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近4000年,中国文字史有7300多年?
迪丽瓦拉
2024-06-28 13:04:01
0

原标题:安徽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近4000年,中国文字史有7300多年?

从小人们就听说过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也让我们对生活有着美妙的想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与汉字相关的历史,体会他的美好。

在人们的印象中,甲骨文应当是文字的源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现在的文字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但随着考古人员不断地研究与发现,可以颠覆我们认知的事情出现了。

在1985年的安徽蚌埠,出土了距今约7300年的上古遗址,在这所遗址中发掘出的一些文物让考古界为之震惊!在这所遗址中发现了一些看似普通的陶器等文物,都暗含玄机。

在这里挖掘出的陶器上发现了一批符刻,后来学者们称其为“双墩刻符”,这批刻符数量高达630个,这一发现将重新定义有关文字的历史,重新定义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发现这一点的考古学家们极其激动,他们即将见证历史!历史将会因为他们的发现而重新书写!但是后来的发展却显得不尽人意。

西方学者认为,拥有文字的部落才拥有着文明,如果承认这样的字符是文字,将会重新定义中华历史。

安徽蚌埠发现的“双墩刻符”的发现重新定义了文字,然而西方学者因为自己的私心,并不想承认,认为如果承认了双墩刻符是文字,那么西方历史也会因为东方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如果此次在安徽蚌埠发现的“双墩刻符”被承认为文字的话,中国的历史将大大延长,甚至于重新改写世界历史,这也是西方学者不愿意承认的原因之一。至于“双墩刻符”究竟是不是文字呢?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这一次的考古中,专家们发现了许多的刻符,这些刻符极其相似又各有不同。因为在众多考古点中均有发现,专家们为了给其命名伤透了脑筋。后来因为发现在双墩遗址中发现的刻符最多,便将其命名为“双墩刻符”.

因为这些刻符大多发现在陶器,碗钵等容器上,造成了中外学者的不同认知。中方学者将刻画符号认为是文字的前身,因为文字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定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一些刻符便是探讨的方向,足以证明他们就是文字的前身,或者说,他们就是文字。

而外方学者却有着不同的想法。文字需要有传递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的载体。然而这些刻画却并无实际意义,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他们是这些器皿上的装饰。称这些符号为文字,属实有点牵强了。

中方学者却不这样认为,纵观历史上的器皿,上面有装饰物不假,但这些装饰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大。

他们认为,这些刻符都在器皿的隐蔽部位,称之为装饰物属实有点勉强。为什么他们要在器皿的隐蔽部位刻画字符呢?这些字符一定有着其他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装饰物这么简单。

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久的争执,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在中外学者进行争论之时,这件事情发生了转机。

在双墩遗址附近又出土了一些文物器皿,在这些器皿上也发现了相似的字符!这一发现对于双墩刻符是文字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在后来的考古研究中发现,淮河流域中下游均有发现刻画符号,他们的载体不尽相同,但刻画的符号却极为相似,最为相似的便是双墩遗址附近,定远侯家寨遗址中发现的刻画字符。

定远侯家寨所发现的刻符,年代和刻符样式均与双墩遗址中所发现的双墩字符极其相似。近些年来,又在双墩遗址附近发现了更多与双墩刻符相似且年代相近的刻符。

这些发现让中方学者喜不自禁。终于,证明双墩刻符是文字的机会来了!

因为两地字符样式相似,且都刻画在器皿的隐蔽处,这一发现证明了在一定的范围内双墩刻符是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证明双墩刻符已被当时的人类所认同,并且进行使用。西方学者的观点也被打破:双墩刻符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递!双墩刻符已经是文字了!

在考古学家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双墩字符并不是之前所想的仅单字有含义,他可以用一个个字符连成一长段话,这也证明了双墩字符后有着一整套的文字体系。

他们发现,双墩刻符主要用来记录这些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活动。这些刻符生动形象的像我们描述了双墩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经历的重大事件。这也帮助了人们了解更为久远的过去发生了什么。

就像汉语的一词多义,一字多义一样,双墩刻符也存在着某一个字符拥有多重含义的存在。随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考古学家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双墩居民的生活日常。

既然双墩刻符已经拥有了基本完整的体系,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同样拥有基本完整体系的甲骨文,二者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虽然现在并不能确定双墩字符与甲骨文的具体联系,但有一点是明确可以知道的:双墩字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甲骨文的形成,甚至于有部分甲骨文与双墩字符极其相似,足以证明其与双墩刻符的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双墩字符对于汉字的形成有这极其深刻的影响。

双墩刻符拥有着三大功能,他们分别是:表意、计数、戳记。因为双墩刻符在淮河流域被发现,因此双墩刻符对商代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也让淮河流域的刻符影响着甲骨文的形成。

既然双墩刻符是甲骨文的前身,为什么人们还一直认为文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呢?

首先,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甲骨文是由双墩刻符演变而来,仅仅只是说双墩刻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甲骨文的形成,使得甲骨文中有与双墩刻符相似的字符。

其次,双墩刻符也不具备汉语的所有功能:双墩字符仅有象形、指事、会意三点,而汉字却具有着“六书”,很显然,双墩刻符还不算汉字的起源。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仓颉造字的传说仍然在人类社会口口相传,但历史已经悄然改变,安徽蚌埠发现的双墩刻符将中华民族的历史又向前延伸了一部分。中华上下五千年,终有一天我们的研究发现会让西方学者为我们震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的建立离不开那些为家族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子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铁帽子王。而在这八位铁帽子王...
原创 朱... 明孝陵:朱元璋的永恒守护 提起明孝陵,许多人都不陌生。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它不仅是中国历史...
原创 蜀...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体系相当复杂且具有层次性。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大致可以划分为:大将军(大司马...
原创 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
原创 蜀...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实现自己取代魏国的野心,在朝廷及百姓反对的情况下,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派遣钟会、...
原创 康... “朕亦无过(李)光地者”——康熙 康熙皇帝,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以其智慧和宽容著称于世。在他漫长而富有...
原创 萧...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出生于南兰陵郡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埤...
原创 陶... 陶谦让徐州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在63岁时去世,临终前他做出了一个极为重大的决定——将自己治下的...
原创 朱... 一、朱标是朱元璋的“福星” 在《山河月明》中,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几次互动,处理得相当巧妙,给人留下了...
原创 明... 公元1644年农历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并迫使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的北都陷落之后,南京作为明朝...
原创 朱... 在中国古代,许多历史时期的帝王都得到了能人志士的辅佐。这些能人不仅仅有着过人的武艺,还有着卓越的智慧...
原创 努... 1626年,努尔哈赤在68岁时去世,女真族迎来了年仅35岁的皇太极。这一变故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并不算是...
原创 看... 当我们提到“过去总是有迹可循”这句话时,确实能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历史的真相并不像影视作品或口耳相...
原创 当...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迅速分化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另一方则是以苏联为领导的社会主义...
原创 西... “八柱国”是指八位柱国大将军的简称,这些人物包括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和侯莫陈...
原创 刘... 提到三国,几乎每个人都十分熟悉,它是我们从小就热爱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影响深远,且改编成了许多影视剧...
原创 尉... 在隋朝的猛将排行榜中,秦琼和尉迟恭无疑是两位声名显赫的武将,他们被誉为“万人敌”,是李唐帝国的重臣。...
原创 清... 清朝末代格格:金默玉的一生与皇室丑闻 清朝末期,清皇室的皇子、公主们曾是朝堂上最尊贵的存在,然而随着...
原创 清... 公元1643年,清朝的奠基人皇太极离奇去世,给朝廷带来了空前的政治动荡。在一番权力斗争之后,年仅6岁...
原创 明... 大明王朝的辉煌与遗憾:名字背后的玄机 大明王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璀璨明星,几百年来一直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