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迪丽瓦拉
2025-06-14 14:03:43
0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也是最耻辱的一个朝代:割地赔款、沦为殖民地,一个中国遭到了多个列强国家的觊觎,并瓜分了我们好多土地和资源。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中国人被欺负的这么惨过。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统治者的眼光和决策。那么如果在清朝末年能够选一个有能力的人做皇帝,是不是就能够避免造成这样的局面呢?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大清朝免于被剥夺的命运呢?

清朝的发展在封建的古代并不是一无是处,开国以后满清政府不仅消灭了其他起义军的势力,还将明朝的残余势力几乎消耗殆尽。在康熙、雍正和乾隆统治的中期,也出现了非常强盛的局面:社会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皇帝有能力,百姓日子过的安逸。

那个时候经常会有万国来朝的盛况,西方国家普遍比较落后,他们遣使来中国都会感叹东方这个国家的繁华景象。其实这个时候列强就已经惦记这片地大物博的沃土了,只不过此时的中国国力强盛,他们不敢轻易来犯。

然而乾隆晚年的时候国运就已经逐渐显现出衰败之象了,这和乾隆后期的统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晚年的乾隆皇帝宠幸大奸臣和珅,并大肆兴建园林、重享乐,助长了官僚阶级的腐败之风,这让国库出现了严重的亏空。

不仅如此,他制造的文字狱让清朝出现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恐怖局面;而后他又好大喜功,不顾国家的现状坚持用武力征讨边缘的国家,反而引得民怨沸腾;再加上他将国门完全封死,彻底阻断了进出口的贸易,导致国家的发展停滞不前。

乾隆去世以后留给了嘉庆帝一个烂摊子,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不知不觉中也悄然崛起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使得他们的发展迅速腾飞起来,国力强了以后他们开始向外扩张,而中国这块香饽饽也是他们惦记了很久的,于是就有了列强联合起来入侵华夏的一系列事件了。

一开始是英国将鸦片贩卖到中国人手中,然后通过鸦片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经济,同时也削弱了民族的战斗力。那时候举国都是病恹恹的大烟鬼,才让列强无所顾忌的发起了鸦片战争,并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此时清政府的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她并不是一个有魄力的统治者,一味的忍让激起了国内有志之士的愤慨,于是就有了太平天国起义、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等爱国人士的自救举措,可惜的是这些运动都被清政府镇压下来了。

此时的清朝政府也意识到了守旧是不行了,于是展开了自强救国的“洋务运动”,从工业和军事的方向来增强国家的武装力量。这的确使得大清朝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不少,但是清朝的腐朽并非一朝一夕,所以洋务运动也担不起救国的重任。

慈禧太后一边维护守旧的朝廷,一边想要创建新政,让一些老人按照年轻人的思想做事,这始终是难以实现的。于是,中国的革命异军突起,彻底推翻的清朝的统治,这才使得中国焕发出了新生的力量。

经过多年的艰辛革命以后,新中国正式成立了,国家和人民也迎来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新时代,过上了好日子。不过有人对于大清朝晚年的统治依然觉得惋惜,认为大清朝错过了一位好皇帝,让此人做皇帝的话应该可以力挽狂澜,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恭亲王奕昕。这位皇子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且文武双全,道光皇帝对于这位六皇子也非常喜欢,也考虑过将他立为储君。

只不过咸丰皇帝有一个深谙帝王之道的老师,在争夺储位的过程中为咸丰拉了不少支持的力量,这才使得道光皇帝将皇位传给了咸丰。英年早逝的咸丰间接导致大权落入了慈禧的手中,后来也就酿成了很多悲剧。

为什么说恭亲王就能拯救大清朝呢?我们可以从他后期的做事风格和接受新思想的程度来做出预判。皇位落选的他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反而给了他很多做实事机会,一开始他负责守卫京畿重地,在他的指挥下肃清了国内的叛党。

后来他又配合慈禧扳倒了重权在握的肃顺及其党羽,这让慈禧都忌惮想要除掉他,不过由于他在朝中很有威信并未得逞。后来他向慈禧太后建议效仿西方,起初遭到了守旧派的大力反对,奕昕从中极力调停才使得洋务运动能够顺利进行。

在这期间恭亲王不仅帮助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组织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工业技术,大兴制造业;还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发展了一批民族企产业。这在落后的大清朝是难能可贵的举措,也是这些行为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统治者拥有先进思想的重要性。

如果恭亲王当初真的做了皇帝的话,以他的能力和威望应该不至于国家被列强如此欺辱,签订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至于后期大清会不会灭亡,什么时候灭亡也都相应的会推迟一段时间吧!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强,并不代表后人也能有这样优秀的作为。

很多因一开始就已经种下了,结果也是注定的。清朝的灭亡有历史的必然性,它的命运是一代代帝王闭关锁国而积攒下来的结果,所以就算没有慈禧太后西方的列强也会入侵。只不过换一个有能力的人去对抗入侵者,那么国家的主权、领土和财富不至于流失。

这个人是恭亲王奕昕的话损失应该是比较少的,他本身不是一味守旧的贵族,能够接受新事物的出现,也会带领国家进步。这样的话中国的发展不至于一直落后,被人打到门口了才知道学习和进步,大清朝也不会快速的走向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大锤子说江湖第二十三期 其实有关于江湖武林的快意恩仇是都存在过的真实性一直存在着争论,毕竟小说中大侠...
原创 古... 喜欢看历史剧的观众会发现,经常有朝廷为了平息战争,送公主前往遥远的塞外小国和亲。这一去,公主几乎再也...
原创 “... 与曾任直隶省长王承斌紧邻的这栋米黄色小楼现在改成一家咖啡馆,一栋楼有两个门牌号:86号和88号,最初...
原创 谁...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唐太宗的嫔妃到唐高宗的皇后,再到...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不仅有俊杰英住,也有雄才辨士,也有运筹帷幄的谋士,当然也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勇猛之将。...
原创 苏... 苏联的“大清洗运动”,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路是跟着苏联走的,因为共产主义领导思想的起...
认知战认知作战:朱元璋废丞相制... 认知战认知作战:朱元璋废丞相制度与权力集中认知战 关键词 认知作战,新质生产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
原创 “... 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可谓名传千古,无数人佩服于他的智计与一片丹心。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南...
原创 5... 1955年9月27日的北京。 秋高气爽,阳光洒在怀仁堂的古朴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光芒。 这一天,怀仁...
原创 华... 华佗被杀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就是流传最广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杀死华佗,话说曹操得了头风,疼痛...
东西问丨张彩欣:一所百年博物院... ——专访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前馆长张彩欣 1914年,法国动物学博士、昆虫学家、博物家桑志华...
严姓始祖是名满四海的辞赋家 寻根溯源 1.出自芈姓,庄姓避讳改姓而来。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史料所载,庄姓源自芈姓,为...
原创 1... 1942年,印度一野战医院门口的树丛中,三具年轻印度女战士的尸体衣不蔽体地横躺在那里,整个医院陷入一...
原创 太... 太平天国战争,仍然是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 因此,太平军中仍然涌现出不少个人武力爆表的猛将。甚至在一些...
原创 井... #纪念井冈山会师# 会师的两位巨人这样评价: 教员说:“毛离不开朱,朱离不开毛”。从此拉开了朱毛革...
原创 潘... 领兵打仗这事,您还别说,真是有天赋的。历史上就有很多文臣,兵营一天没呆过,但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一出手...
原创 在... 有这样一张老照片,相信大家都曾经看过。 照片里面,身穿八路军军装,但并没有扎武装带和武器的毛主席,正...
原创 三... 魏蜀吴三国打得纷纷扰扰,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曹魏灭亡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
北京先农坛庆成宫首次向公众开放 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记者 宋雪)12月21日,有着560多年历史的先农坛庆成宫首次面向公众开...
原创 河... 河南最强庄园,主人富达12代,人生就像开了外挂,连慈禧都感叹不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晋商、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