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继后那拉氏为什么自愿断发?乾隆为何这么狠心对待她?
迪丽瓦拉
2025-06-28 14:03:16
0

乾隆一生拥有众多嫔妃,他无比珍爱富察皇后,但也并不吝惜对其他女子的喜爱。他共有三个皇后,其中有富察皇后,继皇后乌拉那拉,另一个是魏佳氏(追封的皇后)。

乌喇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父亲那尔布是一个品级不高的佐领,虽然家境一般,但那拉氏的家风相当良好,从小就习得一手好汉字,喜欢鉴赏山水画作,也是一位很有修养的文青女青年。

她十七岁作为秀女中选,被雍正指婚为弘历的侧福晋。乾隆登基后,那拉氏被封为妃,不久后册为娴妃,“娴”多用于形容文静的美人。

然而,那拉氏的文静并没有让她在后宫中获得太多的恩宠。她以娴妃的身份度过了十年的生涯,直到二十八岁都未能生下一儿半女。

虽说这段时间乾隆更为宠爱富察皇后和高贵妃,但是以前同在宝亲王潜邸作姬妾的嫔妃们都有生育,唯独那拉氏始终怀不上孩子,只能说明那拉氏这段时间并不受乾隆的喜爱。

而那拉氏命运的改变是在富察皇后病逝后。此时乾隆迫切需要一位贤内助,而放眼六宫嫔妃之中,有能力且有资历担此重任的只有那拉氏了。而太后钮祜禄氏也相当看好这位有领导天赋的儿媳,时常向儿子推荐那拉氏,乾隆便做了这个顺水人情。

由于皇后新丧,不便马上册立新后,那拉氏暂以皇贵妃之名行使皇后的权力,待乾隆十五年,那拉氏才被正式为册封正宫皇后。

位居中宫后,那拉氏有了许多能与乾隆相伴的机会,而乾隆也对她的印象有所改观。两人在之后十多年的岁月里度过了一段相对甜蜜的时光。

乾隆每次出巡、狩猎和祭祖都会让那拉氏随行,那拉氏的生日,乾隆也必定亲自前来庆祝。在爱情的滋润下,已经三十多岁的那拉氏接连为乾隆生下了二子一女,分别是十二阿哥永璂和十三阿哥永璟,以及皇五女。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变故,彻底让这对看起来恩爱的夫妻彻底闹翻,她的父亲和兄弟也被贬职,整个家族被重新贬回了镶蓝旗。那么究竟发生什么了?

继后剪发的原因

关于继皇后剪发的原因,真正史料没有记载。但在野史上是众说纷纭。

有野史记载,乾隆听说江南热闹加美景,还听说江南的女子也是极好的。所以进行了第四次出巡,乌拉那拉皇后劝谏乾隆,应整顿早日回京,不要过分迷恋江南美景,遭到乾隆一顿骂,因而一气之下剪发抗争。

还有野史记载,南巡途中,乾隆一边游览美景,一边沉迷烟花女子。皇后那拉氏知道后,醋意大发,苦心劝谏,遭到乾隆的训斥,一气之下断发,以示悲愤和抗议。

其实,这种说法把那拉氏想象得过于小心眼。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继皇后决绝到自行断发而不计后果呢?

乾隆三十年,乾隆带着数千人的庞大队伍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南巡。乾隆一行到达了此行的终点站杭州,与太后及部分后宫嫔妃住进了西湖边的行宫里。按照惯例,乾隆会在杭州住上十天左右,接见当地的官员士绅,并前往海盐视察海塘工程。

一开始,皇帝和皇后在外人面前都一如往常般和睦。皇后也依旧保持着平日里的尊贵和微笑,与皇帝夫唱妇随。与嫔妃们共同用餐时,皇帝仍旧依礼节赐予皇后许多美食。

但这天的晚膳时,随行的嫔妃们都到齐了,唯独皇后那拉氏始终不露面。嫔妃们都感到很奇怪,但看到乾隆一脸的不高兴,大家都不敢问什么。

从这之后,直到启程回京,所有嫔妃们都再也没有见到皇后那拉氏,乾隆也对她只字不提。皇帝和皇后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也不敢吭声,皇后的下落似乎成了一个谜团。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乾隆那天下谕旨,原来,在闰二月十八日这天乾隆让傅恒的儿子福隆安把皇后秘密地送回京城了。

据史记载,是这次南巡途中,乾隆就酝酿晋封令贵妃为皇贵妃,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乌喇那拉皇后,因为这件事对她极为不利。

令妃之前的恩宠已经让她不安了,此时又晋升为皇贵妃,位次仅次于皇后,是皇后的继任者。清朝皇后活着时,为了不给皇后压力,避免宫内争斗,所以皇帝不会轻易册封皇贵妃之位。

所以当她得知乾隆册封魏佳氏为皇贵妃时,一时间情绪开始失控。她有了不祥的预感,觉得令妃不仅会取代她中宫之位,儿子的继承皇位也将被令妃儿子取代。

乾隆帝一生有17位皇子,能留在身边的只有六位皇子。在六位皇子中,最具储君潜力的就是永璂和永琰。

如果她晋升令贵妃,这样一来,永琰就越来越优势了,乌喇那拉皇后虽然贵为一国之母,但她无权干预皇权,所以就以极端的剪发方式发泄不满,以示抗议。

可就是这一剪,不仅自己被打入冷宫,还让自己的儿子永璂的前途戛然而止。

断发后,引发的悲凉

断发之后,乌喇那拉皇后被遣送回京,之后一直活在恐惧之中,战战兢兢地等待乾隆帝的发落。令她没想到的是,乾隆帝用一系列行动告诉她,他们夫妻已经恩断义绝。

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够,不许任何人探视。乾隆帝不顾夫妻之情,下令将服侍皇后的宫女由8人裁减为2人,调走全部的太监和厨师,这在清宫中已是答应的待遇了。

乾隆帝仍余怒未消,意欲效仿先祖顺治帝废后之事,宣布废掉乌喇那拉皇后。但在朝中大臣站了出来,披肝沥胆地直陈,为乌喇那拉皇后鸣冤叫屈,乾隆放弃了废后。但下令将那拉氏的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四份宝册被收回销毁。剥夺了皇后在宫中的身份及地位,这是她辛苦得来的引以为傲的身份证明,顷刻化为乌。

乾隆又晋封了令贵妃魏氏为皇贵妃,让她来掌管后宫。经过此番打击,乌喇那拉皇后心灰意冷,孤独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乌喇那拉皇后薨逝,年仅49岁。

此时乾隆帝正在木兰狩猎,接到丧报后,只是冷冷地下旨以皇贵妃葬礼规制下葬那拉氏,并特意指出一道上谕说:已为格外宽容。

然而,乾隆帝仍继续不公正地对待死后的乌喇那拉皇后,指令按皇贵妃的丧仪规格办理。实际上,丧礼规格的级别比皇贵妃的还要低。

据《钦定大清会典》载,皇贵妃的棺具应由金丝楠木制成,需要抬棺雇夫需96人。而乌喇那拉皇后的整个丧事极为简陋,出殡时抬棺雇夫64人,朝中大臣、公主等为乌喇那拉皇后举哀行礼一项也被取消。

清宫规制,凡先于皇帝崩逝的皇后,理应葬入帝陵地宫之中,与皇帝合葬。但乌喇那拉皇后死后不入帝陵地宫,不享祭祀。

乌喇那拉氏贵为皇后,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清实录》里也没有记载具体葬哪,致使时人和后人都不知其葬身何处。

据史记载,纯惠皇贵妃地宫内应有两具棺椁,照此来看,乌喇那拉皇后是死后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纯惠皇贵妃的棺椁居中,乌喇那拉皇后的棺椁位于一侧。堂堂的大清皇后却成了皇贵妃的下属,真是应验了“自古皇家多无情”!

结语

乌喇那拉皇后做了大清的国母后,荣耀非常,但并没有皇恩优渥,备受宠幸。以至用断发发泄不满,以示抗议,但惹怒乾隆,直接将她打入冷宫,甚至意欲效仿先祖顺治废后,但被众人臣劝住。乌喇那拉皇后心灰意冷,孤独地走完最后一段路程。若要重来,乌喇那拉氏也许会宁愿做个“娴妃”,只求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妲... 妲己是商纣王的妃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红颜祸水的典型代表。在《封神演义》中,妲己是被九尾妖狐附了身,借此...
原创 两...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的楚臣和诗人,出生地在楚国丹阳(今湖北)。 屈原是屈瑕(楚武王熊通之子...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了。兵马很容易就能招到,可是带兵的将领却不好找。比如董卓占据了洛阳之...
原创 他... 清朝最著名的贪官是和珅,他收敛钱财多到令人发指,但他的贪污并不为人所知。终于等到嘉庆上位,将他抓捕至...
原创 赵... 说到战国的赵括,大家都知道他是纸上谈兵的代名词。赵括作为反面教材的典型已经被人们谈论了两千多年了。究...
原创 和... 布莱尔是英国的两任首相,他是工党的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工党领袖。他长得还是挺帅气的,而且富...
原创 解... 上文书,咱们说过,1618年正月,花甲之年的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大臣宣布:“今岁必征大明。”从此,他的军...
原创 “...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退守垓下,突围乌江失败后毅然自刎。一千三百多年后,李清照用一首《夏日...
原创 一... 开端 (朱全忠 画像) 晚唐时期,也就是大唐帝国快要灭亡的时候,有两个人走上了历史舞台, 这两个人...
原创 当...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他们如同强盗一般烧杀抢掠,走过的北京一片狼藉。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
原创 宋... 声明: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宋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各位...
原创 张... 题记: 徐志摩原配张幼仪的故事,犹如莎士比亚戏剧般的曲折精彩、跌宕起伏。 她的父母恩爱,共育有12个...
原创 古... 希腊的历史发展,从公元前八世纪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奴隶制城邦时期(公元前八世纪至六世纪)。 ...
原创 力...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许多故事典故,但是在一个王朝的建立之初,总是出现许许多多的文人武士,他们帮扶君主推...
原创 墨... 战国时期,墨子的徒弟禽滑厘只身一人前往魏国面见魏惠王,见到魏惠王之后,他便向魏惠王大力推荐孙膑,魏惠...
原创 最... 溥仪虽然在民国成立后成为了一个公民,不过在他的内心底处,他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么大的反差,因而之后在张勋...
原创 清...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曾服侍过溥仪等王公贵族的15个太监,也是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
原创 同... 同治十三年的十二月(1875年1月),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载淳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成了清朝的又一位“...
原创 清... 对于清代的猛将,在雍正在位的那些年,我们都知道有年羹尧。他为雍正能上台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所以很受重用...
原创 明...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如果一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