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秦国统一的最后一位奠基人,十年呕心沥血,却以一杯毒酒退场
迪丽瓦拉
2025-05-29 05:02:53
0

原标题:他是秦国统一的最后一位奠基人,十年呕心沥血,却以一杯毒酒退场

正当秦国大举向东方各国用兵,进行统一战争时,秦国内部的王位争夺却暗潮汹涌,

这场争夺的结果,使一位商人成为了政治的中心人物,

也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能顺利地接替王位,成就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这个商人就是吕不韦。

可以说,吕不韦是秦国统一的最后一位奠基人,是他给嬴政铺好了道路,

然而,这位传奇的大秦相邦,

十余年为秦国呕心沥血,却以一杯毒酒退场,结局令人唏嘘........

“阳翟大贾”吕不韦

吕不韦,出生于卫国濮阳,后来在韩国阳翟经商,致“家累千金”,成为当地有名的“大贾”。

一次,吕不韦经商到邯郸,偶然见到了在赵国作“质子”的秦昭王的孙子嬴异人,吕不韦觉得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

没准能得到一本万利的生意,于是决定进行一次大胆、高风险的“政治投资”。

异人是秦昭襄王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异人被送去赵国作人质,显然比起他的众兄弟来说,他是很不受重视的那一个,

他的母亲夏姬也只是安国君众多姬妾之一,亦不受宠,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被送走。

异人在秦国的处境尚且如此,更别说他在赵国的处境了,

秦赵两国自长平之战后,本就结下了梁子,此后秦国又多次进攻赵国,

可想而知异人在赵国过着怎样艰难的日子,

能不能回到秦国都很渺茫,至于政治前途恐怕是毫无希望的。

作为精明的商人,吕不韦自然知道异人的状况,不过这也是他押注在异人身上的缘故,

他为异人分析了秦国王室内部的形势,表示愿意帮助异人回国继承王位,

对于如此落魄的异人来说,吕不韦就像能将他拉出苦海的人,

他很感激,当即承诺: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当时秦国是什么情况呢?

秦昭襄王在位长达56年之久,原本立了长子为太子,岂料长子先他而死,于是就立了次子为太子,也就是安国君。

安国君的年纪也不小了,当时都年过半百了,膝下二十多个儿子,没一个是嫡妻华阳夫人所出,

虽然选了一个儿子公子傒为继承人,但是这个儿子不受华阳夫人喜爱,

因此,秦国王位继承人的问题,实际上正处于摇摆不定之中,明争暗斗不断。

吕不韦要的就是这样的机会,他趁机开始为异人活动。

他先拿出五百金给异人,让他在赵国开展人际关系,并将自己的爱妾赵姬送给了异人,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牢固,

自己则买了很多珍稀玩物带到秦国。

从富商到文信侯的华丽转身

吕不韦到秦国后,先找到了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

对他说:你们危难临头了,你知道吗?

你们这一家子非富即贵,仓库中堆满着珍珠宝玉,马厩中养着骏马,身边美女环绕,还不是因为华阳夫人的关系,可是如今公子傒门下却没有显贵的人,等他继承王位,你们就完了.......

阳泉君听后很害怕,连忙问他该怎么办才好。

吕不韦告诉他,现在赵国为质子的异人,贤能有才,

他在秦国国内无援,很想回来,若是华阳夫人收他为子,将他立为太子,“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

阳泉君觉得吕不韦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跑去劝说华阳夫人将异人认作嫡子,这样就会一直在秦国受到尊贵.......

华阳夫人本就不喜欢公子傒,也担心丈夫死后自己会失去尊贵地位,因此决定接回异人将他立为太子。

就这样,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最终逃离赵国回到了秦国,3岁的嬴政和母亲赵姬却被留在了邯郸城内。

吕不韦的心思极为细腻,他让异人穿着楚服去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见到异人穿着家乡的服饰大为感动,越发喜爱他,还为异人改名为子楚。

如此一来异人成为安国君的嗣子,其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秦昭襄王不久就去世了(前251年),安国君继承了王位,是为秦孝文王。

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子楚(异人)则被立为太子。

这一年,秦孝文王53岁,虽然尚处于壮年时期,不幸的是,他当了三天的国君就去世了,

子楚登上王位(前250年),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未忘吕不韦的恩情,任他为相(前249年),封为文信侯,初食蓝田12 县,后改洛阳10万户。

这样,吕不韦从一个身份低微的商贾一跃成为秦国的丞相,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吕不韦为相时秦国的政治

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之后,便派人前往赵国接回了赵姬和儿子嬴政,

这一年嬴政10岁,

七年里,赵姬母子在邯郸城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史书无载,

想来很暗淡,这一段少年经历也使得嬴政看待问题要比同龄人成熟得多。

嬴政13岁那年,其父秦庄襄王就去世了,小小年纪的他就这样被推上了大秦国君之位,

吕不韦继续担任着秦国相国,并以秦王政的“仲父”身份继续主持着秦国政务。

早在秦庄襄王在位时期,秦庄襄王更像是一个秦国国民的精神领袖,实质上来说,秦国大政就一直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在担任国相的同一年,继续开展兼并战争。

此前范睢为相,秦国围攻邯郸城虽然失败了,但很快秦国就攻下了魏国的宁新中,之后攻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又夺取赵国20多个县邑,

还夺下了西周君仅剩的弹丸之地,获得“其邑三十六城,人口三万”,

于是“九鼎入秦”,周“天子”从此就不复存在了,秦国的统一战争也就名正言顺了。

待到秦庄襄王即位,东周君与诸侯谋秦,吕不韦率军灭掉了东周,

此后又派秦将蒙骜率兵伐韩,夺得通往东方的要道地区成皋、荥阳,并连同原先西、东周土地,建立了三川郡。

秦庄襄王三年的时候,秦将蒙骜攻取了魏国的高都、汲,以及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等37城。

面对虎视眈眈的秦国,六国都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在魏国信陵君的主持下,韩、赵、魏、燕、楚组成联军攻向秦国(公元前247年),

然而五国联军虽然大败秦军,但追至函谷关后不得不“望关兴叹”撤军而还。

不久,秦庄襄王病逝(公元前247年),其子政即位(公元前246年)。

正当六国贵族稍稍松一口气,以为秦王政年幼,秦国的攻伐会有所收敛之时,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想错了,

他们将吕不韦这个一直处于政治中心的人物忽略了,秦国也没有停止攻伐,反而加紧了对三晋的进攻,

这一年,蒙骜又攻取了赵国的晋阳;

次年,秦国攻取魏国的卷;

秦王政三年,蒙骜攻取韩国13座城,以及魏国的畼邑、有诡两地;

秦王政五年,攻取魏国的酸枣、燕、虚、桃人、山阳、雍丘和长平等20城。

之后,秦国将成皋以东的土地,连同卫国旧都濮阳建立了东郡。

这样秦国的国土东境就直接同齐国相接壤,

从而把燕、赵与韩、魏、楚隔开,达到了斩断“山东从亲之腰”的目的。

秦国的东进,使在互相攻伐的六国又恐慌起来,于是在赵将庞煖的率领下,又组成了出现赵、燕、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的联军(秦王政六年),

然而,这支联军的战斗力实属有些勉强了,或许是出于对秦军的恐惧,

总之,这支联军遇到秦军反击时,慌忙后撤,对秦军无法造成有力的打击,

更不可思议的是,打着打着赵国的军队就将矛头指向了未出兵的齐国,

趁机还夺下了齐国的饶安,

五国联军多少有些不战而溃的意味,使得秦军士气大增,继续加强对三晋的进攻。

此后两年(秦王政七年、八年),秦国已经夺取赵国的龙、孤、庆都,以及魏国的汲、首垣、蒲、衍氏。

到了这个时期,秦国统一的步伐已经锐不可挡了,这一切离不开吕不韦的功劳。

然而,吕不韦虽然给秦王政铺好了路,却没想到等待自己的究竟是怎样的结局。

秦王政和吕不韦的斗争

秦王政可以说是在吕不韦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但是很显然,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

世人皆猜测秦王政与吕不韦之间是否存在着血缘关系,

也有人认为,或许秦王政的生母赵姬与吕不韦之间存在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使得秦王政十分憎恨吕不韦,

这些都是无端的猜测,其实秦王政和吕不韦之间的矛盾,早就有了端倪。

一是,两人的思想并不一致。

我们从史料中来看,秦王政在读到韩非子的著作后曾感叹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由此可见,他继承的是秦国历代国君的法家思想和作风。

而吕不韦,从他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一书来看,名为“杂家”,实则是以儒、道为主。

如书中收录的《贵公》中,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顺民》说“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先王先顺民心”;等等等等,

本质上讲,吕不韦试图用儒家的“德”和“仁”替代法家的刑罚,这与秦王政心中所想的君主专制是背道而驰的。

在秦王政亲政的那一年,吕不韦将这部《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悬挂千金让人指出书中的错误,

这个举动绝非巧合,吕不韦的目的在于想让秦王政接受他的政治主张。

然而,适得其反,秦王政在未亲政的八年时间里,早就对大权在握又有三千门客的吕不韦很是忌惮,

对于他来说,祸乱秦国内政的嫪毐集团远不如吕不韦的威胁大,他早晚都是要排除吕不韦这个政治集团的。

二是,河间封地事件。

这是在传统史料中没有直接记载的一件事,只见于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秦代竹简中,也就是《战国纵横家书》。

据这些竹简记载:秦国攻取了燕国两座城池,燕王为了消除这一祸患,采取了离间秦赵关系的做法,派谋臣蔡乌来到秦国拜见到吕不韦,承诺将燕国的河间十城献给他做私邑。

那么,吕不韦是怎么做的呢?

据《战国纵横家书》第二十五篇《李园谓辛梧章》记载:

起初吕不韦认为自己无功不受禄,如何能接受十城之地?

但是蔡乌说,燕国所献的河间十城,原来并非秦国所有,你如果不接受,就是对秦王不忠。

于是吕不韦将此事如实禀告给了秦王政,秦王命令他接受。

看似吕不韦接受这河间十城从程序上来看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关键的问题是,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245年,这一年嬴政并未亲政,把持秦国大政的实际还是吕不韦本人,

从这一点来看,很难判断嬴政当时内心是什么想法,也就难以排除吕不韦是否假借秦王的名义谋私了,

而且,吕不韦在接受燕国的河间十城之后,结合《战国策·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一文来看,吕不韦联合燕国攻伐赵国,以扩大他在河间的地盘。

这一点似乎与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也是相合的,我们继续看后面发生的事:

吕不韦年仅12岁的门客甘罗前往赵国游说,迫使赵悼襄王割让赵国五城予吕不韦。

赵国也因此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其实说起来,秦国得到了不少好处,而吕不韦此举让燕赵两国陷入战乱之中,

怎么看怎么像是大功一件,那么,为何说这是秦王政与吕不韦矛盾的一个原因呢?

吕不韦手里的燕国河间十城、赵国五城,都是在秦王政没有亲政时得到的,

换句话说,对于秦国的国相来说,除了他原本的洛阳封地再加上收到的这十五座城池,吕不韦的势力范围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了,再加上他的门客有3000人之多,

这看在年少早熟、早有拥有自我认知的秦王政眼里,吕不韦的一系列举动让他很不安,

对于他来说,这是他统治之路上最大的障碍,

他不动声色忍耐着,只是等待亲政这一天,开始对吕不韦加以严厉打击。

秦王政在平定嫪毐集团叛乱以后,就借故解除了吕不韦的相印,命他迁出国都咸阳,移居食邑河南。

然而,吕不韦罢相居河南时,仍不放弃自己政治抱负,期待继续帮助秦王实现一统天下,

仍旧接待六国的使者和宾客,想继续影响秦国的大政,

秦王政怕发生变故,就命令他迁徒到蜀中去居住。

吕不韦见秦王政不放过对他的打击,就自杀了。

自此,阻碍秦王政任意发号施令行事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被排除了。

其实,吕不韦的结局是比较悲催的,从一个身份低微的商人到一代名相,十余年为秦国呕心沥血,

他的功劳是不可否认的,然而,他在最关键的一步却发生了判断失误,盲目地认为自己足以改变、引导年轻的嬴政,

所谓树大招风,吕不韦过度地表现出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

反倒让秦王政认知到秦国存在着这样一个有能力、有影响力的人物,对他的政权才是最大的威胁,

由此下定决心将其铲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糜... #古籍里的历史# 公安陷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最重要的江陵居然也不战而降! 来聊聊关羽败走麦城最关...
原创 古... 被尊为“兵家圣典”的《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有一句话,历来都是中国历史上名将们的座右铭,这句话就是“上...
原创 原...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家号“关于历史人文”,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是明朝和清朝对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明朝和清...
原创 入... 布尔战争终结了大英帝国,当前美国在红海与也门胡赛武装的交战将会成为终结美国霸权的“新布尔战争”。 ...
十六军连战连捷夺衢州 孙殊琦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二野第五兵团第十六军按预定战役目标直奔浙江衢州地区。5月4日拂晓,...
原创 美... 1644年,当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枯坐皇宫之中却毫无办法,朝臣们争相投诚,甚...
原创 牟... 美国建国后用了74年时间使其工业生产达到世界第4,用了100年时间使其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1,用了20...
原创 邺... 邺这个地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最初是齐桓公时期修筑,到战国时期,成为魏国的领土,是为邺县,魏...
中关村村史馆焕新重张 参观者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到“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辉煌历程,领略科技创新背...
原创 南... 1127年,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自立为皇帝,是为南宋高宗。随后,宋高宗被金兵追杀,从...
原创 原... (万象特约作者:东西望) 【1914年7月8日】104年前的今天,绝对效忠孙中山,不要民主的的中华革...
原创 历... 三国名将赵云,战场之上纵横数十载,不但武功高强,还是一位翩翩美男子,正所谓是“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原创 历... 历史上最有可能穿越来的人,一人影响了上千年,下落至今成谜 在历史上有两个人他们的做法令现代人都称奇,...
十大元帅中谁最懂人情世故?陈毅... 人情世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善于处理人情世故的人,不但可以在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原创 他... 他归顺大唐,皇帝大喜称其为天赐神将,唐朝江山最终却毁于此人之手 公元八百八十年,大唐王朝再度陷入危机...
21岁亲政,只用10年连灭6国... 嬴政在21岁时即位,接手了一个权力纷杂、政治动荡的国家。几年后,他率领秦国攻灭六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
重大发现!南昌李渡古窑遗址断定... 新闻荐读 李渡酒庄2024年11月21日 修建停车场时, 意外发现疑似唐代洪州窑遗址。 此前报道↓ ...
原创 北... 北宋十大将军通常指的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十位军事将领,这些将领在北宋的建立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
原创 原... 如果说对于跛子帖木儿来说什么是人生的追求的话,那就是在世界各地建立傀儡政府,将真主的光辉撒向世界,共...
原创 周...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大军开赴洛阳郊外,在周天子眼皮底下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当使者被问及象征王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