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代诗人刘克庄有诗《刺客》:“不了一毫事,空捐七尺躯。陶惜其人没,雄才以盗书。”刺客是一种古老又特殊的职业,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曾留下了刺客的身影。因此许多古老的刺客组织也由此衍生。
阿拉伯语的hashashin,这个词语其实是从伊斯兰教的一个异端分支的名字而来,中文翻译为阿萨辛派。阿萨辛派的创始人哈桑·本·萨巴赫,是一个突尼斯籍波斯人。在埃及接受了内学派教义后,哈桑·本·萨巴赫回到突尼斯买下了一座海拔高达三千多米的城堡,以此作为基地,开始了“新宣传运动”。
01
这个城堡被称作“鹫巢”,而哈桑·伊本·萨巴哈被其追随者尊称为“山中老人”。这位山中老人,自称是总传道师,在他下面还有许多大传道师和传道员。传道员对总传道师的命令从来都是不惜代价严格执行,就算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阿萨辛派在总传道师的指挥下,不断向阿拉穆特周边国家发动袭击,并向这些国家的当政者夺取钱财。当时的伊斯兰帝国正值塞尔柱王朝当政,国力十分强盛,当然不愿意被阿萨辛派威胁,但是阿萨辛派也不会轻易放过它。
阿萨辛派的成员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尤其擅长暗杀,当时的伊斯兰帝国不愿被他们敲诈勒索,阿萨辛派便暗杀了当时伊斯兰帝国的宰相,随后投下一封恐吓信,声称要将伊斯兰帝国的国王和其他大臣杀掉。恐吓信并不罕见,但是阿萨辛派的这封恐吓信,却令伊斯兰帝国上下人人自危。
02
其原因在于山中老人——哈桑·本·萨巴赫手下的一批刺客。萨巴赫培养刺客的手段,很像武侠小说中的桥段,他从各地搜罗幼童,从小教给他们各种本领。但是对于萨巴赫来说,光有高超的本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他完全的效忠。
在他手下的那些刺客们,对萨巴赫所言深信不疑。他们坚信只有萨巴赫能将他们送进真主的花园。那么萨巴赫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萨巴赫在他的城堡中,按照古兰经上的记载,建了一个大花园。花园中宫殿金碧辉煌,亭台楼榭无比美丽,各种奇珍异宝随处可见。美酒、蜜糖、牛乳,通过不同的管子可供人随意取用,各族美貌的少女也在园中居住,个个能歌善舞。
等到他从小教育的那批幼童长到20岁左右,萨巴赫便以迷药将他们迷昏然后送入花园。这些年轻人醒来之后,便感觉自己犹如置身天堂。这些年轻人在花园里寻欢作乐,以为自己已经身处天堂,正如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过一段时间之后,萨巴赫故伎重施,将这些年轻人迷晕之后带出花园。年轻人们自然对前后生活的落差感到非常失望,萨巴赫便告诉他们,如果为了教派舍生而死,便可回到天堂。这也就是萨巴赫手下的刺客厉害之处,他们不但有一身高超的技艺,在进行暗杀行动时更是悍不畏死,所以刺杀行动的成功率极高。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阿萨辛派送出的恐吓信便让伊斯兰帝国的掌权人惊恐不已。
03
萨巴赫不止向伊斯兰帝国勒索,还向许多别的国家纷纷要求交纳保护费,连当时德国皇帝也不得不低头。此时的阿萨辛派已经与恐怖组织无异了。再加上阿萨辛派的总部位于数千米高的山崖上,地势险要,非常难以攻打。如果不能一次性剿灭,定然将会遭到阿萨辛派的暗杀报复。因此各国都是敢怒不敢言。
一直到13世纪中期,阿萨辛派终于招惹上了一个硬茬——蒙古帝国的大汗蒙哥。蒙哥拒绝了阿萨辛派的要求,由于极其严密的保护措施,阿萨辛派派出行刺的刺客不但没有刺杀到蒙哥,反而彻底惹恼了蒙哥。因此,蒙哥派出了旭烈兀率领大军前去扫平阿萨辛派,并在伊拉克附近建立了伊尔汗国。在蒙古大军前,阿萨辛派不堪一击,在取得胜利后,旭烈兀下令将阿萨辛派所有人员全部杀死。此后阿萨辛派元气大伤,但由于其成员分散在各处,所以还是保留了一些实力,在别的地方从事恐怖活动。
结语
据说在旭烈兀准备以投石机攻攻打城堡时,萨巴赫曾表示要见面投降。第二天,萨巴赫又说要再等一天才投降,然后又失约。所以旭烈兀和蒙哥都很恼怒,不但屠城,而且将他们的图书馆也放火烧毁。所以关于这个派别的教义现在知之甚少。
参考资料:
《刺客》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