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载提到: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攻打纣王,经过无数次的战斗成功后,便遵从元始天尊的命令,手捧玉符和金令,登上封神台,开始封赏阵亡的忠臣和历劫的神仙,让他们的游魂有了依靠。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姜子牙帮助周武王推翻纣王之后,按照天命开始为死去的将领和神仙安排位置,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姜子牙封神。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姜子牙虽然封了三百六十位神仙,却没有给自己封一个高位的神职。那这是为什么呢?
在《中国吉祥图像解说》一书中,有一篇趣味十足的文章,详细描述了姜子牙封神的前后经过。文章中提到,姜子牙本打算将自己封为东岳大帝,骑上四不像前往泰山赴任。可是,当他刚到泰山时,却被一个魂魄挡住了去路。 这个魂魄,竟然是曾经的名将黄飞虎。黄飞虎在参与讨伐商纣时阵亡,而在姜子牙封神时,他被遗忘了。黄飞虎因此向姜子牙哭诉,姜子牙心生不忍,便封他为五岳之首,并授予他执掌幽冥地府十八重地狱,掌管生死转化之职,同时黄飞虎也重新成为了周武王的丞相。 姜子牙的高尚行为赢得了诸神的尊敬。最终,众神一致决定,无论姜子牙前往哪个神界,都要将自己的祭祀位置让给他。于是,民间流传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说法。 在这种背景下,女娲只得给了姜子牙一个特权。姜子牙不仅拥有了封神榜,还得到了打神鞭。凭借这两样法宝,姜子牙无论面对什么级别的神仙,都能够暂时借用他们的神位,这也被称为明神。简而言之,虽然姜子牙名义上是周朝的丞相,是一个凡人,但实际上他已经是神界中的顶级存在。民间的庙宇里,姜子牙的神位通常被放在最尊贵的位置,每逢重要的节日或祭祀,姜子牙都能享受到最初的供奉。 与其说姜子牙打算封自己为五岳之首,更多人认为他在封神时原本是想给自己安排玉皇大帝的位置。不过,在封神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乌龙事件。 根据民间传说,当众神都在期待玉皇大帝的最终人选时,姜子牙表示:自然会有人来担任。于是,一个名叫张友仁的凡人意外地坐上了玉皇大帝的宝座。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姜子牙惊愕不已,但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只能无奈接受这一结果。 关于张友仁的真实身份,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传闻称,张友仁原是一个乞丐,由于姜子牙的口误,他竟成了玉皇大帝;也有资料称,张友仁其实是姜子牙的书童,跟随姜子牙多年,虽然没有显赫的功劳,却也有不少辛劳。看到姜子牙为众神封职,却自己没有一席之地,他心生不满,于是在最后宣布玉皇大帝人选时,抢先坐到了玉皇大帝的位置。 姜子牙虽然愤怒,但由于这把椅子的规则是谁先坐谁就拥有,他也无可奈何。气愤和失落的姜子牙最后只得坐到房梁上,手持封神榜和打神鞭,依然令众神感到敬畏。自此以后,民间流传出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说法。在修建房屋时,房梁正中会加上一道符咒,寓意房屋中间由姜子牙坐镇,所有的鬼神必须避让,这也成为了传统的风俗之一。 姜子牙作为掌握封神榜的强大存在,他的结局却显得有些凄凉。虽然被尊为神中之神,但他依然是距离普通百姓最近的那位神仙,与高高在上的其他神灵有着本质的区别。 无论是姜子牙作为凡人时期,还是作为封神之后的神仙,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过得非常贫困。三十岁时,他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拜元始天尊为师,开始学习道术。足足过了四十年,他才学成归来,拥有了强大的能力。然而,姜子牙并没有一帆风顺,婚后娶了一个六十八岁的妇人,却遭遇了无数的刁难。几次创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连他的妻子都极为不满,最终两人离婚。从常人的角度来看,姜子牙无疑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典型人物。在他遇到周文王姬昌之前,他的一生几乎是失败的。从学习道术到步入社会,再到屡屡受挫,直到得到姬昌的信任,姜子牙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砺。本应在最后迎来成功的时刻,胜利的果实却被别人夺走,他最终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因此,姜子牙成为了百姓最容易产生共鸣的神明。他的遭遇和苦难让他与普通百姓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这也使得他得到了民众更多的尊敬与爱戴。 在《封神演义》的原著中,姜子牙曾亲自解释过自己封神的真正目的:老臣奉师命将忠臣良将与不道之仙、奸佞之辈,俱依劫运,遵玉敕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执掌,受享禋祀,护国祐民,掌风调雨顺之权,职福善祸淫之柄。自今以往,永保澄清,无复劳陛下宸虑。 封神的根本意义,还是为了稳固周朝的统治。封神不仅仅是对忠臣烈士的奖励,还包括了商朝反派的处置,这其中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考量。 虽然《封神演义》和许多民间野史的故事,只能算作神话传说,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封神榜,但这些神话故事在历史上确实起到了安定民心、巩固统治的作用。很多神话故事背后,其实也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影像。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窥见更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或许这些传说正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有趣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