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八百年:最长皇朝到底有什么“长寿基因”?
迪丽瓦拉
2024-04-23 17:33:48
0

原标题:周朝八百年:最长皇朝到底有什么“长寿基因”?

西岐凤鸣开周运,封国八百泽绵长。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寿命最长,那要数八百年老字号大周王朝莫属。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往往都会相当的惨烈。唯有这个大周王朝,它是单纯的自然死亡,它的领土在八百年的时间里,一点点地丢失干净,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洛阳城,寿终正寝。

你说这不就是自然死亡吗?在他前面的夏朝商朝,再到后面的秦汉,这些偌大帝国哪个不是在短时间内轰然倒塌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大周王朝的长寿基因。

关于这一点在历史上有一个神秘的观点,传说当年周文王在渭水之滨请姜太公出山,姜太公让周文王拉车,文王拉了八百步,预示着大周江山八百年。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只能敬而远之了。但是,夏商周秦,作为当年大禹治水四大部落的后人,分别在之后的2000年时间里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又不得不让人相信,冥冥之中似有天命。让人扑朔迷离啊!

那么大周八百年,是天命还是人为呢?古代的人包括周人,都相信这是天命,但是我觉得在这里都发挥更多作用的还是人力的因素。

王国维

三千年前的大变局

民国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政治文化之变,莫剧于殷周之际。

清朝末年的政治家李鸿章也曾经说过:吾国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李鸿章、王国维所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剧烈变革的古今之变,稍微了解一点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两个时代之间的转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那么这句话的另外一种意思就是在三千年前还有一场跟古今之变一样剧烈的变革,往前推三千年,正是殷周之变。

这一次历史变革有个重大转变——分封制被重新定义。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就是因为周人从商纣王的身上吸取了严重的教训。王权天然独断,总是想要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可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和文化传播的限制,君王没有那么多的直属官僚管理那么多的人,只能把人委派给贵族管理。

说得透彻点当时地多人少,人口并不稠密,交通并不发达,生产力低下。一个聚居地的生产剩余只能供养一家文化人,那这家人就是管理该地的贵族,那中央能把生产剩余收上来,供养一家听话的文化人,让他们去管理吗?

不行,人口稀疏导致交通成本很高,中央与地方发生政令传输物资交流都需要高成本。最好的办法是自治,自治贵族肯定就不那么听话了。后来人口稠密生产发达,情况就不同了,以前在一条道路上只有中央跟地方两人,收一次税的交通成本都由双方平摊,现在不一样了,路上有100个聚居地,平均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回归正题,贵族天生跟皇权是竞争关系,纯粹是零和博弈游戏。那么王就没有办法跳过贵族直接管这么多人吗?

有人试过。商纣王就是这么干的。他不相信贵族,把战争掠夺来的人口进行直接管理,牧野之战的时候,他不就是搞出了一支奴隶军团吗?管理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人越多越没战斗力。至于商纣王管理不善的结果,没谁比周人看得更清楚了。

条件不成熟,直接搞暴力集权是不现实的。必须分封,各族的奴隶各自管好。但是一种社会制度,必须要有一种相应的文化来解释,同时一种政治制度可以被很多种文化解释,说得通就可以至于是不是真理不重要。

所以制度变革就一定会伴随着思想改革。最主要的改革领域就体现在天命观上面,以前的世界天然就处于分封制,部族们各过各的。

商朝要跟他们发生关系就搞出一套说法:天命降于商族。上天让我们商族去欺负你们,你们要认命。

可周人说:天命降于周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种族歧视。

以前天命是靠拜神取来,谁拜神最卖力谁就有天命,神明垂青最虔诚的信徒,这不是也说得通吗?那时是用人献祭,相当血腥。

周人说那是不对的,应该是以德配天,谁有德行谁就有天命,上天眷顾有德行的人,这也说得通,上天总不能眷顾无德的人吧。从此鬼神祭祀退出历史舞台,礼乐制度取而代之。

礼乐制度说白了也很简单:大周保护大家现有利益格局永远不变,丞相的儿子就算不识字也是丞相,将军的儿子就算提不动刀也是将军,绝不允许出现后来者居上,有能者居之。当时的既得利益者们能不鼓掌吗?这可是天大的“德行”啊!这王位非周人莫属。

根植于人性的利益纽带

当社会上的人都被卷入了这套意识形态里。就算有个别的野心家的内心深处不相信这一套,可是禁不住社会上的人都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在这套意识形态体系里头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护自己的利益。

谁要是把这套体系的核心机制给毁灭了,那就是宣告这套体系终结,以前的游戏规则不算数了,社会上那些利益失去法理保障的人,一定会把你活生生给撕了。所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随便拎出一个都能轻松地把大周干掉,可是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因为这些人哪怕明明是靠违背礼乐制度上位的,可当他们攒下偌大家业的时候,屁股决定脑袋,他们也会皈依周王朝的这套规则,为自己的利益能延续千秋万代找依据。当然舍不得杀那个有名无实的周天子啦。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周皇朝虽然并没有像秦汉隋唐那样拥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物质控制力,但却荣获长寿冠军,因为人家靠的是软文化,这个文化构建的利益关系是如此的强大。

之所以是大秦灭了大周并不是偶然,山东六国贵族势力庞大,他们都用得着周天子那套老古董给自己背书。唯有秦国变法彻底,铲除了旧贵族,追求有能者上,无能者免,秦法不允许国人功成名就后构建利益护城河的行为出现。所以也只有秦才能灭周。

周人之后再无礼乐

后来的朝代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在王朝衰落后还能延续个三十年就算得上是祖坟冒青烟了。

比如到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名存实亡到220年曹魏代汉彻底灭亡。为什么他们没有像大周皇朝那样,衰落后还能苟延残喘500年?难道他们的皇帝不是处在意识形态的中心地带吗?

两回事,周秦之变,是两套系统迭代。游戏规则全变了。后来的改朝换代只是系统更新而已。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周的系统里头,贵族是主力,他们每个家族都是坐地虎,都是从远古传下来的贵族,祖上往上数100代都是贵族,他们说贵者恒贵你能反驳吗?这是礼乐制度存在最大的基础,一套思想能否施行,无关它是不是真理,但必须要说得过去,不能被事实打脸。

比如后来的大汉是平民时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刘邦一个混混做得我就做不得?大汉是无法搞礼乐制度的,不然他根本解释不了刘邦是怎么回事.

魏晋南北朝是人类贵族的世家大族坐台,有了一些搞礼乐制度的条件。东晋司马家五百年世家,虽然从开国皇帝开始就是傀儡,却依然四平八稳活一百多年,期间许多意图篡位者都被世家自动干翻,游戏规则颇类周朝。

后来刘裕忍不住偷腥坏了规矩,结果宋齐梁陈跟走马灯一样换,没有一个能活过东晋。至于后来的朝代世家贵族早就没了,自然玩不转礼乐制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海... 在1949年,百万大军渡长江,这次的作战目标很明确,解放江浙,直捣蒋介石的老巢南京。在这样的背景下,...
原创 苏... 在新切尔卡斯克的黎明,街道上还残留着昨夜混乱的阴影。太阳尚未升起,一群身着制服的人已经在城市的心脏地...
原创 1... 邓公赫赫功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邓公在全国解放后,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邓公曾...
原创 战... 在战国初期,魏国因为最早变法,使得国力冠绝天下,就连秦国、齐国都不是它的对手。然而,在魏惠王时期,魏...
原创 乾...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这是乾隆皇帝曾对英国正使马戛尔尼说过的一句话。 大概意思就是说:...
原创 聂... “我从没见过这么隆重又这么简单的婚礼…就是平平常常的结了婚,日常的装束,没有喜宴,也没有贺礼。说隆重...
究竟什么是春秋?什么是战国? 提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一统七国的秦王嬴政、爱恨互杀的孙斌庞涓,纸上谈兵的赵括,...
原创 顺... 顺治帝年仅6岁登基,成为大清第一位不能亲政需要叔王辅佐朝政的皇帝;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
原创 英... 1997年7月1日,这是无数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日子。被英国殖民了上百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原创 武... 前言 在汉朝时期,日本就被称为倭国。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倭国经常派人入贡。当时,倭国处于中国的朝贡体系...
以国为姓 沈与冉古代同音 寻根溯源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黄帝的后裔,以国为氏...
回顾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 前言 我们或许都了解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但实际上,清朝的辉煌也不容小觑。 据数据显示,清朝的存在时间长...
原创 慈... 1900年,慈禧太后召见了周莹,这让周莹感到十分惊讶和不解。周莹并非出身显赫,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
原创 回... 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康熙皇帝的统治时期被称作“康乾盛世”,也有人说乾隆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
原创 大... 李玄,《大明王朝1566》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小人物。 多年经营,费劲心思讨好杨金水,好不容易熬到了四...
原创 西... 在古代中国的一个小国,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件惊人的事情。那一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无云无雾。但是,就...
回顾清朝八旗子弟都可以提笼架鸟... 引言 很久以前,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旗人吃老米”。旗人指的是清朝时的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权群体,他们...
原创 宋... 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40年的皇帝并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十余人,其中宋朝就有两个,分别是北宋的宋仁宗赵...
原创 回... 《封神演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本关于商朝历史的神话传说。这本书籍将商纣王的暴虐昏庸描绘得淋淋尽致,纣王沉...
原创 李... 唐朝初期的玄武门之变是影响整个唐朝的政变,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斗争,最后是李世民取得胜利,成功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