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最经典的一句“骂人话”,不带一个脏字,不懂的以为是夸你
迪丽瓦拉
2025-06-11 20:03:56
0

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傅干

《三国演义》在我国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罗贯中刻画出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亮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他不但畅晓军事,还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战屈人,正史中的诸葛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是相比小说中的他,正史中他的口才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所周知,古代士大夫阶级非常注重儒家思想,诸葛亮正是出生于这样的名门望族,儒家思想中又非常注重“礼”。

即无论对谁,都要用词文雅、不得失礼,所以说,士大夫阶级的人说话,肯定不能像庶人一样想到什么说什么,即使生气,也要文质彬彬的引经据典。

诸葛亮就曾在曹丕篡汉后说出这样的一句话,其堪称经典,读书不多的话还以为自己被夸了。

一、全才诸葛亮

根据史书的记载,诸葛亮的口才是当时无人能比的,口才的基础是有灵便的大脑,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近乎是一个全才。

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年纪轻轻的他,竟能在草庐中就知晓天下大事,并预测出三分天下的局势,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

除了准确的政治眼光,诸葛亮还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在蜀汉时期,其领导的多起战役都以弱胜强,几乎动摇了曹魏的根基。

同时,诸葛亮还是一位发明家,其研究的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结构巧妙,到了现在也仍为机械学爱好者津津乐道,我们尝尝用来祈愿的孔明灯,更是蜀汉时期的军事交流手段。

而且,诸葛亮还是一位美食家,我们今日说爱吃的火锅,正是北伐时期诸葛亮为了方便士兵口味所发明的,甚至连馒头,都是诸葛亮发明的便于携带的干粮。

此外,他还畅通音律,史书记载他“好为《梁父吟》”,琴技高超,还善观天象,能够准确的判断天气,更是精通文章,其所撰写的《出师表》更是今日被收录到语文课本里的经典,总之,他的这颗超级大脑几乎掌握了古代全部的技能,说是全才都不为过了。

如此天才的他,自然能在骂人的时候引经据典,让人初听还以为被夸了,细细回味才发现吃了亏。

二、曹贼篡汉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不理朝政,致宦官专权,百姓揭竿而起,同时,土地兼并的加剧大大加深了贵族同百姓间的矛盾,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当时,幼年的诸葛亮痛失父母,只好跟随叔父躲避灾难,年少的他目睹了苍生罹难的人间惨,发誓要拯救黎民于水火。

汉灵帝崩,朝廷权力出现真空,汉灵帝其子刘辩继位,史称汉少帝,然而少年天子只有十岁,自然无法有效的管理朝政,宦官权势日益高涨。

为了扫除障碍,宦官集团诛杀大将军何进,各路军阀趁机进京斩杀宦官,皇帝被迫出逃,后董卓以救驾之名入住洛阳,祸乱后宫、欺男霸女,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说什么,而且,为了凸现自己的权势,董卓甚至废除了少帝,立其弟刘协继位,这就是的汉献帝。

不久后,董卓鸩杀少帝,震惊朝野,皇室的威严彻底不复存在。而后,各路诸侯联军以匡扶汉室的名义攻打董卓,董卓挟持皇帝迁都长安。

同一年,诸葛亮隐居山林,精学医术,为百姓治病,隐居山林的他逐渐看透了诸侯军阀的虚伪,他们名义上都要匡扶汉室,实质上却以此为借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诸葛亮想要重振大汉,却没有明主,只能静静的观望着天下大势。

后来,董卓被诛杀,董卓的残余势力反扑,差点杀害了皇帝,就在这时,曹操前来接驾,曹操拥有强大的军队,可以抵御乱臣贼子,而曹操也带来了丰厚的食物,犒劳了皇帝与百官们。

汉献帝欣然以为,他等来了一位大汉忠臣,然而,曹操不过是更狡猾罢了。

不久后,汉献帝被接到许昌,住进了宽敞的皇宫,每天都有山珍海味的供养,还有各路稀奇文玩,然而,曹操却不许汉献帝插手政事,原来,曹操是想要借皇帝的威名加强自己的权威,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随着汉献帝的年龄渐增,想要恢复帝权的想法也日益显著,起初,曹操还给足了面子,将一切大小政事汇报给汉献帝。

然而,直到有一次曹操面圣时,汉献帝的护卫将刀驾到了曹操的脖子上,威胁曹操返还政权,曹操汗流浃背,一直叩头求饶,随后才逃离了皇宫,不再面圣了,至此,皇帝与曹家的矛盾愈发公开化。

之后,皇帝破指血写衣带诏,号令天下忠臣共讨曹贼,刘备作为皇帝的叔叔,自然也是衣带诏的核心参与者之一,只是刺杀行动失败。

曹操彻底被皇帝激怒,不顾皇室威严,也不念及自己“大汉忠臣”的人设,杀害了献帝爱妃董贵人,刘备也被迫出逃许昌。

从刘备身上,诸葛亮看到了仁义之主应当有的品质,或许是命运的羁绊,在多年后刘备也听说了诸葛亮的声名,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为匡扶汉室的伟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诸葛亮出山后对于士兵训练有素,不但增强了刘备的军事实力,还在外交舞台上长袖善舞,说服东吴联手对抗曹操,一举使得曹操统一全境的梦想化为泡影。

诸葛亮联合东吴发动了赤壁之战,不但为刘备争取到了立足之地,还重创了曹操在北方的稳固统治。

为了全面控制皇帝,曹操杀害了长久以来与皇帝相濡以沫的伏皇后,堂堂天子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性命将延续到何时。

曹操生前就有篡位称帝的想法,但是迫于蜀汉的压力,一直不肯,最终在曹操死后,其子曹丕才废除献帝,自立为天子。史称曹丕篡汉。

三、土龙刍狗

曹丕篡汉后,蜀汉举国愤慨,群臣皆要刘备称帝,延续汉祚。可是,杜微却是群臣中的异类,他作为益州从事,虽然为官清廉,造福一方。

但是在得知汉献帝被废后,他坚称大汉已经灭亡,不肯承认刘备的帝位,便隐居山林,无论谁请他出山,都无济于事。后来,诸葛亮亲自请他出山为官,他仍然不愿出山,这时,诸葛亮直接祭出了一句骂人的话:

“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这句话骂醒了杜微,不久后便出山做官。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曹丕当时自立为帝,龙是天子的象征,表面上看,这句话把曹丕称作土龙,是表明了他只是一个乱臣贼子,根本不算天子

实际上,“土龙”也有被埋没的人才的意思,刍狗明面上是说曹丕德行卑贱,实质上,这是一种祭祀用的祭品,是在暗讽杜微不愿做官造福百姓,只会抱残守缺,郁郁寡欢啊。

明面上是在骂曹丕,实质上却在暗讽杜微,这句话堪称巧妙。更凸现了诸葛亮强大的口才能力。

结语

诸葛亮的口才令我们感到钦佩,然而诸葛亮之所以能够万古流芳,更是因为他良好的品质,作为臣子,他一直以来都是忠臣的典范。

作为丈夫,他贵为蜀国丞相,却坚持不纳妾,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教导孩童,作为官员,他两袖清风,造福百姓,诸葛亮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完人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作为三国时期的核心人物,诸葛亮可以继续活跃在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中,为人们津津乐道,更是凸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

古人常说,读《出师表》不哭,就枉为人臣,其实,诸葛亮不但是古代忠臣的典范,他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精神,仍然可以为今日的人们所效仿。

参考资料:《三国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洪武十三年,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因被指控“谋反”而遭到处决。这场案件牵涉的人员高达三万余人,其残...
原创 我...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包括欧美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科技等领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领先者。在国力的...
原创 古... 我们看过古装电视剧,都会知道皇帝身边有个专门去宣布圣旨的太监,一般太监到达目的地,掀开圣旨宣读时,众...
原创 意... 从世界历史来看,历史的进程那是滚滚向前,虽然大浪淘沙,但是最终不舍细流。所以每个历史事件,都会在历史...
原创 洛... 2024年2月,坐17路公交车参观完“八路军洛办事处纪念馆”( 洛阳 人称“ 洛八办 ”),准备出西...
原创 抗... 1947年4月2日,蒋介石一家从南京启程,第二天抵达了他的故乡溪口。这是他抗战胜利后第一次回乡,也是...
原创 清... 岁月的流逝早已刻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黑白相间的照片,才能让人回忆起过去,虽然不如史料详细,但也能...
原创 三... 在古代文献《尚书·牧誓》中,记载着武王伐纣时召集了众多诸侯,其中包括八个著名的诸侯国,被称为“庸、蜀...
原创 朱... 提起朱元璋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为数不多的草莽出身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和色彩。其实除了...
原创 项... 鸿门宴,史上一场闻名的权谋巧变之局,成为刘邦最后获胜的关键一着。将其放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的高度...
原创 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三... 它拉开了一段权谋攻略的时代 从公元前453年到前376年,称霸中原一百多年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家臣...
原创 清... 清朝汉服一直存在,清汉女服饰沿袭明制汉服的特点,以袄和裙的组合,一直区分清朝旗人服饰。清汉女装是由明...
原创 曹... 引言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其在长坂坡之战中下令生擒赵云的举动成为历史上备受关注的一幕...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20周... 央视网消息:2月13日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社会各界群众以及部队官兵举行纪念活动...
原创 朱... 朱棣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以燕王的身份,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推翻了自己的侄子建文...
原创 1... 1369年,朱元璋和徐达下棋,期间朱元璋试探性地询问:“你我是兄弟,你意下如何?”徐达被这突如其来的...
原创 古...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爵位一直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奖赏,用于评定功臣的功劳大小。...
原创 隋... #隋文帝太子杨勇:情商之殇,注定悲剧 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杨勇,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悲情太子,其命运多舛,...
河南商丘:推动殷商文化在新时代...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个层面。前不久,就殷商文化如何在新时代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