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他十三岁即位,二十一岁亲政,三十九岁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不得不说,千古一帝用在他身上不得不说是名正言顺。所以在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他认为以“王”号不足以显现他的成就,于是在“三皇、五帝”之中,各取一字,以“皇帝”自居。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在远古时期,或者太古时代,甚至神话时代,有一些杰出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于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尊称他们为“皇”或“帝”。对于中华上古文明,各个典籍记载都稍有不同,对于三皇五帝的人物,也所有有些出入,就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嬴政兼并六国后,欲该尊号,李斯说他有太古圣贤之功,于是曾建议嬴政以“泰皇”自称。不过嬴政究竟是开泰之人,怎么会用已有的尊号。 秦朝在结束了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后,有两件事情对于后世几千年的发展是居功至伟的,第一件是“同化”,战国纷争多源自周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分封制,土地是周家的,但可惜周天子没有做到《北山》诗歌这后面半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嬴政的“书同文、车同轨等”。 第二件是“打破世袭”,比如土地制度由分封制变成国有制,嬴政废除了六国贵族的根基。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例如贵族能掌控国家的官僚体系,这是周天子确立的“世袭罔替”制度,秦国素有以“战功”选拔人才,打破贵族垄断的事例,嬴政又建立了中央及郡县制度。从秦始皇开始,到清末溥仪结束;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到公元1912年结束;在约2132年的封建帝制时代,一共有422位人物在中华这片土地上称帝,而嬴政作为开创皇帝尊号的存在,被称为“始皇帝”、“祖龙”这样雄伟的尊称,也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