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武则天墓有61个无头石人,千百年来难以解释,结果被两位农民解开
迪丽瓦拉
2025-06-15 18:05:40
0

谈及武则天,很多人都只是粗略地知道,她是华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中,唯一当权得位的女皇帝,有“千古第一女帝”之称。但人们往往对细节缺乏了解,只会人云亦云地觉得,武则天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女皇,生前死后存在着太多的神秘与未知。

武则天为何会树立无字碑、为何她的墓前会有整整61个无头石人、乾陵为何千余年来未曾被盗?这类问题,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让我们一起解密,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之谜。

武则天之墓——乾陵

部分读者朋友可能不太了解,武则天死后,是与唐高宗李治合葬的。

据史书记载,西元683年,即唐高宗弘道元年,武则天任命当时的吏部尚书韦待价总负责乾陵工程。一年后,即弘道二年的八月,唐高宗李治下葬乾陵。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直至西元706年,即唐中宗神龙二年五月,在唐中宗的安排下,武则天被葬入乾陵。

历经千余年时光冲刷,乾陵已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为完好的陵墓,更是唯一没有被盗过的陵墓。

而今走近乾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立于陵墓之前的述圣纪碑和无字碑。述圣纪碑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无字碑则是武则天为自己立下的碑石,取“是非功过,留予后人说”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而今的无字碑并非无字。自宋金以后,就开始有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经过元、明、清等朝代,而今的“无字碑”上,不仅镌刻了许多文字,在内容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文字上有汉字和女真文字等少数民族文字,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

除了两块石碑,还有陵墓外的石雕石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乾陵朱雀门外神道东西两侧,整齐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

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更令人惊诧不已的是,这61尊石像虽然都弯腰拱手、整齐恭敬,却都没有头颅,而且身上的服饰也各有不同。

述圣纪碑和无字碑的存在,很多人都知道其背景,也能够理解,但这61尊服饰各异的石像为何立于陵前,他们整齐恭敬的样子,又是为了迎接谁呢?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头呢?

石像群的秘密

61尊石像究竟都是谁,他们形态各异的服饰其实已经暗示了答案。而今,走近石像群,就可以发现,在有些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直至今天,仍然字迹可辨认的就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人像。

因此,有考古学家分析,认为这些石像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等人物,唐朝皇帝为了展示大唐的威势,将他们一一设立雕像,并立于陵前。

这才使得他们虽然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的袍服束腰、有的翻领紫袖,但姿态却十分一致,都是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

既然是下属国的官员、使臣或王子等人,那为何会立个无头石像呢?有专家研究之后发现,石像在树立之初,是有头的,后来不知道是什么缘由,头都消失找不到了。

民间有传说,在明朝时期,那些曾经对大唐俯首称臣的下属国有人来到乾陵附近,看到自己的祖先竟然在乾陵之前俯首,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有损自己国家的威严,自己也很没面子,所以就用花言巧语煽动当地百姓,说这些石像立在这里不吉利,就让当地百姓把石像的头颅都砍掉了。

但这个说法很显然不合情理,既然觉得这些石像立在这里有损国家形象和自己的尊严等,那直接整个运走不是更合适吗?既然能够煽动老百姓把石像的头砍掉,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合力把石像运走呢?

所以坊间传言并不可信,那这个千古谜团真的就难以解析了吗?转机出现在1974年。

深埋地里的头颅

1974年一个普通的早晨,陕西西安的两个农民一如往常地下地耕种,挖着挖着,竟然挖到了一块大石头,挖出来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用石头精细雕刻的头像。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农民在土地里挖到文物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大部分农民也有了挖到文物就上报的习惯。在那两位农民挖到头像之后,他们很快意识到这个头像应该是文物,因此很快联系了当地的考古部门,经过专家鉴定,两位农民伯伯挖到的石头像就是乾陵门口的人像群丢失的头像,不知何故被埋到土里。

这个头像找到之后,当地考古部门发动力量,在附近又找到了几颗石头像,均为乾陵门口人像群的头像。

这些头像的发现,既回答了61尊人像群的头像去处,也验证了考古专家的一个猜想。

很久以前,就有专家学者通过研究文献发现,在明朝嘉靖年间,乾陵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由于61尊石头人像的石质并不是特别好,因此不少石像的脖颈位置产生裂痕甚至直接断裂,再加上后来的连年战火,导致这61尊石人像群最终都变成了断头残像。

小结: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便是时光,即便没有天灾人祸,61尊石人像能够完好留存下来的概率也极低。但在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或许不够专业甚至一无所知,可也应当明白,凡是发生过的,必然留下痕迹。想要探寻往日的隐秘,就要努力寻找留下的痕迹,而不是胡编乱造、假语村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20周... 央视网消息:2月13日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社会各界群众以及部队官兵举行纪念活动...
原创 朱... 朱棣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以燕王的身份,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推翻了自己的侄子建文...
原创 1... 1369年,朱元璋和徐达下棋,期间朱元璋试探性地询问:“你我是兄弟,你意下如何?”徐达被这突如其来的...
原创 古...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爵位一直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奖赏,用于评定功臣的功劳大小。...
原创 隋... #隋文帝太子杨勇:情商之殇,注定悲剧 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杨勇,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悲情太子,其命运多舛,...
河南商丘:推动殷商文化在新时代...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个层面。前不久,就殷商文化如何在新时代发扬...
原创 汉... 公元1世纪,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座险峻的山峰。 在此之前,这座山峰上由于悬崖陡峭,并没有人居住。 有...
原创 楚... 公元前223年,秦军铁骑攻破楚都寿春,楚王在战斗中英勇战死,标志着东南霸主楚国建国八百载的历史宣告终...
原创 马... 《——【·前言·】——》 提起三国名将,关羽、张飞、庞德、黄忠这些名字如雷贯耳,可有一个名字却常被忽...
原创 日... 在探索国际关系的广阔舞台上,日本和中国的故事总是充满着引人入胜的细节。这两个东亚巨人之间的关系,既有...
原创 慈... 历史上,有诸多传奇人物引发无尽的争议。 其中,慈禧太后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这个曾一手主导清王朝...
原创 清... 2003年迪士尼出品《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的上映,让沉寂多年的“海盗热”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复兴。中国有...
原创 商... 商纣王和妲己酒池肉林的地方,为何历代皇帝出巡都要绕着走? 商纣王作为“奢靡派”帝王的杰出代表,成名之...
原创 清... 清朝皇帝专门用朱笔回复大臣消息,在他们递上来的折子上作批示。而清朝知名的段子手雍正,留下的朱批比其他...
厚植营养沃土,强健经济“体格” 《管子・乘马》有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古...
原创 慈... 我国的清朝晚期,四岁的光绪继位,由慈安和慈禧共同垂帘听政,后来慈安去世以后,慈禧一个人掌握了政治大权...
史上最懒皇帝?将近30年从不上... 在古代,一个皇帝是否勤奋是很重要的,因为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管理着全天下的事情。说到历史上勤奋的...
原创 李... 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这四个名字,乍看之下只是历史书上的一行字,而他们共同的父亲——唐朝开国...
原创 蒙... 公元1206年至1259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及其继任者,率领其蒙古部族征伐世界,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
原创 朱... 了解明史的朋友都知道 ,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的大儿子朱标,不仅亲自教他,还早早地就把他立为了太子。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