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相比于清朝,元朝统治基础更薄弱故国祚未能超过百年
迪丽瓦拉
2025-06-12 17:03:37
0

中国古代社会,不仅汉民族(华夏族)建立了政权,不少少数民族也纷纷建立政权。中国古代统一王朝中元朝和清朝都由少数民族建立。元朝为蒙古族建立,清朝为满族建立。

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建立,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灭亡。如果从至元八年(1271年)算的话,元朝的统治也就是98年。如果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算的话,元朝的统治也就是90年。元朝并不算是一个长命的王朝。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清朝灭亡。如果从皇太极称帝建清算的话,清朝的统治为276年。如果从清军入关算的话,清朝的统治为268年。

同样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清朝的统治能延续270年左右,元朝延续却没有超过百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皇位继承制度

元朝建立之时便没有确立好皇位的传承制度。这是蒙古汗国遗留的问题,当时大汗继承制度就比较很乱,每一次大汗继承都会引起一定纷争。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依然没有处理好皇位的继承制度问题。元朝皇位继承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了一些纷争。元成宗之后,几乎每一次皇位继承都要经历一番争夺。每一次皇位争夺都要白白消耗元朝的国力,元朝的国力在一次次皇位争夺中被大大消耗。

清朝前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努尔哈赤驾崩之后,出现了皇位争夺战,最终皇太极获得大位。皇太极驾崩之后,皇位也出现了纷争,最终顺治帝即位。康熙皇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九子夺嫡。雍正皇帝继位之后,确定了秘密立储制度。此后皇子们也竞争,但是基本上没有出现皇位争夺战。清朝皇位得以和平传递。清朝的国力没有因为争夺皇位而削弱。

加强皇权与削弱相权

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两组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史的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但是这种趋势也有特例,一个特例是元朝,另一个特例是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元朝在中央确定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制度,相当于秦朝三公九卿的翻版。中书省的权力非常大,元朝宰相的权力也非常大,所以元朝权相辈出。元朝不仅权相辈出,权臣、权将也辈出。比如,伯颜、铁失、燕铁木儿、脱脱等权臣。元朝皇帝始终要面临摆平权臣、权将的问题,元英宗甚至死于军事政变。元明宗的驾崩也和权臣有关系。由于元朝皇权被大大削弱,所以皇帝控制国家的能力有限,皇帝需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巩固政权。

清朝初年,各个皇帝便致力于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比如,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等。军机处设立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基本上被架空,皇权达到了顶峰。此后皇帝基本上独揽大权,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雍正皇帝还设立密折制度,直接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清朝时期,一般大臣如同家臣一般对皇权没有任何威胁。清朝统治的得以长时间延续。

有没有实行汉化

元朝灭掉金朝和南宋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汉族制度和文化的影响。元朝的国号便是取自于《易经》,但是元朝的汉化程度却相对较浅。元朝统治者以征服者的姿态对汉族和其他各族实行统治,对汉族文化不是特别热衷,而且政权的汉化程度也比较浅。汉文化中有不少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厘清各种利益关系的例子。元朝统治者却没有给予借鉴。元朝选择官员还主要依靠蒙古以往的模式,科举极少举行,而且名额分配极不合理。元朝始终没有得到士人的支持,元朝最终以短命收场。

清朝虽然非常注意皇族血统,但是清朝的汉化程度却非常深。清朝在很多方面只是统治者是满人,实际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汉化措施。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选妃制度等都是有汉化的痕迹。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昭示自己得帝位的合法性,很快便重开科举,遵从儒学、拉拢士人。清朝各个方面汉化程度都非常深,甚至连语言文字都已经汉化。清朝实际上是满族、蒙古族、汉族上层联合统治。清朝成功地拉拢了士人,得到了士大夫的拥护。清朝利用汉文化中合理的部分,巩固了统治,使得清朝得以长时间延续。

统治基础的薄弱与否

元朝的统治基础是蒙古人和色目人,这些人在整个社会中只是极少一部分。由于蒙古没有厘清权力分配问题,所以蒙古人内部也不稳定。元朝政权不能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起,元朝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非常严重。对汉人和南人贵族、地主采取打压政策,更加缩小了统治基础。元朝一旦出现问题最终只能依靠自己,而自己本身力量又非常有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元朝统治者内部依然争夺权力,错过镇压起义的最佳时机。

清朝的统治基础则相对丰厚。清朝初年便制定了“联蒙制汉”的策略,后来又积极拉拢汉族地主。清朝实际上形成了满族、蒙古族、汉族联合治理国家的局面。八旗中不仅有满军八旗,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清朝采取合理的政策,成功地拉拢各个基层,清朝的统治基础相当厚实。清朝中后期,维持清朝统治的其实是汉族地主的力量。清朝皇帝在各个阶层中都相当有地位。

民族政策得当与否

元朝建立以后实行四等人种制度,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元朝统治者人为地将整个社会割裂成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权利与义务并不一样。蒙古人和色目人属于统治阶层,汉人和南人则是被统治者。汉人和南人遭受着蒙古人和色目人残酷的压迫。广大汉人和南人对元朝的统治甚为不满,对元朝也没有多少认同感。在广大汉人和南人眼中,元朝统治者就是“入侵者”、压迫者。当元朝发生问题的时候,这些人不是尽心尽力辅佐元朝,而是想办法推翻元朝。当年朱元璋发动起义的时候,为了拉拢人心打出的口号便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元朝统治者将自己推向汉人和南人的对立面。

清朝统治者也非常注意防范汉族地主,但是也懂得如何利用拉拢汉族地主。清朝统治者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处理得也比较融洽、得当。比如清朝统治者以灵活的方式瓦解了蒙古人,蒙古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最后还认为满蒙一家。清朝对于新疆各族、藏族等民族的政策都比较得当。清朝统治者得到国内其他各族的认可,满清皇帝不仅是也满族的皇帝,也是国内各族的皇帝。清朝有在国内有极深的基础。比如,清朝灭亡之后,像康有为、张勋这样的汉族人还是对其念念不忘。

面对统一的大汉局面,元朝统治者没能及时改变统治策略,没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结果导致短命而亡,国祚只延续了98年。清朝统治者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最终得以延续270年左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网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金国灭亡之后(1234年以后),南宋独自承担抗蒙的任务长达半个世纪。这种说法 ...
原创 铭... 最近,一名上海大V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喊话国人不要再纠结于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
原创 项... 项羽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关于他的传说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数不胜数,然而这些传说有的是正面的也...
原创 斯... 苏联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共和国,在其最强盛之时,其强大的军力令整个欧洲都瑟瑟发抖, 甚至当时...
原创 日...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着我国历史的一段古老传说: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这些历史文献中...
原创 清...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大清王朝覆灭后,他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又做了12年的伪满洲...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不是关羽... 三国时期,蜀汉败北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蜀地缺乏优秀的将领。当刘备从荆州带来的勇将都已经年迈时,蜀汉竟无...
原创 董... 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离不开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和艰苦奋斗。在以往一场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
原创 战...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春秋...
原创 将... 将军自知功高震主,想告老还乡,秦始皇:朕不杀你,你留下便是 话说历代帝王最是不喜功高盖主之臣,所以在...
原创 司... 在三国中,最后为什么会是由司马炎去统一三国,而不是由曹操或者刘备呢,明明这两个人都是很有历史才能的人...
原创 中...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勇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雄韬武略,是一个了不起的盖世英雄。他统战中国,侵掠欧洲,南征...
原创 胡... 笔者在前文《黄埔第一军党代表八成多都是共产党员,为啥部队还是姓蒋了?》中提到过胡公冕,他是黄埔第一军...
原创 读... 文/子玉 任何一段历史都可以通过一个人物的经历来解读,比如,读懂了高欢,也就读懂了北魏末年的乱局。 ...
原创 故... 自古以来,人们对老虎总是充满了敬畏与崇拜。光是当年《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就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多年。 ...
原创 赵... 世人皆知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后急着北伐除去他自身的私心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报...
原创 袁... 看中国历史上,我们总是感叹:中国的地名改动实在太过于频繁,而且接近于乱改、滥改。例如,北京一座城市就...
清初画坛“四王”与“四僧”之比... 摘要: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有些人就认为,四王是御用画家,是墨守成规的主流与正统画派,重复僵化,与清代皇...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过程中,如果李渊不退位交出权力,李世民会杀他吗?一目了然啊! 有道明君,绝不会干出轼父篡...
原创 原... 他考中进士,皇帝却因容貌拒绝了他,结果他推翻朝廷自己登基 文/勿忘初心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