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要下令除掉妻子、长子和孙子?这其中有何隐情?
迪丽瓦拉
2025-07-03 07:33:28
0

其实郑成功39岁英年早逝,与其长子郑经有着很大关系,而他之所以临终前下令诛杀嫡妻董酉姑和嫡长子郑经主要还源于郑经所导致的郑成功家族的丑闻。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祖国宝岛台湾,他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也是忠于明朝的忠臣,对外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对内誓死忠于大明,既是忠臣又是民族英雄。但郑成功却于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五年)去世,享年仅39岁。

郑成功之死非常突然,在郑成功去世前一年他已经投降清朝的父亲郑芝龙被清政府斩首示众,同时还毁坏郑成功家族祖坟。

除了对郑成功个人家族的迫害,清政府还开始对郑成功进行经济上的制裁,那就是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了迁界禁海令,这一禁海令使得内陆断绝了与台湾的贸易经济往来,孤守台湾的郑成功在经济方面大受挫折。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在郑成功去世的这一年,他一心守护的大明王朝彻底走向灭亡,南明末代皇帝明昭宗永历帝朱由榔在这一年被吴三桂攻入缅甸生擒活捉,虽然永历帝最终在四月份才被吴三桂绞杀,仅比郑成功去世早半个月,但任谁都知道永历帝落到清政府和吴三桂手中是有死无生了,所以郑成功听闻永历帝被吴三桂活捉之后是忧心忡忡。

外加郑成功此时刚刚收复台湾不久,在台湾的将士发生水土不服问题,以及台湾人心未稳,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面对外部压力已经是疲乏不堪。

在这种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郑成功的身体也不堪负荷,最终他的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但在这么糟糕的时候他却得到了一个喜讯,那就是他留下镇守厦门的长子郑经给他写来家书,告知父亲郑成功,他的侍妾给郑成功生了一个孙子,取名为郑克臧。

这应该是郑成功这一年之中得到的最好的喜讯,郑成功最初十分高兴,他为长孙的诞生而欣慰,同时他重赏嫡妻董酉姑,儿子郑经,以及生子妾侍和长孙。但是这件事很快就让郑成功从喜悦变成了压倒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郑成功在得知家中添了长孙的喜讯不久就收到了隐居在厦门云顶岩一位叫唐显悦老人的来信。这位唐显悦是南明时期的前兵部尚书,后来眼看南明内部政权互相倾轧,心灰意冷因此辞官隐居在郑成功所控制的厦门。

唐显悦的身份除了是原兵部尚书,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郑成功的姻亲,他的孙女唐氏嫁给了郑成功的长子郑经为嫡妻,也就是后来的唐王妃。

唐氏出身官宦世家,家教非常好,为人斯文有礼,气质端庄尊贵,非常具备做世子王妃的形象气质。但郑经偏偏不喜欢父亲郑成功给他聘娶得这位妻子,这主要由于郑经性格所致,郑经的性格颇有些离经叛道,而且他还颇为贪恋女色,妾侍极多,所以对嫡妻唐氏极为冷淡。

而与郑经生下长子郑克臧的女人不是别人,而是郑经四弟郑睿的乳母陈昭娘。这个陈昭娘年岁比郑经大了一些,但极为妩媚,年仅20来岁的郑经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最终与她日夜厮混在一起而生下了长子郑克臧。

在古代来说乳母与生母无异,属礼法之中的三父八母之一,虽然陈昭娘并非郑经乳母,但她总归是郑经之弟的乳母,也算是郑经的母辈,所以当郑经与陈昭娘私通生下郑克臧后,让自幼遵循儒家礼法的唐氏无法接受,婚姻中的苦闷外加丈夫如此之行为,让她十分难受,她就向爷爷唐显悦诉说了此事。

唐显悦是一个老儒生,当然接受不了这种不尊礼法有悖伦常的事情,同时他也替孙女鸣不平,毕竟正当青春年华的原配妻子不好好宠爱,却天天与丧偶的寡妇且年龄还较大的陈昭娘厮混,于是唐显悦就亲自给郑成功写了一封斥责他的书信,甚至在书信中直斥郑成功“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

郑成功是一个非常遵循儒家礼法大义的人,他的礼仪观念很强,而且他对于有悖伦常和私通等事件十分憎恶。

郑成功这一点性格也在他治军中体现明显,郑成功治军极严,他对战士的战场素质要求就很严,除了这个他对战士的品行要求也很严格,严格到甚至要求战士的生活作风都要非常良好,在郑成功军队中绝不允许出现有悖伦常和与他人私通等生活不检点的行为,如果被郑成功发现,重责处死,轻则降级和遭受军法严惩。

郑经在与陈昭娘私通生子之后,他虽然告诉父亲郑成功生了一个儿子,但他却不敢说是陈昭娘所生,只说是侍妾陈氏所生,因此最初郑成功并不知道郑经所生之子乃是与陈昭娘所生,所以郑成功还一度非常欣慰和高兴有了一个长孙。

但是唐显悦这一篇书信到了郑成功手中之后,让郑成功十分震怒,郑成功万没想到郑经居然做出如此有悖伦常让郑家丢尽颜面之事,当时台湾和厦门一带的士大夫都认为郑经此事有悖伦常,私下之中颇有议论,故此郑成功十分恼怒。

郑成功一向以严于律己才能严于治军来统率军队,而郑经这件事让郑成功极为丢脸,如果不严惩郑经,以后如何治军,如何管理下属,于是郑成功决意严惩郑经。

郑成功在盛怒之下给堂兄郑泰下令,命他持自己的宝剑去厦门传令驻军将领诛杀世子郑经,并以嫡妻董酉姑管教不当以及与郑经私通的陈昭娘和私生子郑克臧一并诛杀。

郑泰到厦门与留守的兵部尚书洪旭商议,由于郑成功嫡妻董酉姑素来贤惠,深得郑成功部属和亲信的拥戴,所以大家都认为国姓夫人和世子怎能轻易杀害,于是郑泰等人拒不执行郑成功的命令,并建议郑成功只杀陈昭娘与私生子郑克臧即可,不能杀害夫人和世子。

郑成功见郑泰和洪旭拒不执行自己的命令更加恼怒,他又让人持手谕给驻守厦门的另一员大将周全斌下了诛杀董酉姑、郑经、陈昭娘和郑克臧四人的命令,周全斌也是拒不执行郑成功的命令。

郑成功想杀董酉姑和郑经肯定是没人同意,郑成功当时已经病得不轻,谁敢保证这是不是郑成功病糊涂了下的命令,毕竟这是原配夫人和嫡长子,万一郑成功日后再反悔清算这件事呢,所以郑成功的命令根本没人执行。

后来郑成功见厦门方面没有将领肯执行自己的命令,于是他派了一队亲兵到厦门去诛杀郑经等四人。

但此时郑成功恼恨妻子和儿子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厦门,这队亲兵还没到厦门,就已经流言四起,说郑成功恼怒厦门方面将士不肯执行自己的命令,决意让这队亲兵到厦门就地杀光所有驻守厦门的守备将领。

这一流言引起了厦门方面郑成功将领的恐慌,于是这队亲兵到了厦门就被厦门当地的驻军将领扣押起来,这些将领们一合计既然国姓爷想弄死咱们,那咱们不如拥立世子与国姓爷搏一搏。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厦门守军将领拥护郑经与台湾郑成功对立,当然,这个流言很可能是郑经不想坐以待毙,故意散播的流言,激起厦门守军将领的怒火,好能拥护自己与父亲郑成功对立自保。

郑经的这种不孝行为一下子让本就身体不好的郑成功病情更加严重,之后不久又传来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死弑杀,郑成功悲痛万分,南明永历帝实际上就是郑成功这些反清复明的忠臣最后的精神支柱,永历帝殉国就代表着郑成功的精神支柱崩塌了。

郑成功深知即使盘踞台湾孤岛,此生也很难再光复大明,再加上家里出了郑经这档子丑闻,郑成功数痛之下急怒攻心,于1662年阴历五月初八暴毙而亡。

郑成功暴毙而往后,他在台湾的部将黄昭和萧拱宸以郑经违背伦常忤逆郑成功,在台湾拥立了郑成功之弟郑袭承袭郑成功的延平王爵位,身在厦门的郑经听闻叔叔郑袭承袭了爵位,当即组织厦门军队反攻台湾。

郑经先是向康熙求和,使得清朝暂时与郑氏集团停战,然后郑经整备军队率军回台湾夺位,由于郑经本身就是郑成功嫡长子,非常符合古代的继承礼法,所以郑经回台湾夺回爵位是名正言顺,因此郑经很快就占据了郑成功设立的东都(现今台南),黄昭和萧拱宸被郑经诛杀,郑袭被郑经囚禁于厦门,后来郑袭率家人部属投降了清朝。

郑经也就此成为名正言顺的郑成功接班人承袭了延平王爵位,也成为名义上的监国,郑经不似其父郑成功那般忠于明朝,还想着光复大明,他更多的是想效仿朝鲜,将台湾作为郑家的割据地区。

而郑经承袭延平王爵位后,更是直接纳陈昭娘为妾,名正言顺的与陈昭娘在一起。郑经后来还反而恩将仇报,猜忌和迫害当初拒不执行郑成功杀他命令的郑泰和周全斌,最终郑泰被郑经所杀害,周全斌率部降清。

此后郑经耽于酒色,把政事都交由儿女亲家长子郑克臧的岳父陈永华(也就是小说中的陈近南)负责,幸得陈永华是治国能臣,在陈永华的操持下,台湾日益兴盛。郑经唯一的作为就是利用康熙三藩之乱时,联结耿精忠,企图趁乱浑水摸鱼,结果三藩之乱很快平定,康熙直接派兵将郑经打回了台湾。

从此之后郑经更加沉湎于酒色,其母董酉姑对其也是怒其不争,但郑经屡劝不改。到了后期郑经更是任由弄权的冯锡范排斥陈永华,最终导致陈永华郁郁而终,英年早逝。

陈永华死后不久,郑经也便即去世。郑经去世之后,郑克臧本来继位,但冯锡范图谋拥立自己的女婿郑经次子郑克塽继位,于是在董酉姑面前陷害郑克臧,董酉姑受到冯锡范蒙蔽,以国太的身份宣布废除郑克臧延平王爵位,结果冯锡范不止废除了郑克臧的延平王爵位,还背着董酉姑偷偷地将郑克臧绞死。

董酉姑后来才知道受到冯锡范蒙蔽,为此深感悔恨,不久也抑郁而亡。至此郑成功一家子基本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完蛋了。冯锡范拥立了郑克塽继位不到两年,康熙就派福建水师提督、原郑成功部将施琅率大军攻克台湾,收复了台湾,郑克塽和冯锡范投降清朝,至此郑成功家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以说郑成功之死与儿子郑经有着很大关系,郑经做出有悖伦常之事忤逆郑成功,也导致成为了压死郑成功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其实郑成功也应该反思,他常年在外作战,对儿子郑经始于管教,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郑经做出这种有悖伦常之事,他郑成功也应负有责任。

而事发之后郑成功不是想着如何重新教育儿子郑经,而是直接暴怒之下想杀妻、杀子、杀孙,郑成功希望以此向世人证明自己家教之严,但其实这样的行为着实有些过火,所以郑成功的部下都拒不执行杀子的命令。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抛开政治因素不谈,其实雍正处理江宁织造曹家是必然的事情。 雍正在刚登基的时候就开始反贪,自己的顶级心...
原创 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传染病屡见不鲜,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其实,传染病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流传于...
原创 他... 现在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个大文人,鲁迅此生有一最喜欢的人,就是刘半农,此人没有什么城府,经常给人亲近之感...
原创 雍... 在影视剧《甄嬛传》的演绎中,雍正皇帝整日流连于东西六宫,忙于处理后宫争斗,着实刷新了人们对他的认知。...
原创 见...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貌漂亮,身材苗条的女子,总是会更容易获得男子的青睐与...
原创 鳌... 鳌拜真的叛变了吗?他被杀究竟是因为什么?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相信大家在看完这篇...
原创 太... 太平天国的的故事传播久远,影响深远。其原因可能是近代的缘故,一场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且发起了全国...
原创 证... 1926年10月3日,北平北海公园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奢华的婚礼。然证婚人梁启超一句怒吼:“我希望这是...
原创 赵... 导读: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是怎么对待先帝遗孀符太后的? 文/以史论今 宋太祖赵匡胤相必大家众所周知,...
原创 山... 涂山会诸侯,万国呈玉帛。河精授图谶,开导由积石。洪水势方割,底定于震泽。神功敷宇宙,厥民得稼穑。恭惟...
赵苓岑丨“因为不知道花儿都在说... “我亲爱的奥罗拉,在祖母小的时候,曾经因为不知道花儿们都在说些什么,从而十分苦恼。教我植物学的家庭教...
原创 她... 大家都知道,古人娶亲讲究个门当户对。然而,除了家世身份之外,女人能否“旺夫”也是古人择妻的标准。特别...
原创 金... 前言 金陵之战时,太平军拥有五十万雄师,兵力雄厚、士气高涨,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竟被仅有三万疲...
原创 太... 众所周知,明朝的第一个太子是朱标。 在许多人眼中,朱标就是个文弱书生的代表,似乎和他的弟弟燕王朱棣...
原创 1... 看电视剧《甄嬛传》,蔡少芬饰演的皇后乌拉那拉氏,想必给很多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平时总是一副善良慈爱的...
原创 年... 年羹尧担任过川陕总督,但是没有担任过陕甘总督,因为他在世时陕甘总督还没有发明出来,为何这样说呢?我继...
原创 建... 前言: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领的叛军攻入京师南京。皇帝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殉...
原创 射... 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之中,金庸先生精心塑造了一个“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郭靖从一出生就带着血海...
原创 为... 契丹:灭掉高丽干嘛,贫瘠苦寒之地什么都没有,根本得不偿失,听话称臣就好了。 不仅仅是契丹,古代大部分...
原创 三... 提到清朝的历史,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康乾盛世的辉煌,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能臣比如,索尼,苏克萨哈,...