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隐约听说,语文课本中将删除选自史记的《陈涉世家》。众所周知,此文讲述的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始末。这薄薄的一页,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不太起眼,但因为是第一次,就不禁蔚为壮观,且在太史公的笔下,抖落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光芒,千百年为无数寒门之士照亮前路。对于这点光亮在课本中的缺失,广大人民群众很是愤慨。
关于删除,有关部门给出了解释,大意就是:大泽乡起义在历史课本中已经介绍,且引用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了避免重复,语文课本中就删除了相关文章。这理由也是没谁了,不服不行。以此类推,如果历史课本中世界史部分已经记载了牛顿,并说起那颗砸在他头上的、幸运的苹果,那物理课中似乎就不必再学万有引力定律了。
人们隐隐觉得,删除就意味否定。否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理智上的确令人难以接受,但在现实中,其实我们早就服从了。活到能看此文的程度,你应该早就发现,人生中的许多关键事件,你都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许许多多跟你一样平凡的人都决定,不把下一代放在起跑线上了。我赶脚,人口出生率下降了可能与此有关。
60年来首次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引发了有关部门及专家的恐慌,但普通群众其实很淡定。无非就是不想生孩子了。究其原因,也不过是因为活着不易。享受着996、007的福报,还得时刻担着被炒的风险。在一次次失业与一次次再就业中继续着生活,可熬着熬着又到了35岁危机。面对高昂的教育费用,许多人认为不能给孩子提供有质量的教育与生活,不想让下一代再重复自己不堪的人生,就对生儿育女失去了欲望。
江湖的风刀霜剑,让人们明白了,唯有庙堂才是安稳的避风港。于是,考编,打入体制内部,成为所有有志青年的首要任务。一个小学老师的岗位,都会吸引清北高材生都挤破脑袋地来竞争。
南昌周公子、扬州戴局长似乎学历很凑合、资历很迷惑,但也能年纪轻轻就能占据要职、身居高位,考编貌似不难。但尝试过的人都知道,普通人考编,没有点财力、人力,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没有屡败屡战的毅力,你就不要尝试。至于周公子、戴局长是咋考的,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也可能是天赋秉异、骨骼清奇吧。
“不孝有三,无编为大”,因为无编就可能意味着无法高质量的养儿育女。从这一方面说,王侯将相的确有种,可以多生孩子、多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