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时,长春已经被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围困了将近半年。驻守在长春的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面对困境,束手无策。他想坚持固守,但城内的粮食储备已经严重不足,保安团等杂牌部队被迫前往郊区自行寻找食物,正规军也只能以酒糟和马料充饥。尽管郑洞国有意突围,但四周全是解放区,根本无法突破。
更令郑洞国感到不安的是,他手下的第60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动荡。这支军队最初是从云南调来的滇军,刚开始时,他们并不情愿从温暖的云南来到寒冷的东北,士气本就低落。在东北,他们一直被当作炮灰,特别是第184师,几乎两度重建,两度被歼灭;第21师也损失惨重,被俘人数上千。第60军的士气已经彻底崩溃,随时有起义的可能。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早在杜聿明主政东北时,军统已经派遣交通警察总队改编的暂编52师加入第60军的战斗序列,以防止滇军起义。与此同时,郑洞国也安排了他的一支嫡系部队——新7军,保持警戒。这支部队虽然属于中央军,比较可靠,但郑洞国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已经部署了4个嫡系师来防范第60军的2个滇军师,依然未能阻止起义的发生。 1948年10月16日晚上,第60军军长曾泽生宣布起义,并将东城区的防守交给了解放军。由于起义行动非常秘密,驻守在西城区的新7军并没有立即察觉。当他们第二天早晨醒来,才发现离自己仅一条中央大街之隔的地方,竟然已经是解放军的阵地。 第60军的起义过程较为顺利。虽然暂编52师并未阻止起义,反而全体参与了起义。这并不是因为该师官兵的革命觉悟,而是因为曾泽生提前设下了圈套,他以召开会议为名,将52师的师长和3个团长召集到军部,然后用武力逼迫他们发布起义命令。尽管新7军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曾是滇缅战场上的精锐部队,但长时间被围困使得他们的士气低落,体力也到了极限。即便有能力抵抗第60军,他们也难以应对解放军趁机进入长春的威胁,因此不敢轻举妄动。与此同时,新7军的指挥系统也出现了混乱。新7军军长李鸿因为生病正在休养,部队处于无人指挥的状态。参谋长长龙国钧意识到局势异常,打算联系第60军,但发现电话线已经在几个小时前被拆除。而曾泽生早有准备,他对部队下达了明确指令:如果新7军想要剿灭我们,我们就与他们决一死战!我们有解放军的支持,根本不怕他们。 10月18日凌晨,第60军完成撤出长春,长春的防守体系被彻底瓦解。新7军的3个嫡系师无奈之下宣布投降,长春最终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