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指的就是韩、赵、魏三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三家是如何将强大的晋国瓜分的。 在西周时期,武王建立周朝后,把自己的姬姓子孙派往晋国治理这个国家。然而到了春秋末年,晋国内部出现了小宗杀大宗的事情,导致姬姓子孙锐减。 这里说的小宗杀大宗,是指晋国的公位继承制度。按规定,嫡出的长子才有权继承晋公的爵位,这类继承人被称为大宗。而那些小老婆所生的子嗣,则没有继承权,被称为小宗。但在春秋末期,小宗杀掉了大宗,夺取了晋公之位,并对大宗成员进行了屠杀,导致晋国姬姓子弟数量骤减。此时,晋国仍需人把守,但姬姓子弟不足,只能从其他异姓家族中选拔人才。
于是,智家、韩家、赵家、魏家等异姓家族开始掌握晋国的军权。随着姬姓公爵势力逐渐衰落,实权转移到了智、韩、赵、魏四家手中。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为强大。 智家的主人智伯为了扩张自己的地盘,开始向其他三家索要土地。首先,他向最弱小的韩家索地。韩康子非常害怕,于是找管家商量。管家分析说,智伯家势力太大,如果拒绝,会被打败,不如先将土地让给智伯,同时观察智伯对其他家族的动向,再做打算。最终,韩康子同意了。 接着,智伯又向魏家索要土地。魏桓子同样召集管家商议,决定也将土地交出,采取观望策略。智伯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便得意洋洋。 当智伯去找赵家索地时,他直接明确提出要哪块哪块土地。赵家的实力仅比智伯稍弱,赵襄子决定拒绝。于是,两家开始准备开战。智伯找到韩康子和魏桓子,说三家联手出兵,将赵家消灭,然后三家平分赵家的土地。 三家果然联合出兵,围攻赵国,战争持续三年,非常艰苦。关键时刻,智伯发现赵家门外有一条大河,他心生一计,认为可以通过引水淹城,不战而胜。 赵家的城墙快被河水冲垮了,智伯得意地说:你们韩家和魏家门前也有河吧,将来也会用这个办法灭你们。韩康子和魏桓子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就在这时,赵家的管家找到韩康子和魏桓子,分析形势说,如果赵国被灭,轮到你们也难逃一劫。建议三家联合起来灭掉智伯。三家商议后,当机立断。 他们趁智伯睡觉时,将淹赵家的河水改道,引向智伯家。同时,韩、魏两家率军进攻,最终智伯被杀,赵国危局得以解除。 胜利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家领地。随后,他们向周天子报告,要求建立独立国家。周天子被迫同意,这就是韩国、赵国和魏国的诞生。历史学家通常认为,韩、赵、魏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战国时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