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三品内史已是顶级大佬,这是咋回事?李世民武则天心知肚明
迪丽瓦拉
2025-05-28 07:33:17
0

原标题:狄仁杰三品内史已是顶级大佬,这是咋回事?李世民武则天心知肚明

在影视剧中,狄仁杰大多以断案高手的形象出现,但实际上人家不是007,除了断案如神,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官至宰相,但品级却不高,不过是一个三品内史。为何这么大的官,才是个三品,这事与李世民、武则天都有关系。

唐朝三品内史是个多大的官?

杨坚建立隋朝后,废除了北周按《周礼》设立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在中央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即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是决策机构,六部是执行机构。中书出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按照皇帝旨意起草诏敕,最高长官为中书令。而门下省的职责是对中书省的决议进行审查,如果有不同意的奏章,可以驳回,最高长官为侍中。

尚书省的权力就大了,总领六部,上有决策权,下有执行权。其最高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上在体制中则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

以上为三省六部制的大体情况,具体在隋唐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中书省在隋朝时叫内史省,原因则是为了避讳。由于杨坚的父亲叫杨忠,为了避其名,中书省就改为了内史省。

到了唐朝,官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李世民当过尚书令和大行台尚书令,为了避讳,这两个官职之后成了虚职,不设人选。

在李世民时代,唐官制中的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就成为了最高决策层,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宰相,但在唐朝并没有“宰相”这个官名。

后来唐太宗认为,这些领导决策层的权力过于集中,于是又加入了一些新鲜血液,以稀释他们的权力。那么新加入的这些官员,其官衔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后来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如果说原始领导层为一级宰相,那么这些后加入的就是二级宰相,其官职与侍中、中书在同一品级上,都是三品。

从此,唐朝变成了宰相集团治国,话说宰相们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为什么才是个三品呢?一品、二品又是些什么官呢?

唐朝最高官职是三公和三师,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和太师、太傅、太保,外加一个天策上将,都是正一品大员。但是这些官职大部分都是虚名。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有些官职基本李世民在登基前都做过了,所以要避讳,比如司徒、太尉和天策上将。因此,在正一品大员中,也就只有司空可以加封。

正二品就是尚书令,也要避李世民的讳,也是虚名。这样一来,唐朝真正的核心领导层是从正三品开始的,也就是宰相集团。

所以,我们发现唐朝的宰相特别多,武则天在位期间,曾任用过70多位宰相,这都是因为唐朝实行集体宰相制治国的原因。

但是唐朝的宰相多,与其更替频繁也有关系。那么唐朝的宰相为何如此频繁的更换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在唐太宗时代,宰相班底以维护关陇贵族集团为核心,共有宰相二十八位,高祖时期的成员占到六位,七位新贵出自关陇集团,分别是长孙无忌、杜淹、杜如晦、李靖、侯君集、杨师道、高士廉。

还有一批则是来自非贵族的高门出身官员,比如房玄龄、魏征、温彦博、张亮、马周、崔仁师等人,以及南朝名臣之后,如岑文本、褚遂良、许敬宗等人。

从唐太宗在宰相人员的配置上,可以看出,李世民执政在保持关陇贵族为核心的基础上,也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其他阶层的成员,从而保持了关陇贵族集团与普通官吏之间的平衡。

到了武则天时代,她为了称帝需要,大力发展科举制,关陇集团已全部退出宰相集团,其集团成员基本变成了由文士担任,狄仁杰就是其中的一员。

公元691年,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地官侍郎兼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又是什么官职呢?

地官侍郎为户部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之所以如此叫法,跟武则天有关。武则天执政后,把中书省改称凤阁,门下省改称鸾台,因此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先前的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

也就是说,狄仁杰进入了宰相集团,成为了正三品大员,也就是唐朝皇帝之下的顶级部门了,那你说说,其他文武官员看到他,能不点头哈腰吗?

公元700年,狄仁杰又被任命为内史,即中书令,成为真正的实权派。

除了官职上的优势,狄仁杰也是一位有智慧的官员,在为官上有着他独特的地方,因此也令人敬佩。

狄仁杰的独特之处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解决执政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她不断起用学识之士,如文学之士刘祎之、韦思谦,才能之士魏玄同、魏元忠,以及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李昭德、姚崇、狄仁杰等。

狄仁杰也是出生于官宦世家,父祖均为高官,他本人以明经入仕,从地方官做起,先后做过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

狄仁杰断案如神,而且不畏权贵。在他任大理寺丞时,一年处理了一万七千人的案子,重点是没有一人上诉申冤。

武则天当政时期,李唐宗室及其追随者都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如柳州司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琅琊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对武则天。

武则天为了稳固统治,对这些人的相关人员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打击。比如在惩办李贞余党时,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口。

对此狄仁杰就提出他的看法,他密奏武则天,这些人开脱,最终说服了武则天,宽赦了这些人,将其流放到了丰州。

可见,狄仁杰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同时,他的特点也给武则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武则天实行酷吏政策时,狄仁杰也同样受到过贬谪。但在他复出后,依旧兢兢业业,为国出力。

在他第二次拜相后,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人,在这些人当中,有的后来还当了宰相,如姚崇。

所以,在武则天老去时,对于谁当帝国的掌舵人,狄仁杰力劝他还政于李唐,并接回太子李显,武则天听从了。

由此可见,狄仁杰德政闻名,果然不虚,这也是令文武百官敬畏的原因。

综上所述,狄仁杰虽仅是三品内史,但在唐朝三品内史已是顶级官员,满朝文武自然敬重他。同时,他的个人魅力也是百官敬畏他的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刘墉下棋赢了乾隆,乾隆:不怕朕... 原标题:刘墉下棋赢了乾隆,乾隆:不怕朕杀了你吗?刘墉的回答让乾隆大喜 手谈标昔...
《资治通鉴》668:侯景败亡的... 原标题:《资治通鉴》668:侯景败亡的思考 学习内容: 萧绎命令王僧辩等东伐侯...
下落不明的皇帝!朱元璋就选朱棣... 原标题:下落不明的皇帝!朱元璋就选朱棣当皇帝不好吗?还是老朱想的远 自古以来皇...
自以为是大宗,对四叔朱棣不敬有... 原标题:自以为是大宗,对四叔朱棣不敬有什么后果:记永乐时代的西安秦藩 前言:永...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南宋巨贪陈... 原标题: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南宋巨贪陈自强,“光明正大”卖官 《礼记》中有这么...
大明王朝最后的悲歌——大明亡了... 原标题:大明王朝最后的悲歌——大明亡了,此人却仍在战斗 明末时期,明朝面临的...
袁崇焕死得冤吗?别怪朱由检了,... 原标题:袁崇焕死得冤吗?别怪朱由检了,换作是你也会把他砍了 崇祯三年(公元16...
明朝“两面人”—郑王朱瞻埈的不... 原标题:明朝“两面人”—郑王朱瞻埈的不同人生 郑王名叫朱瞻埈,是著名的大胖子皇...
若朱标没死,由他削藩,朱棣会造... 原标题:若朱标没死,由他削藩,朱棣会造反吗?朱棣:不会,我很佩服大哥 有读者...
金宣宗完颜珣:空有复兴金朝的志... 原标题:金宣宗完颜珣:空有复兴金朝的志向,却又昏招迭出亲手葬送了金朝 公元12...
儿皇帝赵构:12道金牌杀岳飞,... 原标题:儿皇帝赵构:12道金牌杀岳飞,对金国下跪称臣,网友:还不如慈禧 在阅读...
以色侍人才叫贱?只有影视剧能做... 原标题:以色侍人才叫贱?只有影视剧能做到历史上的赵宋官家都没做到 “以色侍人...
唐代没有风扇空调,女性们这样度... 原标题:唐代没有风扇空调,女性们这样度夏,气的皇帝连下2道禁令! 炎炎的夏季往...
张须陀:隋朝的柱石,不败名将为... 原标题:张须陀:隋朝的柱石,不败名将为何战败身亡? 隋炀帝的一系列苛政,导致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为国... 原标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为国本,隋唐都采用什么办法储粮食? 在隋唐时...
成吉思汗在位22年,40位妃子... 原标题:成吉思汗在位22年,40位妃子,他著名的8位皇后结局都怎样? 成吉思汗...
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较量,内容丰... 原标题: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较量,内容丰富多彩,教你学会分析不同场景 1399年...
成吉思汗之死:西夏王妃夜间行刺... 原标题:成吉思汗之死:西夏王妃夜间行刺,带上头颅跳进黄河 一般来说,著名人物的...
伊厉王朱㰘:四哥朱棣亲赐恶谥,... 原标题:伊厉王朱㰘:四哥朱棣亲赐恶谥,洛阳人民恨之入骨的荒唐亲王 前言:在20...
明朝女道王焘贞幼年入道门,23... 原标题:明朝女道王焘贞幼年入道门,23岁宣告羽化引10万人围观,结局如何 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