,尚书省是负责中央行政事...
原创 她... 熟悉清代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皇室与外戚在日常交流中必须避免直接提及皇帝的名字。例如,雍正皇帝在登...
原创 彭... 1949年6月10日,刚刚划归第一野战军的18兵团181师,根据既定的作战计划,顺利到达了西安东郊。...
刘火:第一次殷墟发掘有李济吗? 不意翻出《考古》15辑。 2004年,为纪念殷墟考古七十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考古学集刊》第15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