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念,1915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北人士。幼年就读于现今的第二南开中学,大学在燕京大学学习。在第二南开中学期间就曾四次登上北洋画报,可谓当时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才华”加上“美貌”,自然俘获了众多少男们的心。不过这样一位“贵族女子”,怎么都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去开展自己的恋爱。
燕京大学毕业后,郑念去往伦敦政治经济大学继续深造学习。可能是缘分作祟,来到伦敦没多久便认识了一位同样是中国留学的男孩——郑康祺。正值情窦初开,再加上郑康祺的“死缠烂打”和“四射的魅力”,没过多久二人便在一起了。在此后的大学生活中,二人相互照顾,一起度过了在伦敦的时光。
于1937年学成归国前二人在伦敦举行了自己的婚礼,一对才子佳人,可不羡煞旁人。
回国后,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原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一下子便被现实所击破。
迫于工作无奈,二人进入了当时重庆的外交部,次年便被派往澳大利亚工作,这一去便是七年之久。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战火连天,二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还算得上和谐美满。
1949年解放后,二人再次归国。对于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使得二人拒绝去往台湾,而是直奔上海。
在上海的生活相比澳大利亚更为美满,身在贵族家庭,每天有仆人伺候,更不需要为生计所担心。
但生活就是如此,愈发的平静愈在暗示着不久之后黑暗将弥漫整个深空。
1957年,郑康祺因病去世,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一颗陨石砸碎了。但如果我们的“郑念小姐”因此而郁郁寡欢,未免显得有些娇气。在丈夫去世后的一个月之后,她就从悲伤中脱离,转而去往上海英国壳牌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把生活的不平转往事业”,是这位大小姐当时做的抉择。当然,她在工作中的表现也是极为突出,当时公司的业绩也在她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故事到这里好像即将完结,不过真是这样的话未免有些荒谬。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郑念因一直为英国公司工作,当即被指为“英国间谍”。没过几日,全家被抄,自己也未能逃脱,被关押在了当时著名的第一看守所。关于她被抄家,有这样一段描述:“她用身体紧紧护着家里的古董,她深知这些都是文化的瑰宝,可那些人依然不顾阻拦,全部摔碎砸烂”。
在狱中一待就是七年,这七年他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时期——拳打脚踢、极刑、各种拷问。期间,她的女儿因受到母亲事件的影响,常年被红卫兵欺负,在她入狱后的第二个年头,便自杀身亡。但即使如此非人的折磨,依然未能击溃她坚强的内心(或许这就是她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就像福楼拜所说:“一个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一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出狱后,她只身前往美国华盛顿。在这里,她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做饭,一个人上街购物,一个人睡觉。丈夫和女儿皆已西去,独自在异邦的滋味可想而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支笔和几册本子陪她度过了这漫长的岁月——1980年回忆录《上海生死劫》(《LifeandDeathinShanghai》)问世。1987年正式出版,出版后即引起轰动。
2009年7月,在一次洗澡中不幸被热水烫伤,本就身患多病的她,被病菌感染。即使是美人,也未能逃离死神的魔爪。11月2日,郑念在华盛顿去世,享年94岁。美人终将落幕——是的,她走了。岁月未曾磨掉你的棱角,她只会让你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