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课本不会讲的白登之围细节:匈奴能反败为胜,靠的是计谋
迪丽瓦拉
2025-06-23 05:02:21
0

汉文帝时期的一封奏疏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汉匈真实实力的对比,它的作者是文景时期十分重要的名臣晁错。

《晁错言兵事书》: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

按照晁错对匈奴人和汉军两方长处、短处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点:如果是正面交战,匈奴的军队完全不可能打得过上汉军。

因为匈奴人的装备,是十分简陋的木制盔甲、劣质兵器、粗制弓箭。而匈奴人的军队,不过是单于和诸王们临时聚集起来的部落民,他们不是一支经历过训练的正规军队,而是一群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汉军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兵器装备也是多种多样的,由长戟兵、剑盾兵、战车兵、劲弩兵、突骑组合而成。弩兵在盾兵围成的方阵中远程攻击敌人,方阵可以随时移动,找到最有利的进攻位置。方阵中,戟兵在盾兵后面一排,攻击冲击方阵的匈奴突骑。

匈奴人的兵器难以砍穿汉军的坚甲,而他们木制的盔甲无法抵御劲弩的射击,他们的战术更是无法冲破汉军方阵。

他们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无法抵御汉军战车和突骑的冲击,几个冲锋就可以让他们阵脚大乱。

事实上,从秦朝时蒙恬大破匈奴,一直到东汉时大司马窦宪攻灭匈奴,匈奴人从来没在大的战场上打赢过中原的军队。

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强大的机动性,匈奴的马可以在山地和溪谷之中如履平地。主要由步兵组成的汉军,无法追击到匈奴的大军,各个小部队常常被匈奴大军以多打少,匈奴的战术就是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总的来说,大军对阵,匈奴大军是无法打赢汉朝大军的,那么汉朝初期刘邦率领32万大军北伐匈奴,结果被包围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上七天,最后不得不用令人不齿的计谋脱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有人连战神项羽都能打败,那么他也有理由在兵事上轻视一切强敌了。在刘邦眼里,匈奴算得上什么?不过是当年秦将蒙恬的手下败将,不过是一群一战就被打得不敢“弯弓抱怨”不敢“南下牧马”的乌合之众罢了!

蒙恬死后,秦朝倒塌后,中国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楚汉时期,匈奴乘着中原的乱局,乘机蚕食北方边境,又敢回到河套地区。

高帝六年,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大军侵入北方边境,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汉朝的藩国【韩】,韩王信被匈奴大军包围在马邑,最终无奈之下向他们投降。

高帝七年,刘邦率领32万大军攻打侵入的匈奴,匈奴派左贤王、右贤王率领一万多名骑兵,与韩王信手下大将王黄会和,一同屯驻在广武。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进攻他们,打得他们丢盔弃甲、大败而逃。汉军乘胜追击,虽然战果颇丰,但是……

当时是冬季,那一年又特别寒冷,汉军对气候没有防备。后来突然降温,没有保温措施的汉军将士被严寒天气“打败”,平均十个将士中就有两三个被冻掉了手指!

这三十二万大军中,有六万到七万人被冻掉了手指,等于是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其余那些运气好的将士,估计也因无法忍受严寒天气而战斗力受损,能出现这种情况,汉军的后勤状况想必也是较差的。

但是刘邦顾不得这些,他要给“不知轻重”的冒顿单于一点颜色悄悄。他打听到冒顿单于的大军屯驻在代谷,就准备与其决战。

汉军既然初战告捷,虽然忍受着低温天气,士气还是很高昂的。汉朝君臣都想借此立威,想通过一场大的胜利,让匈奴像畏惧秦朝一样畏惧汉朝,而再不敢侵犯边境。

刘邦先派使者去与单于“谈和”,借机窥探匈奴大军的情况。冒顿单于作为一代雄主,自然也能识破刘邦的计谋,汉朝使者一来,他就让军营中的壮年人都躲起来,让一些老弱病残夹道迎接。

汉朝共派去了十多批使者,回来后都还报说:“匈奴大军不足惧,他们的战士都很弱,粮草也不足。”

得到了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刘邦大喜过望,汉朝君臣都是主战派,坚决支持与匈奴决战。只有出使后回来的刘敬(娄敬)表达了反对意见:“两军交战敌国使者过来,按照常理一般都要示强,我看匈奴是故意示弱,想要引诱我们出击。其中必有诈谋,贸然出击必定要遭到失败。”

此时汉军士气正盛,大军已经开拔,要去代谷攻击匈奴大军。箭在弦上,岂能不发?大军已经出动,刘敬在这时候说出这样令人沮丧的话,刘邦即便是信他的话,也不会出尔反尔又让军队停止出击了。他勃然大怒,说刘敬是妖言惑众、灭自己威风,令人把刘敬捆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汉军大部分由步兵构成,机动性十分差。刘邦为了抓住战机,亲自率领一支机动性很强的先锋军赶到平城,把大军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刘邦到达平城后,亲自去白登山上查看四周地形,刚想要部署后面的战略,冒顿单于已经率领大军赶来,将刘邦等人死死地包围在了白登山上。

可想而知,刘邦带去平城的只是一支人数不多的先头部队,他去白登山既然是为了视察地形的,想必也不会带多少人。而冒顿单于打听到白登山上的人是刘邦,也立刻征调了国内前后共40万大军,将白登山围得水泄不通。

等汉军主力赶到,早就为时已晚,匈奴的战略部署已经十分严密了,汉军不敢贸然出击。白登山上就那么一点人,敢突围吗?所以刘邦最后不得不用陈平的计谋脱围。

现在很多人以偏概全,讲白登之围时只说:“汉军32万人被匈奴军队包围在白登山上,连主动出击都不敢”,他咋不说被包围的只是刘邦和他的近卫军呢?汉军和匈奴大军并未决战,就说白登之围能看出匈奴人强破天际,是否太过不实了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佛教从古代传入中原以来就被中国人所喜爱和崇拜,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形象也是深入每个人的心中,不管是高...
隋朝:灭亡的第一原因 提及隋朝的覆灭,人们脑海中往往会迅速浮现出穷兵黩武、滥用民力、骄奢淫逸、贪腐横行等诸多致使其衰败的因...
原创 北... 序言 北齐(550年~577年),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
原创 张...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演义中,曹魏势力最大,同时战将也最多。前期,曹操手下有许褚、典韦、双夏侯、李典、乐进...
原创 如...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祖上是来自朝鲜...
原创 北... 前言 乱世之中割据政权频繁发生,你争我夺,相互攻伐,但是不得不说,乱世之中建立的政权其实没有多少长寿...
原创 只... 他是隋末唐初一名猛将,他是秦王手下一名福将,他在小说演义中很随意地就助李世民登基皇位。手持大斧仅用三...
原创 隋...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非常出名的暴君皇帝,他们不以文治武功名留青史,反而以嗜杀和好色遗臭万年,夏桀是中国历...
原创 尉... 639年,李世民单独召见尉迟恭,一见面就质问尉迟恭,一副严肃的表情说:“听说你要谋反?”尉迟恭当即脱...
原创 刘... 大家好,今天的文章是:刘备逢人便说其是靖王刘胜之后,为何对汉高祖刘邦却只字未提?我们看《三国演义》都...
原创 原... 陶谦三让徐州其实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理由也很充分: “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
原创 原... 文/仗剑走天涯 吕布后来打不过张飞,也打不赢夏侯惇,这其中究竟是何原因? 三国时期吕布和貂蝉的故事在...
原创 康... 在清朝的辽阔历史长河中,康熙朝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辉煌与荣耀,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然而,在这段光辉...
原创 世... 世界经典名著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主角葛朗台是法国索尔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
原创 西... 前言 西汉之大,功勋将帅何在?这句话似乎有些扎心,西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经历了高祖、...
原创 外... 上世纪二战结束后,和平共处成为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诉求,在没有战争干扰的情况下,各国都得到了很好的...
原创 日... 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正好位于底壳活跃地带。有史以来,经常爆发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二战之前,日本爆发...
戴笠曾称自己一辈子最佩服2人,... 在民国的风云变幻中,戴笠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作为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他权倾一时,手段狠辣,在那个动荡的...
原创 原... 西夏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秘的王朝。很多人好奇,看似小小的西夏却能在与宋和辽以及后来的金抗衡近两百年之久。...
原创 西... 前言 始终,我们都曾耳熟能详那一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至理明言,而将其应用于近现代西方的迅猛崛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