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行为简直让人怒不可遏!其中,原上海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冯玮的所作所为,更是引发了全民公愤。
作为一个大学历史教授,冯玮竟然公然侮辱抗日烈士,这简直就是对历史的亵渎,对民族英雄的践踏,完全是无法无天的行径!更让人气愤不已的是,他居然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这简直就是倒反天罡,难道真的没人能管管他了吗?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抛出涉台不当言论后,中日关系骤然紧张起来。而冯玮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降温”,在微博上大放厥词:“我爷爷是抗日分子,我都没喊打,你们激动什么”。这番话看似站在“理性”的立场,实则是在消解民族大义,用心险恶至极!网友们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的本质:“你爷爷的抗日是真刀真枪,你现在的行为是帮侵略者洗白,根本不是一回事”。
更让人不齿的是,冯玮的“理性”背后全是满满的商业算计。企查查信息显示,他是智学出国咨询服务(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家公司在2022年专门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他每成功推荐一名学生赴日,就能拿到高额佣金。中日关系紧张直接影响留学市场,他的言论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生意,用民族记忆来换取真金白银,这种行为简直令人唾弃!
冯玮的立场蜕变其实早有轨迹可循。1990年他赴日留学时,就拜在神奈川大学右翼学者山室信一门下。这位导师的“教学”充满了误导性,定期带学生参观靖国神社,把南京大屠杀歪曲成“南京事件”,还将慰安妇美化成“战时职业女性”。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冯玮的毕业论文《中日战争中的平民伤亡问题》通篇引用日本防卫厅的《战史丛书》,对30万遇难同胞只字不提。这种学术投机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主动迎合日本右翼的价值导向,简直就是学术界的败类!
冯玮的案子可不是孤例,同样是留学日本的学者袁克勤,走得更远,堕落得更彻底。袁克勤曾是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留学期间被日本情治机关策反。回国后,他借着学术交流的幌子,搜集敏感信息,用加密邮件传递给日方。2019年他回长春奔丧时被国家安全部门抓获,2024年初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这两个人简直就是“一路货色”,都是在日本留学期间被思想渗透,一个沦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声筒,一个直接变成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
这背后是日本“官民一体”的渗透模式,他们通过右翼学者带徒、情报机构策反、资金资助捆绑等手段,一步步把中国学者变成他们的代理人。日本在这方面可谓是“舍得下血本”,外务省十年间投入超560亿日元用于“海外战略信息传播”,专门针对中国舆论场。他们不仅瞄准学者,还通过“樱花科技计划”每年邀请五千多名中国学生赴日。这些参与者回国后,70%会在社交媒体发布正面涉日内容,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影响中国民众的认知。
更阴险的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20 - 2023年资助的147个中国研究项目中,32%聚焦边疆民族议题,企图用学术研究为“中国解体论”铺路,其用心之险恶,简直令人发指!对比之下,日本给战争受害者的补偿总额不足百亿日元,连公关预算的零头都不够。这足以见得,他们宁愿花钱掩盖历史,也不愿真诚道歉,简直就是无耻至极!
而且,日本东京审判仅判处7名甲级战犯死刑,多数战犯被赦免,教科书长期淡化侵略史实,高市早苗等右翼政客还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这种对历史的漠视,正是冯玮之流有恃无恐的根源。他们以为可以凭借日本的“庇护”,肆意歪曲历史,却不知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真相终究不会被掩盖。
冯玮至今未受实质处罚,核心问题出在制度约束的缺失。《英雄烈士保护法》虽有规定,但他的言论多发表在个人社交平台,司法实践中难以界定“公开侮辱”的标准。低违法成本让一些人把歪曲历史当成博眼球、谋利益的工具,而学术圈的集体缄默更让歪风蔓延。不少学者因为依赖日企课题资金或担心影响出国交流,对冯玮这类行为敢怒不敢言,这种软弱的态度简直让人失望透顶!
但历史真相终究不会被掩盖,年轻一代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记忆。2025年9月,《亮剑》开播20周年时,B站满屏“致敬先烈”的弹幕刷屏,30集总弹幕数达374万,播放量突破5627万。当冯玮在视频中吹嘘“织田信长能玩转中国互联网”时,年轻网友直接回怼“先搞懂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再说话”。这种自发的批判让历史虚无主义无处遁形,让那些妄图歪曲历史的人知道,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容忍任何对历史的亵渎!
冯玮关联的留学公司虽然还在存续,但生源早已大幅下滑。网友的抵制说明,背叛历史的人终究会被历史抛弃,任何企图为侵略者洗白、歪曲历史的行为都将遭到人民的唾弃!
学术自由从来不是歪曲历史的遮羞布,高校更不能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温床。冯玮的行为给我们提了个醒,对抗这种系统性渗透,既需要完善立法堵住制度漏洞,也需要学术圈守住伦理底线,更需要每个人铭记历史、敢于发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护好我们的民族记忆,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