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从这件小事可窥出一二
迪丽瓦拉
2025-06-09 05:03:06
0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做的最昏庸的一件事,就是没把自己“杀兄囚父”的事情给删了,而是让史官如实记载,编成《起居注》流传后世。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按照李世民的寿命(649年去世),这一年,李世民同志已经妥妥的进入晚年了。

这一年,李世民做了什么事情呢?

话说这一年的某日,李世民闲来无事在宫中闲逛,不知怎的就跑到了房玄龄的办公室。老李看到房玄龄正在编修国史,就提出要察看的请求。须知,在古代,史官有权拒绝皇帝察看所载内容。

李世民想看国史,房玄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同一办公室的谏议大夫朱子奢也劝皇帝,“国史内容枯燥乏味,还是不看的好。”

房玄龄为什么会拒绝李世民呢?

原因在于:如果皇帝做的对,史官恨不得将溢美之词倾泻而出;怕就怕,皇帝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史官也颇为难——如实写吧,吃人家的喝人家的,怎么能在背后骂人家?不如实写吧,对不起头顶这官帽。

尽管登上皇位之后,李世民虚心纳谏、励精图治,使得大唐国力日渐昌盛,终成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可是,李世民“杀兄囚父”登上皇位,这是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污点,这件事,无论如何也绕不开。

房玄龄作为李世民的肱股之臣,本就是以纳谏(和皇帝辩论)出名,他要是真的拒绝,想必李世民也不会“霸王硬上弓”。可是,禁不住李世民“软磨硬泡”,好歹人家也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的,看个国史有什么问题?

无奈之下,房玄龄打开国史,让李世民尽情翻看。

李世民倒也干脆,直接找到“玄武门之变”的相关记载,他想知道,这帮史官对于这件事究竟是怎么记载的。让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帮本该“君举必书”(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要记载)的史官,这么大的一件事,竟然含糊其辞地遮过去了。

换言之,李世民做了错事,史官替他擦屁股了!

看到这里,李世民心情应该是颇高兴的,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作为一介明君,他应该有大气量。于是,李世民对房玄龄说:“史官记载历史,是让后人记住君王的得失,让后人从中汲取教训,怎么能够有所避讳呢?”

说完,就命令房玄龄“削去浮词,直书其事”,即,将那些夸他的话删去,把玄武门之变如实记载。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比之盛年,晚年的李世民虽然没那么兢兢业业,可是他的脑子仍旧清醒,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若不然,李世民令房玄龄将玄武门之变彻底删去,此事又有谁知?

同样的事情,宋太宗赵光义做的就非常彻底,以至于现如今还有人对“烛光斧影”是否存在模棱两可。

如此看来,李世民即便是到了晚年,也没很多人口传的那般“昏庸”。

那么,所谓的李世民晚年昏庸,究竟“昏”了哪些“庸”呢?

第一,李世民虚心纳谏的次数减少。

第二,儿子们争太子位,侯君集谋反。

第三,李世民将魏征的功德碑扑倒。

第四,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可是,除了这些,从史书中还能找到什么过呢?即便是上述的这些“昏庸”之事,真的能够证明李世民晚年昏庸吗?

李世民纳谏次数减少,一方面是他个人原因,另一方面,那些纳谏的老臣大都作古;臣子们要造反,他李世民能拦得住?魏征在小本本里说李世民坏话,李世民只不过将他亲笔写的功德碑扑倒,有什么问题?至于大兴土木…

借用《资治通鉴》对李世民的评价:

“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

功大过微,这种极致的溢美之词,恐怕历史上任何帝王都难承其重。可是,司马光偏偏就将其安在李世民的头上,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一生都以此话提醒自己,他一生的作为,也都遵此话而行。至于过失,还是让后人去说道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女... 女地下党听闻自己要被枪毙,突然说:我都招,但我要见哥哥一面! 1950年2月的一个寒冷夜晚,台北监狱...
原创 卫... 为什么汉代商人有了钱只想买地?为什么儒学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复兴?被网友戏称为“张骞严选”的张骞西域行到...
原创 高... 高平陵之变发生的时候,曹氏宗亲之所以没参与,核心原因大致有两个。 第一是因为当时的曹氏宗亲,普遍实...
原创 徐... 同心护国战功赫赫印忠魂 1945年夏,抗日战争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革命军事家徐向前却因结核性胸膜炎病...
原创 唐... 唐太宗当年为何想杀掉魏征? 1.在我国的唐朝有一个大臣叫魏征,非常受唐太宗重用。 2.但唐太宗却因...
原创 在... 提到朝鲜,这个神秘而封闭的国家总是能引起无数人的好奇心。从街头穿着整齐的市民,到被严格管理的社会秩序...
原创 司... 他智谋深远,忍耐力强,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
距今135年!湖北应城发现清代... 极目新闻通讯员 陈艳琼 杨文俊 12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湖北省孝感应城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
原创 昏... 一、天赐良机,无缘皇位的胡亥登基 胡亥,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秦始皇的第18子,公子扶苏之弟。公...
志说南宁|先秦时期的南宁(四)... 广西大约在3000年前有了青铜文化。南宁地域除了各地土坑墓、岩洞葬考古出土一批青铜器之外,还零星发现...
原创 大...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
原创 开... 引言 建国前后,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帅,他们为国家的独立和...
原创 儒...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思想大爆发的年代,这个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同样是各种思想全面开花,这就是中国的春...
原创 “... 近代中国战乱不断,中国共产党率领的部队为了祖国和人民英勇作战,终于我们迎来了新中国。 与此同时,有许...
原创 冈... 1945年的那个夏天,世界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不断推进,日本帝国的军事力量...
原创 彭...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令人动容,彭雪枫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或许不像一些大众熟知的将领...
原创 元... 世人皆知,元朝和南宋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元朝大军横扫南宋,六岁的小皇帝赵显被押解到大都,从此开始了囚徒...
原创 张... 《张学良:传奇人生的多面解读》 一、少帅的崛起与成长 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6月3日,是奉系军阀首...
原创 刘... 刘伯承和他的五位虎将——李德生、秦基伟、陈锡联、杨勇和陈赓,这些坚韧不拔的英雄不仅改变了战局,更在新...
原创 元... **引言** 13世纪,蒙古帝国突然崛。 成吉思汗凭借着其惊人的军事力量和卓越的战略眼光,迅速横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