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来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如何从平民少女演,变成巾帼英雄
迪丽瓦拉
2025-06-17 17:02:52
0

全文共2320字 | 阅读需6分钟

26年前,迪士尼推出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木兰热”,用仅仅7000万美元的投资,在世界范围内狂揽7亿美元,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因此,花木兰所具备的巨大影响力,显而易见。

那历史上真正的花木兰,究竟是什么形象呢?

上图_《花木兰》刘亦菲版

花木兰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乐府诗集·木兰诗》,而这首诗究竟起源于何时,《乐府诗集》的作者郭茂倩就写道“歌辞有木兰一曲,不知起于何代”,而这首《木兰诗》,正是那首就连高中生都得全文背诵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从这一首《木兰诗》开始,到后来的《四声猿》、《隋唐演义》、《雌木兰替父从军》以及京剧豫剧,再到今天的电影花木兰,花木兰的形象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流转有着些许的不同,这种变化有时是出于笔者的无意,有时则反映了时代的某些变动。

上图_《四声猿》是由明代才子徐渭所作的四部短剧

不过,花木兰的核心情节,也就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连年征战、辞官不受等,在不同作者的笔下都得到了保留,也因此保存了花木兰这一故事的延续性。

在最初的北朝故事中,木兰的故事被视作一场慷慨激昂的冒险,是“至纯至孝”的搏命之举,因此,尤其在于“变装”这一情节上,作者几乎是轻描淡写的略过了,只写了木兰是如何为自己准备武器骏马,“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关于究竟一个少女是怎么在满是男子的士兵群体中保守自己的秘密的,以至于木兰回家之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却只字未提。

当然,当时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他们的关注点都往往并不在这里。

上图_花木兰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等到宋元时期这一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的关注点开始从故事本身和木兰的壮举,转向木兰替父从军而体现出的道德感,木兰从“女英雄”变成了“道德标杆”。这正与两宋时期的理学兴起,世人对女性有更高的苛刻标准相关。这一变化应该追溯到唐人韦元甫的《木兰歌》,正所谓“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也正因为如此变化,使得木兰从文本走向祠堂,和神仙们一起受百姓香火,为世人歌颂。因此,在宋元时期的有关木兰的作者们也不会多加笔墨到木兰如何“变装”之上,因为这很显然有失木兰作为道德标杆的形象。

在什么时候,作者们开始关注起这些方面的事呢?

答案是明朝

上图_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

在明朝的前期,有关木兰的故事,基本还是如同之前一样,一如既往的歌颂木兰的牺牲与奉献,主要还是以白话小说或者笔记为形式,等到明中期,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这个人就是徐渭,戏剧《雌木兰》的创作者。

对于细节要求更加具体的戏剧来说,木兰是如何易装,又如何在易装之后保持贞操等等问题,就成为了创作者不得不关注到的问题。对于这些作者来说,只有确保木兰的所作所为符合封建礼教对于女性道德的要求,易装这一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才不会成为她人生的污点。怎么在严守道德的情况下,让故事更加合理化人情化世俗化,成为了作者的心中所想。

具体的表现,就是对于木兰易装的具体细节、易装后的等等诸如生理及心理的问题、还有在故事结尾木兰回归原本性别后的人生道路的内心所想的描写刻画。

在这一点上,徐渭的《雌木兰》就显得相对出彩,为了更贴近明朝读者的感受,特意安排了一出木兰“解缠足”的戏,其实包括徐渭在内的人都知道,北朝的花木兰是决计不可能缠足的。原文是这么写的,“生脱下半折绫波袜一弯,好些难!几年价才收拾得风头尖,急忙的改抹做航儿泛。怎生就凑的满帮儿植!”。这出戏显然并不合理,但却更加的贴合明朝百姓的内心所向。

上图_明末刻本《四声猿-雌木兰替父从军》

同样,在这出戏中,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之后,其母就有所担忧“千乡万里,同行搭伴,朝餐暮宿,你保得不露出那话儿么?”

这些曾经没有被设计到的困境,实际上是被“神化”的木兰,又再一次有了烟火之气。

所谓“贴身衣带结不解,只恐戍行人察识”。对于大明的作者来说,因为木兰易装进入男性社会,并长年累月的与男性相处,因此,只有木兰完美的保持自己的贞洁,才能完美的为自己的越界行为画上句号。

这种关注方向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在北朝以至大唐,女性其实天然的保有进入公共领域的的权力,而等到宋明之后,女子和男子的生活轨迹实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分野,因此,易装出行就成了惊世骇俗的壮举。实际上,明代的贞洁烈女越多,反而越能反映当时对于女子的道德压迫。

上图_木兰从军

在最后的清朝,木兰的故事走向了大成,原本宋明对于种种细节只是有所涉猎,但在清朝,则可以说是走向了成熟。

具体的来说,北朝时期的《木兰诗》中的木兰就是一个质朴的平民少女,没有其它的。

而到了明朝的《雌木兰》,则安排木兰父亲花弧为千户长,因此,木兰能在其父亲的指导下习武。

至于清代的木兰故事,木兰家的社会地位被显著的提高了,上级军官家庭的环境使木兰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为她进入军队后的发展做了铺垫。《双兔记》以及《闺孝烈传》中都继承了《雌木兰》中对木兰父亲花弧千户长身份的设置,只不过木兰一进入军队就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一个较高的官职。

而《木兰奇女传》则将木兰的身份进一步提高,不仅一从军就是高级军官,而且还有自家的家将保驾护航。因此避开性骚扰、和普通士兵与众多男性一起生活的困境。

上图_豫剧大师常香玉《花木兰》

这大致就是由北朝而清,一千五百年来木兰在各类文本戏剧中形象的演变历程,这个非常具有张力的故事在千百年来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改写,被注入新的活力,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见的的样子。

参考资料:

【1】《木兰易装故事的文本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张雪

【2】《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从木兰戏剧到木兰电影》 吴保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报刊舆论与“粤变”后陈炯明形象的塑造——以《南侨月报》为中心考察

国军11个师六天六夜疯狂进攻,塔山阻击战解放军是怎样打赢的?

1922—2022:漫谈中国动画一百年

中国吃鸡极简史

诸葛亮赵云联手,都扛不住马谡失街亭,蜀汉第一次北伐到底输在哪?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历史上最有可能穿越来的人,一人影响了上千年,下落至今成谜 在历史上有两个人他们的做法令现代人都称奇,...
十大元帅中谁最懂人情世故?陈毅... 人情世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善于处理人情世故的人,不但可以在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原创 他... 他归顺大唐,皇帝大喜称其为天赐神将,唐朝江山最终却毁于此人之手 公元八百八十年,大唐王朝再度陷入危机...
21岁亲政,只用10年连灭6国... 嬴政在21岁时即位,接手了一个权力纷杂、政治动荡的国家。几年后,他率领秦国攻灭六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
重大发现!南昌李渡古窑遗址断定... 新闻荐读 李渡酒庄2024年11月21日 修建停车场时, 意外发现疑似唐代洪州窑遗址。 此前报道↓ ...
原创 北... 北宋十大将军通常指的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十位军事将领,这些将领在北宋的建立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
原创 原... 如果说对于跛子帖木儿来说什么是人生的追求的话,那就是在世界各地建立傀儡政府,将真主的光辉撒向世界,共...
原创 周...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大军开赴洛阳郊外,在周天子眼皮底下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当使者被问及象征王权的...
原创 单... 三国时代,袁绍手下有河北四庭柱,曹操手下则有五子良将,刘备麾下拥有五虎将。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
原创 公...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主那是金枝玉叶,天生富贵,享受极致的荣华富贵。而古代要跟皇族攀亲,那娶个公主做上...
原创 不... 作为一个不成功的刺客,荆轲拥有很多炫目的光环。是他,让刺客这个不光彩的事业,闪现人性的光芒。 他是赵...
原创 刘... 01.刘邓大军的历史背景 刘邓大军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抗...
原创 原... 九子夺嫡中,他一直帮扶雍正上位,死后第二天雍正亲自去祭奠。如果大家之前对和清代有关的历史做过详细了解...
原创 到... 东周时间跨度较大,分割阶段乃是研究所需 东周持续的时间大致在五百年左右,如此长的时间如果作为一个政权...
原创 三... 三国最歹毒的昵称,他连杀两位义父,叛变三位主公,盖棺定论很难,成王败寇而已,我们不好评价。 吕布(?...
原创 舜... 《远别离》曾言:“尧舜当之亦禅禹。”远古时代中,尧、舜、禹三位帝王,得世人敬重,其诸多传奇政举,促社...
原创 精... 明朝在历史上是非常硬气的王朝,当时没有出现过割地赔款、没有和亲等不平等的政策,三百年来的明朝人们都是...
原创 刘...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刘备这个名字一直与仁德、忠义紧密相连。然而,在这位蜀汉开国皇帝光鲜亮...
原创 为... 最近又在播放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不禁又想到三国的一些故事。当年刘关张三人结拜兄弟后,发誓共生死,为完成...
原创 原... 清朝末年由于闭关锁国,被西方列强关起门来吊打。尤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天朝甚至输给了刚维新不久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