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包括欧美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科技等领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领先者。在国力的支持下,他们把目标转向了中国这个遥远的东部强国。
那时候的中国,正是清朝末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实力大不如前。由于长期的贫困,中国不得不开放自己的大门,国外的资本主义力量横扫整个中国,许多国家通过各种不公平的协议,在中国建立工厂,赚取大量的财产,使中国岌岌可危。面对着国内的“内忧外患”,清廷中的一批进步人士,在国内展开了一场“学夷为夷”的革命。
他们努力向欧美学习,拯救濒临崩溃的清朝,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从上到下,在国内,修建了大量的军工和民用工业,汉阳钢铁集团,也是在那个时候成立的。转眼间,一百多年过去了,汉阳朝铁已经消失在了这场混乱的战争之中。一百多年过去了,汉阳铁厂所制造的钢轨,经历了无数风雨,依然屹立在全国各地,从未生锈过,甚至被行家称为价值连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1890年,湖广张之洞在湖北武汉创办了汉阳钢厂。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国有的钢铁公司,它在某种意义上对外国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具有抵抗的力量,它对中国现代冶金技术的推广和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清廷最初只拨出246万两银子做为自己的公营事业,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张之洞还是坚持了下来。1898年(1892年),汉阳钢铁总算完工,造价超过五百万两。
汉阳铁厂曾被张之洞等人所寄予的希望,在它开始动工时,由于大量购置的装备无法适应从大冶铁矿中提炼出的高磷矿,因而陷于窘境。辛辛苦苦建起的钢铁工厂,根本无法生产出国家需要的钢铁产品,张之洞只好从德国和日本借钱,用来购买机器。经过张之洞的不懈的经营,汉阳铁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轨道,为全国生产了大批优质钢材,但很快,随着清朝政权的崩溃,汉阳铁厂在长达数年的内战中被日本占领,从此销声匿迹。
2012年,在四川万源市的一条货运铁路上,一名检修人员渠敬雷在一条铁路线上偶然看到了一条铁轨上的铭文,上面写着“1902年汉阳铁厂制造”。随后,有网民在陕西略阳县一处桥梁上,看到了一条写着“KTPE-RSW1909”和“COCKERLL-1908- AT”的钢轨,查询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汉阳铁厂生产的。在北京,湖南,河北,汉阳的铁路相继被发掘出来。
汉阳钢铁公司于今年一月被列入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并在湖北龟山附近建立了一座汉阳钢铁企业纪念馆,以方便后世子孙对当时的情况进行研究。而汉阳铁厂,坐落在湖北武汉汉阳区,现在已是武汉汉阳钢企的所在地,它将重现“汉阳造”的光辉。
今天,中国已经从积贫积弱的状态走出,国家实力在全球排名靠前,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基础设施完备,而这一切,都是在“学夷之术,以制夷”为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